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十四章 逼宫
李绩迎至门前,李治大步而入,急忙躬身见礼:“微臣未曾远迎,殿下恕罪。”“诶!英国公何必如此?本王不请自来,乃是恶客,还望不要见怪才好”李治一脸笑容阳光灿烂,上前一步阻止李勣失礼,态度和煦,令人如沐春风。古往今来但凡有所成就的政客,大抵都有这等使人亲近的气质,此乃天赋,不能强求李绩欲让亲兵奉茶,李治摆手阻止,笑道:“不必麻烦,本王与英国公闲聊几句,坐坐就走。”李绩心知肚明,自然不再坚持,请李治于窗前茶几旁席地对坐。窗外雨水潺潺,夜风清凉。李治也不啰嗦,迂回寒暄那一套在李绩这样人面前毫无用处,且会引发对方反感,遂开门见山,直言道:“英国公对于储位归属,有何看法?”李绩微微眯眼,似乎未料到李治居然这般直接,略作沉吟,道:“储君归属,自乃陛下乾纲独断,为人臣者只应奉陛下皇命而行,岂敢以己身之愚见混淆陛下之圣心?殿下此问,臣不敢答。”李治锲而不舍:“国公您乃父皇腹心之臣,素来视若肱骨,自然明白父皇对于储位之心意,无论有无遗诏,早已属意本王继任储位却不知您是否认同?”他不问李绩是否赞成他继任储位将来登基为帝,而是耍了一个小心思,问及李绩是否承认父皇属意他接替太子成为储君,看似避重就轻,实则颇有心机。李绩避而不答,笑道:“陛下乃天下至尊,吾等臣子自是唯圣意而行。”这话看似无用,实则明白告诉李治:有遗诏,自是依照遗诏为准,无遗诏,则太子乃金典册封,无人可凌驾其上。李治自是不甘,追问道:“父皇之心意若与宗祧承继相悖,国公又当如何?”圣心?圣心乃是属意我为储君,朝野上下谁人不知?若无废黜太子册立自己的遗诏留下,你还会不会遵循父皇心意行事?李绩略作沉默,旋即轻声道:“殿下怎知没有遗诏留下呢?遗诏或许的确有。”任何一位皇帝登基,无论其过程是否名正言顺,总归是寻到一个说辞用以安抚天下、粉饰自身。若太子登基,自然是之前金典册封不曾废黜,陛下殡天之后继承皇位顺理成章。若其他皇子登基,也必然会有那么一份陛下留有的遗诏昭示天下,以示正统至于真伪,谁会在意?所有的真伪,终将掩藏在历史厚重的灰尘之后,难见真容李治看着李勣,沉吟不语。李勣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索性这年头尚未有“端茶送客”之讲究从进门开始,李治言语之间几乎毫无保留,试图争取李勣之支持,毕竟一旦李勣站在太子那边他便全无机会,眼下局势汹涌,对于晋王府以及一众依附于左右的势力而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李勣自己却是言语机锋、云山雾罩,看似给予李治一些暗示,但是细细琢磨,却又好像没有半句准话儿李治很是头疼,却也知不能继续深谈,忽而展颜一笑,起身一揖及地,轻声道:“多谢英国公为本王解惑,感佩无地,此生不敢忘怀。”李勣起身还礼,缓缓道:“此乃臣之本分,不敢当殿下之言。”礼毕,两人互视一眼,李治告退离去。李勣将其送到门口,看着身影隐没在漫天雨水之中渐渐不见,这才反身回来,拿起茶杯将剩余的茶水饮尽,而后静坐,仔细思忖此番李治忽然登门之意图以及有可能引发之影响良久,方才站起,熄灭灯
第三千四十四章 逼宫
意请其饮茶,笑问道:“二位老师联袂而至,不知有何教诲?”于志宁端起茶杯浅浅呷了一口茶水,便将茶杯放下,上身微微前倾,目光灼灼:“殿下,天赐良机啊!”李承乾微愣:“老师此言何意?”于志宁有些兴奋,面庞微红:“敢问一句,殿下认为陛下有几分痊愈之可能?”房俊瞥了于志宁一眼,慢慢喝着茶水,不予理会。李承乾有些错愕,略作沉吟,才说道:“父皇乃九五之尊,吉人天相,自是有惊无险。”这话不过是好听而已,但任谁都知道李二陛下这回定然凶多吉少于志宁也不点破,毕竟太子孝道为先,怎能说父皇的坏话?遂点点头,直接道:“此番陛下晕厥,与前次一般来的太过突然,想必并未提前留有遗诏有无遗诏,截然不同。”李承乾沉吟未语。这个道理自然显而易见,不仅他明白,晋王那边也明白但于志宁半夜三更跑过来就只是为了提醒自己一下?陆德明见于志宁迟迟不提重点,忍耐不住,开口道:“若当真并无遗诏,那么殿下便依然是帝国名正言顺的储君,只需剪除那些野心勃勃之辈,匡扶朝纲、肃清寰宇,自然开创传承万世之基业!”房俊微哂,这两位还真是锲而不舍,不放过任何怂恿太子的机会于志宁也道:“晋王对于储位势在必得,若陛下仍在,亦或留有遗诏,想来储位必然归属于晋王,殿下丧失储位,难得善终但现在陛下晕厥,且并无遗诏,殿下自当趁此良机执掌大权,只待他日晋皇帝位,方不负吾等之匡扶!”至于遗诏到底有没有有什么重要呢?胜则为王、败则为寇,只要能够骤然发动突袭将晋王一系彻底剪除,扶保太子登基为帝,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谁还在乎遗诏?同样的道理,万一晋王那边率先发动,最终赢下这一场争储之战坐上皇位,就算并无遗诏册封其为储君又能如何?木已成舟,大势已成,谁敢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