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还是他们会赚钱啊
孙静强行出击的结果也是理所当然的。
他的出击并未取得胜利,反而遭遇强力阻击,然后被包围。
张英调动大量弓弩手设下伏击圈,用箭雨复盖了孙静的出击部队。
于是孙静身中二十多箭而死,出击的军队全军复没。
张英随后轻取乌程县城,控制了乌程县域。
到此为止,张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不过因为他顾念刘基那边的消息,便派人连络刘基,得知刘基已经进兵吴县之后,大喜。
他在阳羡县和乌程县各留下一个营的兵力镇守、保护粮道,自己率领剩下三个营的兵力走水路抵达吴县西南部,与刘基汇合。
刘基得到了张英的支持,手中兵力更加充裕。
于是令李彬率军攻伐黄盖设在城外的军营,李彬率军进攻,轻松拿下城外军营,彻底孤立了黄盖据守的吴县城,使之成为一支孤军。
为此,黄盖心急如焚。
照理来说,就算刘基把吴县城包围起来了,使之成为孤城,以黄盖手中的兵力,想要据守吴县城,也是占尽优势。
刘基若要强攻吴县城,兵马损失必然很大,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黄盖只管拖延时间,只要拖到孙策回援,一切就会变得好起来,刘基就会面临重大困难。
本该是这样的。
但问题在于,黄盖领兵两万回援之后才发现,吴县城内存储的粮食不太够了。
这个事情还是城池被包围之后,张昭告诉他的,当时黄盖干分诧异,觉得很离谱。
“吴县乃吴郡首府,更是将军治所,怎么会缺粮?我记得吴县存粮是很多的!
”
张昭叹了口气,懒洋洋的把之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黄盖。
黄盖听完,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
吴县城内的存粮原来真的不多了!
但还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
虽然之前因为征粮和大叛乱事件导致吴郡非常缺乏粮食,可这场针对士族的作战进行以来,大量士族族地内的存粮成为孙氏大军的战利品,狠狠的奶了一口已经见底的吴县粮仓。
靠着这一大笔意外所得,黄盖本来是不缺粮食用的。
他们获得的士族存粮至少可以支撑两万大军消耗半年。
但这一切都是纸面上的数字计算,是理论状态。
现实状态是,军队士兵通过战争缴获了大量十三士族的家族财物,金银珠玉浑身挂,一个个的腰缠万贯、富裕安康,完全就是一夜之间改变了命运。
眼见如此,吴县县府的官僚和孙策手底下的直属官僚们眼红了,坐不住了,无法忍耐这群武夫们在他们面前花天酒地挥霍无度。
他们觉得他们也立下了保障后勤的功劳,怎么能让那群武夫专美于前?
可是他们已经没什么东西能抢了,各族族地只剩下废墟,他们可以动手的东西非常有限,只有那些不被大兵们看重的资源。
比如粮食、军械等等战争物资。
于是他们就把算盘打到了这些物资身上。
正好,当时处在战时,因为之前多次的征粮行动,吴郡大部分县域都处在严重的缺粮状态之中。
所以粮食在这一时期成为紧俏物资,价格飞涨,正是赚钱的大好时机。
正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官僚们就靠着手中权势和互相之间的协作把缴获得到的粮食往吴县民间、由拳县、海盐县、娄县等地贩卖,获利颇丰。
这几个县域侥幸存活下来的士族、土豪则充当了中介和粮食贩子的身份,通过帮助官僚们获利,自己也从中揩油。
这时候,大家都不担心不恐惧了,而是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之中。
数个县域内的平民为此惨遭剥削,甚至被敲骨吸髓,连最后一点点财富都不剩下,彻底沦为赤贫户。
这个事情张昭一开始也觉得不妥,很生气,想要处理,但是自己手上没有兵权,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孙辅,让孙辅处理。
可孙辅想了想,觉得这个局面下的确不能让大兵们独自美丽。
要是官僚们心存怨怼,不好好办事,对于战事很不利,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仅如此,孙辅听说了现在粮价飞涨、供不应求的情况,甚至还让自己的家人也添加到这个倒买倒卖的大团队之中。
孙辅的家人利用孙辅的权力全力出击,很快就在这场饕餮盛宴中抢到了相当一部分额度,赚得盆满钵满。
张昭感到绝望,随即放弃了挣扎,选择躺平,不管不顾。
有了孙辅的默许甚至是亲自添加,这个行当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发展的蓬勃火热,几乎所有官僚都在这个行当里赚了大钱。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大头兵因为只顾着抢掠金银财宝和女人,没顾得上粮食,就指着军队里提供的粮食过日子。
但是官僚们眼红士兵们的巨额财富,所以等粮食都被掌握在官僚们手中时,官僚们就开始发挥传统艺能,克扣粮食。
克扣下来的粮食可以拿去售卖,赚取高额利润。
而缺少粮食食用的大头兵们又成为了新一批的购买用户。
于是官僚们就把粮食价格大幅提升,以极高的价格贩卖给士兵,用以搜刮士兵们手上的财富。
如此就实现了伟大的“一粮两吃”。
要说赚钱,还得是这群官僚。
在官僚们的努力下,他们手中的财富越来越多,粮仓里积蓄的粮食越来越少o
等黄盖带着两万大军回到吴县之后,吴县的军队数量更多,粮食须求量更大,眼看着就要撑不住了。
张昭慢悠悠的说完,黄盖差点没晕过去。
等他好不容易回过神来,面对这恶劣的局面,第一个就冲着张昭发难。
“子布!你可是将军的主簿!这件事情归你管辖!你怎么能熟视无睹?现在我有多需要粮食你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现在才告诉我?”
