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苏梨正坐在大队部办公室里,和支书吴家顺商讨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的问题。
吴家顺也是满肚子火气。
几个生产小队长天天催着他尽快把小学办起来。
可今天上午他去新建的学校一看,好家伙!
名单上八到十二岁的男孩倒是基本到齐了,可女娃娃却缺了好几个。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话都喊了多少年了,这些人的思想咋还这么迂腐!”
吴家顺气得直拍桌子。
有的是家里实在困难,要留闺女在家带弟弟妹妹。
可还有象老李家那样的,就觉得女娃子是给别人家养的,认字没用!
尽管苏梨前阵子凭一张图纸赚了一百五十块钱的事在村里引起轰动,但不少村民心里都门儿清。
像苏知青这样万里挑一的人物,终究是凤毛麟角。
没看见知青点那些有文化的知青,不也得下地挣工分才能糊口吗?
在很多社员看来,让男娃认几个字将来或许能派上用场。
女娃嘛,在家帮着干点活,到了岁数找个婆家,还能给家里换点彩礼,这才是最实在的。
吴家顺叹了口气,将搪瓷缸往桌上一放,看向苏梨。
“苏知青,你脑子活络,这事儿你得帮着想个法子。总不能眼看着这些女娃娃被眈误了。”
苏梨沉吟片刻:“吴支书,我倒是有两个想法。
往后队里若再有象蔬菜组这样的项目招人,凡是家里有适龄孩子却不让上学的,一律不录用。”
吴家顺闻言,眼睛顿时亮了。
“新的项目?苏知青,你……你还有别的点子?”
他搓着手,脸上掩不住喜色。
“好好好!这个法子好!”
队里的蘑菇、小青菜已经开始采摘了,天天见钱。另外三个大棚的蔬菜也快采摘。
村里的陈年旧帐也都还清了,想想心里就高兴的很。
“再一个,”苏梨继续道,“我个人每年拿出一百块钱,在村小学设立奖学金。
分三个等级,一等奖五元,二等奖三元,三等奖一元,专门奖励学习克苦、成绩优秀的孩子。”
“一百块?!”
吴家顺惊得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眼睛都瞪圆了,语气有些语无伦次:
“苏知青,这……这可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这手笔也太……
我替村里的娃娃们谢谢你!有了你这奖学金,我看那些眼皮子浅的还有啥话说!
苏知青,你这可是给咱们村的教育事业雪中送炭啊!”
苏梨见吴家顺情绪高涨,便趁热打铁道:
“吴支书,孩子们要上学,大人们的思想也得跟上。我还有个提议咱们村该把扫盲班办起来。”
她条理清淅地说出自己的构想:“对象就是村里十四岁到四十五岁的社员。
让知青院的知青们轮流上课,地点就设在小学教室,时间安排在晚上,不眈误白天生产。”
知青院的那帮知青不是天天喊建设新农村吗?
现在让他们有用武之地,也改变一下社员对他们的看法。
吴家顺听得连连点头,却听苏梨话锋一转:
“不过这次咱们得立个规矩,凡是符合条件却无故不参加扫盲班的,每次扣一个工分。”
“好啊!”吴家顺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
“苏知青,你这个点子真是想到我心坎里去了。现在除了知青,队里连个大队会计都找不出来。
咱们村要发展,光靠老把式不行,得让大伙儿都认字识数。
你这套组合拳打得好,从娃娃到大人,从奖励到约束,全齐活了!”
吴家顺红光满面地搓着手,看着苏梨,就象捡到一个大金娃娃。
苏知青是真的把红星大队当作自己的家了,一切想法,都是为了红星大队的发展。
可还没等他高兴多长时间,外面便响起了李老太太哭嚎的声音。
“吴书记,你可得替我们做主啊!苏知青可不能这么欺负人!”
苏梨挑了挑眉,笑了。
自己还没去找她,李老太太竟然找到这里来了。
吴家顺赶忙走出屋子,身后跟着慢悠悠走出来的苏梨。
一看,哟呵!
李老太太一手拽着招娣的骼膊,气势汹汹的站在院子里。
身后还跟着李有福和满脸焦急的金莲。
周围是一圈被李老太引来的社员。
看到苏梨在大队部,老太太急赤白脸地走上前。
“我家招娣才多大?你让她给你白干活儿,就拿一块糖糊弄孩子,这不是把我们家招娣当使唤丫头吗?”
苏梨还没开口,金莲就急忙冲上前把招娣护在身后:
“娘,您别胡说!是我让招娣给苏知青送柴火的,苏知青好心给孩子糖吃,怎么就成了使唤丫头了?”
招娣也红着眼框小声说道:“奶,苏阿姨对我可好了,还……”
“闭嘴,你们两个吃里爬外的东西!”
李老太太狠狠瞪了她们一眼,转头又对苏梨嚷嚷道:“今天这事儿你必须给我个说法!”
吴家顺实在看不下去,沉着脸走上前:“李老太太,你到底想干什么?”
躲在李老太身后的李有福探出脑袋,抢着喊道:
“我们要糖!苏知青家里有好多糖,给我们家糖就行!”
人群轰地大笑起来,原来这小子想吃糖了!
“你闭嘴!”
李老太一把将孙子拽回来,三角眼一转,伸出五根手指头。
“苏知青,我也不多要。你给我们家五块钱,今天这事儿就算了了!”
“五块钱?!”
围观的社员又是一片哗然。
一捆柴火最多值两毛钱。
这李老太居然张口要五块,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我的天,这简直是想钱想疯了吧?”
“一捆柴要五块,她怎么不去抢?”
“这不是明摆着讹人吗?这李老太太呀,还是和以前一样……”
李老太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梗着脖子,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苏知青不缺钱,今儿说啥也要薅下几根羊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