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在京都怨天尤人,而被她寄予“厚望”的儿子傅景南,正陪着苏梨站在独立团后勤基地,验收新落成的蔬菜大棚。
苏梨抬眼望去,心里立时酸了!
在一片开阔平整的土地上,十座大棚如同接受检阅的士兵方阵,整齐划一排列。
她心里忍不住暗暗咋舌,泛起一股酸溜溜的羡慕:
“啧啧,还是部队的大手笔啊!这一看就跟我们生产队的不是一个档次!”
傅景南听着小丫头低声嘀咕:心里暗自好笑!
这十个大棚可是军区后勤的样板工程。
当初师部开会,邓师长提议几个团都建几个大棚,可是几个团长都一脸的不愿意。
谁都不相信大冬天的能长出蔬菜来。
修建的大棚即使覆盖着薄膜提温,但能达到蔬菜生长的温度吗?
好好的土地种粮食不香吗?
万一不成,那不是浪费土地了嘛!
好嘛!好好的一个会,差点吵成了一锅粥。
最后定下来,只有独立团先修建十个,也算是先搞个实验吧!
傅景南看了眼身边的小丫头,可别让我失望啊!
现在其他几个团长都等着看他笑话呢!
苏梨的心思全被这十个大棚吸引住了。
牛!真是牛!
仔细看去,这些大棚的骨架全是镀锌的钢管,架构扎实,横平竖直。
复盖的塑料薄膜也厚实均匀,绷得紧紧的,没有一丝褶皱,透光性极好。
大棚的基础更是讲究,并非简单的黄土夯实,而是用红砖和水泥,基座和山墙更坚固结实。
不但看起来干净利索,还能抵御更强的风雪,象一排排规整的营房。
这哪里象是种菜的地方?
苏梨心里嘀咕着,这分明就是一个个标准化、半永久式的农业车间!
跟她带着红星大队社员们用黄土夯墙、毛竹搭架、费劲巴拉复盖薄膜的简易大棚相比,
眼前这十座大棚,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正规军”的豪横。
光是这基础设施,就不知道省了多少后期维护的力气。
比不了,真的比不了。
苏梨摸了摸那镀锌的钢管,自己那天对徐处长随口提了一嘴,这徐处长就给弄来了?
这部队的办事效率就是高!
望着眼前这十座气派非凡的正规军大棚,苏梨脑中一闪。
这要是给他说个自动卷帘机,是不是也能给造出来?
听说这部队的机械研究所可是有不少高人。
“傅团,你们这大棚硬件是顶配了,但管理起来还得靠人力。
特别是棚顶的草帘子,每天早晚靠人工卷放,效率低不说,遇上雨雪天气又重又滑,太不方便了。”
“哦?你有什么好想法?”
傅景南侧头看了看她,这丫头总是能出奇不意的冒出些新点子。
苏梨嘴角一扬:“咱们设计个自动卷帘机怎么样?
用电机带动,配合减速器和卷轴,实现草帘的自动卷放。
设置好时间,或者搞个光控、温控,到点自己就能开关,省时省力,还能更精准地控制棚内光照和温度!”
自动卷帘机?自动控制光照和温度?
傅景南闻言,剑眉微挑。
这个概念对他而言有些新颖,甚至听起来有点……异想天开。
这丫头,想法总是这么天马行空。
他下意识地觉得这事儿不容易,涉及到机械设计、动力传输和控制,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实现的。
只是这丫头能设计出来吗?怎么有那么一点点的不相信呢?
傅景南心里快速权衡:这想法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部队机械研究所那帮眼高于顶的,能听她一个小姑娘的?
“怎么,不相信我能设计出来?”
苏梨阴恻恻的瞪着傅景南,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咬牙切齿。
傅景南摸了摸鼻子:“想法很大胆,听起来确实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我先带你去见见我们后勤部负责装备技术的老王,如果他觉得可行,我就打报告。”
他没有丝毫敷衍,直接给出了最实际的支持。
这份毫不尤豫地信任,让苏梨微微一怔,随即心里涌上一阵暖流。
“真的?你信我能搞出来?”语气里有一点小小的得意。
一个自动卷帘机,对小七来说,真不是太难的东西。
傅景南看着苏梨认真的侧脸,心头一软:不出意外的话,这丫头就是自己要携手一生的人。
自己的媳妇,自己不支持,谁支持?
就算最后没搞成,陪她折腾一回,也值了。
大不了,制作卷帘机的所有实验材料,他一个人兜底。
想想自己工资折里的家底,傅景南默默叹了口气,还得努力:
他这个未来媳妇,有点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