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对齐颗粒度就不会拖沓
黄盖搞清楚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遂责怪孙辅不该给士兵那么多的缴获。
孙辅对此干分恼火、郁闷。
“一群混帐东西!我这就没收他们的缴获!看他们还敢不敢违抗命令!”
孙辅说着就要去做虎狼之事,还好黄盖及时阻止了孙辅。
“先给予士兵,又要强行收回,不单会大挫军心,还会让士兵怨恨,乃至于酿成兵变,将军把这支军队交给你,难道是要你引发他们的动乱吗?”
孙辅愣了愣,然后涨红了脸,不再说话。
黄盖叹了口气,下令给黄柄,让黄柄把之前围攻的人马都撤回吴县城,然后把刚带来的兵马挑选五千安排过去,许以同样优厚的条件。
“只要他们敢于作战,攻破陆氏族地之后,他们可以任意抢掠里头的财物,我绝不会阻止他们。”
为了刺激这群士兵的战斗意志,黄盖还特意嘱咐黄柄,让黄柄带着这群士兵去围观撤回来的那群士兵的缴获,看看他们到底缴获了多少财物。
以此激发他们的贪念,进一步刺激他们的战斗意志。
黄盖不愧是老将,深谙军心,办法就是多。
他知道这群被迫成为孙策麾下的大头兵们到底都在想些什么,所以就针对他们的痛点打出一套快准狠的组合拳,理顺了底层逻辑,与士兵对齐了颗粒度。
一番操作下来,接替攻击陆氏族地的五千士兵人人都红了眼睛,对陆氏族地内的财物、美人那叫一个垂涎三尺,由此战意十足、杀气冲天。
困守已久的陆议一开始发现包围他们的孙氏军队撤军了,还以为刘基打过来了,他们要解放了,顿时十分高兴,结果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对。
撤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
陆议的心情顿时直线下滑,如坠冰窟一般感到彻骨的严寒,立刻传令全体武装人员严阵以待,大的要来了!
有人不理解,询问陆议为什么这么做。
陆议面色严肃。
“先前这批军队已经进攻很久,师老兵疲,已经无法继续威胁吾等,可现在新换上来一支人马,人数这么多,说明孙策的主力已经开始从会稽郡返回,人手充裕,必然会全力进攻!”
众人闻言,十分惊慌,他们现在可都指着陆议活命,如果陆氏族地被攻破了,他们必死无疑。
可陆议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吩咐大家全力坚守,只要坚定守住,一定能等来转机。
转机是什么?
刘基大军来援。
可刘基大军真的来得及吗?或者说真的会来吗?
这时候,甚至有几个家族的家主都在哀叹刘基是不是觉得他们给的还不够多,是不是应该再多给点,给到八成,甚至九成。
就象陆议所说的,活着,族产才有意义,死了,族产就是其他人的战利品,没有意义。
他们哀叹着,期盼着,感慨着。
可黄柄那边并不会拖沓,与黄盖对齐了颗粒度的、红着眼睛满是欲念的士兵们更不会拖沓。
随着黄柄的一声令下,士兵们展开了猛烈的攻势,大量箭矢如流星般坠落入陆氏族地,掀起一阵进攻狂潮。
孙氏大兵们红着眼睛、嘶吼着冲向他们眼中那流淌着奶和蜜的陆氏族地,誓要掀翻这堵围墙、冲入其中大快朵颐!
同一时刻,刘基已经率军抵达了吴县城以北干里处,并且在这里安营扎寨,又派人前去探查了一下吴县的最新情况。
他得知吴县周边有数量不下两万的孙氏大军驻守,而陆氏族地那边,战斗还在继续。
于是刘基定下计划,先救下陆氏,再进攻县城。
他预料陆氏差不多也到了极限了。
一个尚未门阀化的士人家族,就算传承久远,力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单独长久的对抗一名强悍军阀。
或者说陆议能撑到现在不被孙氏大军灭掉,刘基都觉得真不愧是陆议,真不愧是江东名师。
小小年纪便展现出了军事才能,在如此危险的境况下依然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硬生生抵挡住优势敌军的进攻,实在不易。
这要是能收入麾下使他带兵征战,不需要很久,他必然可以脱颖而出,成就一番军事功业。
所以既然他还活着,能活到现在,刘基也就做个顺水人情,把他救下来。
他这边刚刚下令军队整顿,那边陆远就迫不及待地前来拜见刘基。
“将军!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何不出兵解救陆氏?陆氏族人奋战至今,恐怕已经是强弩之末,还请将军快快发兵救援!”
