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知道了!”顾胤的声音隔着雨幕传到粉丝耳中,又引得一阵小声的欢呼。
与粉丝们挥手道别后,顾胤转身朝录制场地走去,里里外外的摄像机早已架设妥当。
《雅集手记》的常驻嘉宾阵容融合了文化学者、综艺艺人与青年偶像,力求在知识性、娱乐性与年轻化传播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而今天,正是这场文化与综艺的破壁之旅。
单层阁内大多数工作人员刚才都被他和粉丝互动的动静吸引了去,此刻更显安静。
顾胤刚走到隔扇门前,就看见一个身影正低头看着手机。
这个人就是节目中负责文化脉络梳理的哲学系教授周宁,也是这档节目创新点的设置之一。
学者与综艺咖的碰撞,能形成更好的知识输出与笑点转化的良性闭环。
顾胤抬手,指节轻轻叩响了木质隔扇门,发出“笃笃”两声轻响。
周宁闻声抬头,目光落在门口的年轻人身上。
顾胤穿着一件新中式刺绣丝质衬衫,立领的设计,让他领口微敞,再搭配上阔腿裤,宽松的版型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整个人透着一股随性自在、温润如玉的气质。
窗外雨雾氤氲,他就那样站在光影交界处,与雨景相映成趣,别有一番诗意。
周宁心中暗忖,外界对顾胤“颜值出众”的形容,终究是太表面、太肤浅了。
他身上那种如沐春风的干净气质,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让人望之便心生好感。
“周老师,您好,我叫顾胤。”顾胤朝周宁的方向走去,伸出右手,声音礼貌而温和。
“你好,是顾胤啊,来,快坐。”周宁笑着起身,指了指旁边的圆凳,“刚刚外面那些是你的粉丝吧?我来的时候,她们也很热情。”
顾胤闻言,眼角微微上扬,漾开一抹温柔的笑意:“谢谢,她们是很活泼,像一群小天使。”
语气里没有丝毫的骄矜,只有真诚的自豪。
“哈哈哈哈哈,看出来了。”周宁被他这份坦荡的“不谦虚”逗得朗声大笑,原本因初见而生的些许拘谨瞬间消散无踪。
两人正闲聊间,阁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第三位嘉宾到了。
来人是张仪,一位以低调努力着称的演员,国学底蕴深厚,被观众们亲切地称为“除了演戏查无此人”的实力派。
他今天穿着一身素雅的棉麻衫,更添了几分书卷气。
“张仪来了啊!”周宁再次上前,热情地打着招呼,“我们刚刚还在说,你也该到了。这可是我们第一次不是在校园里见面。”
他与张仪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相识,算是旧识。
顾胤也随着周宁站起身,含笑看着两人寒暄,目光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好奇与尊重。
待他们寒暄告一段落,顾胤便主动上前,向张仪伸出手:“张仪老师您好,我是顾胤,很高兴能和您一起录节目。”
“你好你好,久仰大名。”张仪握住他的手,笑容温和,眼中带着对后辈的审视与善意。
这时,最后一位常驻嘉宾柳洋也推门而入。
他一身休闲装扮,脸上带着标志性的爽朗笑容,一进门便拱手道:“抱歉抱歉,路上有点堵车,没迟到吧?”
