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种植区域,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
整齐排列的菌架上,层层叠叠的白色蘑菇如同盛开的白色花朵,鲜嫩肥厚。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菌香,温度、湿度恰到好处。
邓师长仔细查看着菌包上的蘑菇,连连点头:
“不错,真不错!我听说独立团每天都能供应新鲜蘑菇?”
“师长,我是傅团长身边勤务员王强,我们团已经吃上了新鲜蘑菇和小油菜了。”
他们傅团不在,他只好赶鸭子上架了。
“并且,我们的蔬菜,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等,再有二十天左右,也会开始采摘。”
邓师长闻言,眼中闪过惊喜:
“哦?这么快就能供应全团了?走,带我们去蔬菜大棚看看!”
王强立即挺直腰板:“是!师长请这边走!”
一行人穿过蘑菇棚,来到相邻的蔬菜大棚局域。
刚一掀开厚重的保温帘,一股温暖湿润、充满生机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与外面严寒的冬日截然不同,大棚内温暖如春。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整齐的田垄间,各种蔬菜长势旺盛。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黄瓜架,翠绿的藤蔓攀援而上,金黄的花朵间已经挂满了细嫩的小黄瓜,顶花带刺,鲜嫩欲滴。
辣椒棵上,白色的小花下已经结出了青翠的辣椒,个个饱满。
茄子植株健壮,紫黑色的果实初具雏形,在绿叶间若隐若现。
西红柿虽然还是青绿色,但已经挂满了枝头,预示着丰收在望。
“这、这怎么可能?!”
一团长孙前进忍不住惊呼出声。
“这才建棚多久?大冬天真能长出这么多菜?”
二团长于庆平也目定口呆:“我滴个乖乖,这长势比夏天露天种的还好!”
两人对视一眼,打脸了。真是脸被打得啪啪响。
其他几个团长更是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刚才的蘑菇棚就已经够让人惊叹了,这会儿,看到本来应该夏季生长出来的黄瓜、茄子、辣椒,更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儿。
他们还记得两个月前,傅景南在师部会议上提出要建冬季大棚时,他们是如何激烈反对的。
“小傅这不是胡闹吗?冬天种菜?纯属扯淡!”
“有这经费不如多买点冻肉实在!”
“建棚需要那么多的土地,种点粮食出来不好吗?可不能浪费土地。”
如今看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那些质疑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每个人的脸上都火辣辣的。
“邓师长,这些菜再有二十天全部进入采摘期。
到时候,一定能保证独立团战士的冬季蔬菜供应,并还有富馀。”
苏梨适时的插上一句。
孙前进最先反应过来,搓着手笑道:
“师长,您看这蔬菜长得多好!战士们再也不用啃冻白菜了。
不过……独立团一个团也吃不完吧?
是不是该资源共享一下?”
于庆平立即附和:“对对对,咱们都是兄弟部队,有福同享嘛!
我们二团愿意分担一部分!”
其他团长也纷纷表态:
“我们三团也可以帮忙消化!”
“四团最近在搞冬季大练兵,正需要补充维生素!”
这些团长当初反对得最凶,现在倒想来摘桃子了?
王强的嘴巴忍不住撅了又撅。
忍不住开口:
“各位团长,我记得当初你们可是说过,绝不吃我们团一根蔬菜的!”
孙前进老脸一红,强辩道:“那都是玩笑话,怎么能当真呢!”
于庆平也打哈哈:“就是,小同志别这么小气嘛!”
邓师长扫过几位团长脸上掩饰不住的羡慕,意味深长地说:
”还记得两个月前的师部会议吗?
当时景南同志提出要建冬季大棚,你们一个个都说这是天方夜谭。”
他缓步走到一株挂满小黄瓜的藤蔓前,轻轻托起一根嫩瓜:
”现在亲眼看到了,有什么感想?”
孙前进涨红了脸,搓着手说:“师长,我们我们确实是眼界太窄了。”
“不是眼界窄,”邓师长转身,目光扫过每一位团长,“是思想守旧!总抱着老经验不放,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他指着棚内的自动控温系统:”这是科技的力量!咱们当指挥员的,既要传承老传统,更要善于学习新技术。
要是都象你们这样,见到新鲜事物就先否定,部队还怎么进步”
于庆平惭愧地低下头:”师长批评得对。我们确实太保守了。”
”记住这个教训,”邓师长语重心长,”往后要多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咱们部队既要能打仗,也要会搞建设。
这些大棚技术要是推广开来,不仅能让战士们吃上新鲜蔬菜,还能为地方农业做贡献。”
随后面向苏梨,“丫头,你这次可是为部队、为国家办了件大好事,你给整个军区、全国的边防战士送去了希望。
冬季生活条件改善,战士体能就能加强——这就是战斗力。”
苏梨小手一背,脸上的表情真挚:
“我是真心想让战士冬天能吃上新鲜蔬菜,才想出来的这个法子。”
几位团长纷纷点头,这次是真心实意地信服了。
人和人的脑袋就是不一样,这姑娘的脑袋怎么长得?
孙前进看着苏梨,脸上满是真诚:
“苏知青,上次见面说了些不合适的话,是我的不是,别往心里去!”
只希望这丫头别记仇,明年把他们团的大棚搞起来。
苏梨笑了笑:“孙团长,我都没放心上,没事儿!”
邓师长看了眼于庆平,老于的脸都绿了。
他真不愿给这丫头低头,谁让这丫头,说他带的二团是熊兵熊将呢!
苏梨看于庆平变幻莫测的脸,心里乐了。
这于团长还是没放下芥蒂呀,太小心眼儿。
她那不是话赶话胡诌出来的嘛,他还当真了。
啧啧啧!看他是战斗英雄的面子,给他个台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