陆远跪在地上向刘基发出恳求。
这一路行军,最希望刘基获得胜利的人不是刘基自己,也不是麾下的任何将领官吏,而是陆远。
有好几次战局僵持的时候,陆远都忍不住向刘基请命,希望可以披甲上阵、
帮助刘基获得胜利。
刘基当然不允许。
你丫的不会以为你是真三国无双里的吕布吧?
几万人的战场上多你一个人就能扭转乾坤?
陆远倒也不坚持自己上阵,但是他坚持让那两名陆氏精英族兵上阵,还要求他们先登城墙、破击敌军。
结果那两人很快战死。
虽然有点搞笑,但陆远也是真的关心他的家族。
这种强烈的家族之间的羁拌让刘基更深一层的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到底有多么在乎自己的家族。
第一世,刘基生活在一个快速原子化的社会里,第二世,刘基生活在一个家族社会崩解的乱世里,都没有深刻的感悟到家族的羁拌。
陆远的出现给刘基提了一个醒。
对于这个年代大部分能出人头地的人来说,单独考量他一个人是不合适的,必须要把他算在他的整个家族里一起考量,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一个人的行动办事逻辑,在这个年代,是无法与家族切割的,除非他的家族已经不在了。
于是刘基亲自上前扶起了陆远。
“放心吧,到了这里了,我会亲自带兵救援陆氏。”
“那————那太好了!”
陆远激动的泪流满面、涕泗横流。
此番出击,刘基亲自出动,点起三个营的兵马,向着吴县城东北部和北部的士族族地聚集区快速行动。
按照之前探查得到的消息,陆氏族地那边大约有四五千孙氏大兵正在围攻,他们甚至在那边扎下了军营,作为长期驻地,似乎有与吴县城形成特角之势的架势。
而且军中打出的旗号里,主要是“黄”字。
黄,孙氏阵营里姓黄的人,刘基就知道一个黄盖,这是最有名气也是比较能打的宿将,和程普、韩当等人是一个等级的。
程普和韩当都死了,现在就剩下一个黄盖。
但是黄盖和程普韩当不同,程普韩当都是北方人,甚至是幽州人,而黄盖却是荆州零陵郡人,且是江夏黄氏的分支。
他与江夏太守黄祖、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南阳名将黄忠等人一样,都属于同一族的不同支系。
不过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在这个年代,同一个家庭里的几个兄弟都能出仕不同的势力、各为其主,更何况是分开好几代人的远亲呢?
刘基没打算留手,准备全力出击,所以带来的三个营都是李彬第二军中的精锐主力营。
一来准备全力以赴消灭这支孙氏军队。
二来,也想在幸存的吴县士族面前好好彰显一下自己的强悍武德。
不过刘基显然是高估了大混乱之后的孙氏军队的平均素养,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了。
跟着孙策征战江东、屡战屡胜的精锐有差不多一半都报销在了之前的战场上,剩下的一部分则报销在了吴郡、会稽郡的平叛战争之中,现在剩下的精锐已经不足全盛时期的五分之一。
老兵老将的大量丧失严重削弱了孙氏大军的战斗力和破坏力,现在的孙氏大军人数虽然比丹阳战前还要多,可战斗力却严重下滑了。
但这是相对于刘基所部而言的。
对于陆氏来说,情况依然十分凶险。
因为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鏖战,陆氏族兵真的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长时间的作战已经把他们打得精疲力竭,损失也比较惨重,还能战斗的人已经不足最开始的一半,且几乎人人带伤。
别说什么仆人、佃户,就连家中旁支、庶出子弟和一些比较精壮的女子都被拉上去填线作战了。
陆议甚至还把族地中的一些耕牛拉出来,仿照田单的火牛阵,连续几天每天都放出一些“火牛”冲击孙氏大军,取得了一些战果,拖延了一些时间。
整个陆氏一族虽然没有当初庐江之围那么损失惨重,但是家族中的男丁也为此战死八人,另有八名族女则在从事后勤工作的时候被流矢射杀。
族中还有五名上了年纪的老者因为生气、患病、惊恐而一命呜呼,陆氏几乎是以一天损失一名族人的代价在支撑摇摇欲坠的防线。
这让本就折损过半的陆氏一族更加雪上加霜,族人数量再次锐减。
到刘基出击的这一天,建安三年八月初四,陆氏一族里活着的青壮男丁算上陆议,也只剩下五人。
到最后,连陆议都有些绝望了,感觉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自己和陆氏家族真的要在这里走向末路了。
刘基大军抵达陆氏族地前一炷香的时候,陆氏族兵坚守的二层防线被攻破了一个大口子。
一大批红着眼睛的孙氏大兵们挥舞着钢刀冲杀进来,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富裕时刻。
而在那个时候,整个陆氏族地里还能称得上有战斗力的战略预备队只剩下一百零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