“刚到,正好。”周宁笑着应道。
几位嘉宾刚来得及简单自我介绍,还没来得及多聊几句,坐在一堆摄像机中间的总导演便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
顾胤、周宁、张仪、柳洋四人安静下来,将目光投向导演。
“各位老师,飞行嘉宾已经到了,”导演组的声音传来,“我们的录制,可以正式开始了。”
录制地点是在留听阁外面的观景平台。
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清新气息。
平台上早已布置妥当,古朴的石桌石凳旁,点缀着几盆青翠的兰草。
最先进行单独录制的是周宁,他需要对着镜头,为本期节目的主题做一个引子,将观众带入《雅集手记》的文化世界。
周宁清了清嗓子,目光悠远,缓缓开口:“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自古以来,雅集自古是文人雅士以文会友、切磋交流之地。
今天,我们《雅集手记》也将在这里,开启一段寻雅之旅……”
周宁轻抚轩柱上的雕花,目光扫过庭院里错落的太湖石,\"这‘与谁同坐轩'的楹联,原是东坡居士的妙笔。今天在此雅集,倒应了这'明月清风我'的意境。
张仪在听到周宁的声音时就已起身,青衫广袖在廊下划出弧线,拱手时腰弯得恰到好处:\"周宁兄好!在下张仪,江湖人称'百晓生',今日特来做个姑苏向导——这拙政园的每片瓦当,可都藏着故事呢。
“是好多年了。”
“但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幽静美丽的园林,我们再次重逢。”
在下面听着两人对话的顾胤:原来学者演起戏来,比刚刚聊天的时候还轻松一些,入戏挺快的。
他学着古人作揖,却因动作太急差点绊倒。
话音未落,顾胤已从月洞门后转出来,拱手鞠躬给前辈们打招呼:\"周宁老师好。
“张仪老师幸会。”
“顾胤兄。”柳洋率先打起了招呼。
周宁取出一卷泛黄的宣纸,众人围拢时,他指尖在\"雅集\"二字上轻轻一点:\"我们这趟游学,要循着诗词的脉络,重走文人的路。
从《兰亭集序》的曲水流觞,到《牡丹亭》的游园惊梦然后顺着这些诗人、词人,这些文艺巨匠的脚步,衣食住行全部感受到\"
“来了!”
话音刚落,姜晏已经踏着青石板走来,新中式衬衫配卡其裤,\"周宁老师好、张仪老师好,柳洋老师好!
“欢迎姜晏。”
“欢迎欢迎。”
“嗨,阿胤。”姜晏和三位老师挨个握手,然后跟最熟的顾胤拥抱,他张开手臂,给了顾胤一个大大的拥抱。
顾胤笑眯眯地回抱住对方,“好久不见。”
“姜晏,到我们游学团来感觉怎么样。”
姜晏道:“很开心,能跟大家一起来体验这个内容。不过说实话,来之前确实没想到苏州的雨这么缠绵,感觉连呼吸都带着水汽。”
引来几人的笑声。
张仪开口道:“你是我们《雅集手记》的第一个飞行嘉宾。”
那字形弯弯曲曲,像是三枝交错的竹节。
柳洋盯着那字看了半晌,突然一拍大腿:\"~香馆!
他话音刚落,周宁和张仪就哈哈哈笑作一团,连顾胤和姜晏都忍不住轻笑起来。
别看现在气氛轻松,顾胤和姜晏心里很清楚,但凡镜头前他们像周宁和张仪一样大笑起来,等节目开播,黑子们就能剪辑出\"后辈讥笑前辈\"的通稿。
所以柳洋故意装傻时,两人都是克制的轻笑。
周宁接过姜晏手中的第二个简帖,刚露出\"昆曲园林\"二字。
雨丝如帘,拙政园的黛瓦粉墙在水汽中晕染开一幅水墨长卷。
雅集游学团的顾胤五人踩着青石板路走进秫香馆时,檐角的铜铃正随着穿堂风轻响,像是在应和三百米外平江路上隐约传来的评弹琵琶声。
他知道姜晏现在正在培训,日程排得极满。
顾胤笑笑:“你的《江湖夜雨》我也看了,打戏很精彩。了顿补充道,\"剧本不错,镜头也很有意境。
“谢谢。”
顾胤不是客套,这部戏确实拍的不错,但如果主演粉丝没打起来,成绩会比现在还要好看一点。
现在外面战火连天,弯弯绕绕,打得天昏地暗,但不管怎么说,目前来看,姜晏确实是获益者,他这对副cp磕的人很多,周玲和俊辉也都提到过。
几人说说笑笑穿过曲廊,很快便到了秫香馆。
馆前的荷花池里,雨滴敲打着碧绿的荷叶,溅起一圈圈涟漪,远处北寺塔的剪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沈先生好。”
“先生您好。”
他话音刚落,几个工作人员便抬来一堆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和几盆青翠的芭蕉。
柳洋自告奋勇抱起块形似卧牛的石头往荷花池边挪,脚下青苔一滑差点摔进水里,被眼疾手快的顾胤一把扶住。
他说着用竹篙在泥地上画出简易的示意图,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在图上晕开小小的墨点。
柳洋听得入神,突然指着池中悠游的锦鲤笑道:\"那我们是不是还得学古人'濠梁观鱼'?
一句话让严肃的对话瞬间变回轻松的综艺录制,再次响起一片欢声笑语。
而跟着他们移动的粉丝们,则在那里拍的越发来劲,上下拍拍拍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