决定躺平的张昭直接摊开双手,一脸无奈。
“你没来问我,我便以为你已经知道了。”
“我怎么可能知道!”
黄盖怒道:“而且这样的事情你为何不阻止?”
“我怎么阻止?”
张昭摇头叹息道:“我想要阻止,我是真的想要阻止,但是我没有兵马,兵权不在我手,我说话有何人遵从?兵权都在孙国仪手里,连他都不管不顾,甚至还自己参与,我如何阻止得了?
公覆,我不妨告诉你,做这件事情的人上上下下几乎全都是,吴县县府也好,将军的幕府也好,几乎没有人不参与,我一个人如何制止得了那么多人?他们会恨我入骨的。”
“那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啊!至少告诉将军吧?而且论资历,论年龄,你都在孙国仪之上,为何不与他对抗呢?”
黄盖生气于张昭的推脱。
张昭却对此毫无意见。
“这话你不要问我,你应该去问问他,愿不愿意被我管控,他应该是不愿意的,至于其他的,我已经尽到了全力,而且我连一粒稻米都没有多拿,这已经是我能做到的全部,剩下的,我无能为力了。”
黄盖气急,还要再问,忽然间却注意到了些什么,渐渐皱起了眉头。
“子布,你过去可不是这样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为何如今有些————懈迨?”
张昭抬起头看了一眼黄盖,沉默片刻,自嘲地笑了笑。
“之前,我被孙国仪强行绑住,在一间杂房里被关了三天三夜,可有人为我说过话?我被放出来之后,孙国仪只是口头对我道歉,我将此事通报给将军,将军不过用言语安抚我。
如果孙氏宗亲就可以如此罔顾威仪、律令而不受到惩处,那么我一直都在做的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公覆,你与我一样,都不是江东人,在江东没有立身之本,你可想过这些事情?”
黄盖被张昭反问的愣住,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话。
少顷,他叹了口气,语气也没有方才那么生硬了。
“与刘基征战以来,将军失去了太多的宗亲、部将,或许是因此,才不想对剩下的人过多苛责吧?子布,咱们都是孙氏老臣了,有些事情,或许,也不必那么在意————”
“这番话你说出口,自己相信吗?”
张昭冷笑道:“公覆,当前这个局面,不在意这些事情,还能在意什么事情?正是因为危险的局面之下,很多平日里看不透的人心才会暴露出本色来,此时不在意,更待何时?”
黄盖哑口无言,沉默良久之后,默默离开,再没说过一句话。
张昭当然也没有再和他说一句话。
他什么也不说,也不和旁人有什么交流,只跟极少数与他一样出身徐州的官吏交流,劝他们不要行贪腐之事,免得断绝了自己的后路。
至于黄盖,还是要无可奈何的承担起重要的守城工作。
因为实在是缺乏粮食坚持下去,眼看着粮仓见底,黄盖不得不找到孙辅,与他说起了这些事情,希望孙辅能够拿出一部分粮食帮助守城。
孙辅一开始还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觉得黄盖是在开玩笑。
黄盖只能把孙辅拉到粮仓去,与他当面对质。
“城内有两万军兵需要吃饭,一日两餐,一餐稀的一餐干的,就算两餐都是稀的,你看看,这些粮食还能支撑多久?将军什么时候才能回援?刘敬舆什么时候就会发起进攻?我等又能活到什么时候?
国仪,你可是孙氏宗亲!城池若破,你觉得你能活下来吗?就算你能活下来,失去城池,前途缈茫,你又能去何处躲藏?获得那么多钱财,还有几条命能用来享受?你难道看不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