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五十四章 一只耳朵
一直以来,程咬金行事风格率性不羁、任意妄为,动辄火冒三丈谁的面子也不卖,即便当年一同自玄武门下血战的袍泽,除去李勣等寥寥数人之外,亦是说翻脸就翻脸。贪权、敛财、甚至卖官鬻爵,每年里御史台弹劾的奏疏三尺高,朝中文武打杀声不绝。然而时至今日,程咬金依旧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皆因李二陛下对其万分信任,宠溺非常即便当初储位之争在超爷之间不断掀起波浪,废黜太子另立魏王亦或晋王的传闻甚嚣尘上,程咬金依旧稳稳当当不偏不倚,他不管谁的威望高,也不管谁的势力盛,他只站在李二陛下身后。没有人怀疑程咬金的忠心,旁人也对他能够坚持立场不为动摇的心志表达赞赏,毕竟身在朝中,并不是你不想站队就可以不站队的,想要随心所欲,殊为不易。然而私底下,程咬金却绝非看上去那般中立。时不时与东宫走得近一些,与房俊这等东宫柱石有着密切的商业往来,时不时又对晋王颇多亲近,甚至就连魏王也动辄成为程家的座上宾愈发使得程咬金的立场扑朔迷离,甚少有人能够看透。面对李承乾的询问,房俊也摸不准,只得道:“卢国公对陛下的忠心母庸置疑,只要有诏书在,微臣认为其必然遵旨行事,谁也不能左右。”可如果没有遗诏呢?看似李承乾乃名正言顺的储君,大义所在的帝国继承人,但毕竟李二陛下的心意早已想要废黜另立,故而对于程咬金这样只忠于陛下、不在乎社稷的人来说,毫无约束力。他想着站哪边就站哪边,什么名分大义,什么社稷天下,他才不会放在眼里,他只在乎自己的爵位权力能否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李承乾愁眉苦脸,连连叹气。由此观之,父皇当初舍弃东宫六率、玄甲铁骑以及其余十六卫军队独独命令程咬金率军进驻长安之举措,实在是高瞻远瞩。毕竟程咬金统率其麾下右侯卫宿卫京畿驻扎在长安城内,犹如一柄尖刀插在帝国中枢,这个混不吝的谁的账也不买、谁也不得罪,但谁敢妄动一下,就要冒着被割伤的危险。无论东宫亦或晋王府,谁想在这个时候歼灭对方登顶大宝,谁就得直面程咬金,以及其麾下如狼似虎的左武卫他很想问一句:若是没有遗诏呢?不过这话没问出口,因为他自己知道答桉。若有遗诏也就罢了,不管谁甘心、谁认命、谁逆天而行,总之派系俨然、泾渭分明,最终分个胜负而已,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若是没有遗诏,他这个看上去名正言顺的太子根本没有那个威望去震慑群臣、睥睨天下,到时候那些平素道德俨然的臣子们支持谁就很难说了。想了想,他最终问道:“若果然到了那一步,咱们当真要掀起内战,无视这神州大地亿兆生灵?”房俊摇摇头,一字字道:“若有遗诏传位于晋王,咱们偃旗息鼓,遵旨而行,竭尽全力扶保殿下安危。若无遗诏,则殿下乃名正言顺之储君,登基即位顺理成章,乃大义名分所在,自当召集天下军队勤王,荡平所有逆臣,维系帝国正朔。”以李二陛下之威望,一旦留有遗诏传位于晋王,则天下人必定纷纷响应,朝中文武更绝大部分会站在晋王那边,东宫就算拼至最后一兵一卒,也毫无半分胜算。一位英明神武、雄才伟略的帝王,即便死了,也一样影响帝国二十年。但若无遗诏,则太子依旧是储君,即便所有人
第三千五十四章 一只耳朵
可是生出了“弑君”的念头,虽然最后一步没有迈出去,可哪个皇帝能容得下他这样的逆贼?始作俑者长孙无忌已经自戕,只要陛下一死,那件事再也无人知晓,他便彻底安全了。而太子这些年面对陛下动辄升起的易储之心早已惶惶不可终日,只要陛下活着,易储乃是迟早之事。且不说这天下至尊的皇权任谁距离一步之遥都不肯放弃,单只是废黜之后所需面对的危险,就足以使得太子发疯。如今陛下若骤然驾崩,太子的储位就算是保住了。即便陛下留有遗诏又能怎么样?只要不是在陛下活着的时候明发天下,那么这份诏书东宫那边大可不认,甚至反过来指责晋王矫诏——这种事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很多人都会相信。甚至相信与否也不重要,太子上位也罢,晋王等级也好,总之代表的是中枢权力阶层的再次构建,这期间不知多少人收益,也不知多少人失望,支持谁、反对谁,也不过是因自身之利益而取舍。至于到底应该是谁继位谁在乎?门外脚步声响,将褚遂良从思绪当中惊醒,他扭头看去,便见到陛下身边那个犹如毒蛇一般阴翳毒辣的王瘦石出现在门口,然后极其失礼的信步而入,笑吟吟来到褚遂良面前,将手中一个牛皮口袋放在桉几上。褚遂良一颗心沉了下去。他只想着一旦陛下驾崩,那么他所做的事情便无人知晓,但却忘了这个王瘦石乃陛下隐藏在黑暗当中触手,替陛下去做一切见不得光的事情,那么自己于辽东试图谋害陛下之举措,陛下是否会告知此人?王瘦石枯树皮一般堆砌的脸上笑容难看,一双眼睛更好似毒蛇一般盯着褚遂良,对这位陛下身边的黄门侍郎毫无半分敬意。褚遂良意识到有些不妙,将目光从王瘦石脸上挪开,看向桉几上的牛皮口袋,问道:“此乃何物?”王瘦石声音尖锐短促,有如汤匙刮盘子:“褚黄门不妨打开看看。”眉,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