京都东苑的龙雀院,傍内城东山,引城外金鳞湖水,院落规模堪比第二座皇城。
通往龙雀院的道路宽阔得令人咋舌,青石铺就的路面宽达数十丈,平整如镜,足以容纳数百铁骑并列冲锋。
这已经不象是道路,而象是一座可检阅大军的广场。
而在这“广场”的尽头,便是龙雀院的正门。
这座恢弘的门户由整块整块的白玉色巨岩垒砌而成,高达十数丈,风格古朴雄浑,不见过多雕饰,却自有一股巍然耸立,镇压四方的气魄。
秦墨抬头望向学院正门上方那巨大的匾额,“龙雀院”三个鎏金大字龙飞凤舞,笔走龙蛇,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无边的剑意和气吞山河的豪迈。
传闻这是大玄开国太祖皇帝亲笔所题,不仅字迹间蕴藏着无穷的武道真意,更承载着开国时的那份睥睨天下、席卷八荒六合的无上意志。
千载之前,天地间曾有一次灵气潮汐,是后世所称的复苏前兆。
彼时,天下间一品境界的陆地神仙辈出,远胜当今。
大玄太祖虽非其中修为最高者,但他才情惊世,人格魅力超凡,麾下聚拢了无数豪杰强者,方能在这群雄并起的时代开创大玄不世基业。
这龙雀院,便是他着眼于未来,为培养王朝栋梁而设,底蕴之深,远超常人想象。
踏入这扇大门,便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在这里,世俗的君臣之别、爵位高低被暂时搁置,唯有师长与学生的身份区分。
院内共分五座分院:
专研杀伐征战,锤炼武道的武院。
传承圣贤文章、礼仪教化的文院。
探究阴阳五行、方术丹道的道院。
研修佛法禅理、明心见性的佛院。
以及最新增设,由羽化台方士主导,研究那玄之又玄的“元石”与新兴力量的仙院。
五院并立,背后分别站着朝廷、儒圣庙、道门祖庭、佛门净土以及神秘的羽化台,彼此制衡,又共同构成了龙雀院深不可测的格局。
穿过气势恢宏的大门,在五院中心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
石碑呈墨黑色,其上盘绕着一尊栩栩如生的真龙浮雕,龙首昂扬,威压无穷。
这便是闻名天下的雏龙碑!
碑身有方士仙术加持,精妙阵法自行运转,其上流光溢彩,罗列着一个个名字。
此碑记录的是整个大玄王朝年轻一辈的天骄排名,并不仅限于龙雀院内,但凡大玄疆域之内,无论出身何门何派,只要年龄在二十岁以下,皆可入榜。
排名高低,主要以每届“天武大典”的表现评定。
将这块碑立在龙雀院中心,为的就是激励院内的勋贵子弟和武道天骄。
传闻中,如今权倾朝野,被世人私下称为“女魔头”的魔道魁首洛贵妃,当年便曾登顶雏龙碑第一,压得同代天骄尽皆失色。
秦墨目光扫过碑上名字。
这些名字有大半他都很陌生,不过这些名字后面都标注着所属势力与部分战绩。
前十之中,龙雀院学子占据了四席。
排名最高的位列第三,赫然正是神将侯府的萧惊鸿,其后简略记载着“曾率八百轻骑踏破西漠王帐前沿”、“刀斩北离五品”等卓越战绩。
他的目光继续下移,在第三十名左右的位置,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秦绣虎。
秦绣虎那特殊的体质,一旦发狂,等闲六品武者根本制不住他,如此实力也只能排在三十名左右,足见这雏龙榜的含金量极高。
能在二十岁前踏入六品之境,几乎个个都是天才,拥有问鼎三品武道大家的潜力。
“一年之后,林凡那小子,应该也能上榜了吧。”秦墨记得大概是一年后的时间点,林凡拜入在龙象真宗崭露头角,强势登上雏龙榜。
至于他自己,如今仍是七品修为,在外人看来,他流落民间二十年,未曾享受皇族资源,修炼起步又晚,境界低微实属正常。
但他们并不知道,秦墨真正踏入武道的时间其实极短,若按修炼时日来算,他这精进速度,堪称万古无一。
进入龙雀院内部,环境清幽,古木参天。
行至一处廊檐下,见几名老者正围坐在一起下围棋,旁边还放着些许铜钱作为彩头,这些老者年纪大的已是须发皆白,年纪轻些的也是两鬓斑斑,气度皆是不凡。
见秦墨二人路过,其中一位执白子的老者随意抬眼,问道:“这位学子,面生得很,新来的?”
秦墨停下脚步,微微颔首:“既是学生,也是执教。”
“恩?”闻言,几名老者都不由得放下手中棋子,仔细打量起秦墨,能在龙雀院执教,绝非易事。
他们这群老头子,在文坛宦海沉浮大半生,方有资格在文院谋得一席教职。
龙雀院上一个如此年轻的执教,还是萧家那个女娃和齐府那位才女,这年轻人什么来头?
看秦墨气度从容,神色平静,不似玩笑,一位青衣老者神色凝重了几分,问道:“去哪一院执教?”
“武院。”秦墨语气依旧平静。
“武院?!”几名老者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面面相觑。
那青衣老者忍不住皱眉道:“你……一个七品,去武院当执教?年轻人,你可知道武院里都是些什么人?
那可都是各家王侯倾尽资源培养出来的小怪物。
他们从出生起就在顶级大药中温养经脉骨血,十岁入八品者彼彼皆是,更有天资卓绝者,十五岁便已修成七品。
虽离圆满尚需打磨,但个个身负蛟象之力,性情桀骜,你若是压不住他们,往后可有吃不完的苦头,听老夫一句劝,还是先去文院安稳些。”
起初看秦墨气度儒雅随和,他们还以为是某位儒家大能新收的弟子来文院进修的。
一听是去武院执教,都觉得难以置信,龙雀院五院之中,武院地位最高,含金量也最足,能进去的都是真正的武道天骄。
至于文院,虽也名师云集,但学生质量确实参差不齐,多是勋贵世家塞进来镀金的子弟,学风相对散漫。
秦墨对此不置可否,他本就身负两重身份。
辞别几位好心提醒的老者,他转而向文院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