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方才一阵冲杀之后,回头扫了一眼战场,在混乱的战场中瞅见一个身穿精良甲胄、留着一把大胡子的壮硕武将。
这壮硕武将的身材明显比其他人都壮硕一圈,想来应该是个将领,就不知道是不是程普。
但不管他是谁,这一刻,他就成为了刘基的猎物。
刘基看了看自己手上的刀,便将这把拼杀的有些卷刃的战刀丢下,正巧身旁不远处有一支插在敌军骑兵身上的骑兵长矛,他策马上前拔出了这把长矛,端好了,双腿一夹马腹,犹有馀力的战马嘶鸣一声,撂起蹶子便奔驰起来。
朝着那雄壮大将所在的位置,战马疾驰猛进,刘基一手操控着战马的方向,一手端着锋锐的长矛,眼神死死地盯着他的身影,眼中似乎只有他,没有别人。
混乱的战场上,厮杀声、叫喊声、哭嚎声、怒吼声还有战马的嘶鸣声响做一团,没有谁能够顾及所有,没有人可以掌控全局,哪怕是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将军都做不到。
程普是这样,刘基也是如此。
但是两个人之间的巅峰对决,并非不可以。
面对两名振武军骑兵的夹击,程普左躲右闪,前屈后仰,躲避的同时也能抓住机会展开反击,荡开一名骑兵的刀,顺着他的骼膊直接劈了过去,将他杀死。
另一人悲愤不已,大吼着挥刀砍来,这一回程普并不躲避,而是正面迎上,怒吼一声,两刀相撞,骑兵手中的刀直接被击飞。
他一脸惊讶地看着脱手而出的刀,再一个回头,程普的刀锋已经近在眼前。
寒光一闪,血花四溅,战场上的生死从来都在一瞬间,这样的一瞬间,程普已经经历了成百上千次,已经十分习惯,甚至习惯的有点麻木。
也正是因为这种麻木,令程普在喘息之时没有躲开来自刘基的那致命一击。
那一瞬间,程普只是觉得自己忽然被什么东西从身后撞了一下,是那种很大力的撞击,直接把他撞得头晕眼花冒金星,差点没稳住身子,几乎要从马上摔下来。
而后,他就看到一名强壮的小将从他身后飞驰向前,接着调转马头,回身,一脸激动地看着他。
他定了定心神,不晕了,就是有点疼,于是低下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胸口不知何时透出来一截矛尖,还在滴血,钻心的疼痛和冰冷的感觉席卷全身,热量和力量迅速流失,眼前的一切也渐渐变得模糊。
这种感觉对他来说还挺陌生的,因为此前的征战生涯里他很少受伤,总是获胜,忽然间有了这种体会,倒也有些新奇。
不过,他很快又产生了强烈的不甘心。
就这样死了?
就这样被一击毙命?
就这样在撤退的路上被敌人追上然后杀死?
程氏授兵就这样全军复没了?
还有,儿子,他最疼爱的寄予厚望的儿子,在什么地方,没死吧?
程普再也支撑不住繁重的思绪,身子摇晃了几下,便软绵绵的倒下,摔下了马,死了。
这时,在刘基的耳边响起了几声惊呼。
“将军!”
“程公!”
“不!!!!”
这接二连三的痛呼之声让刘基猛地反应过来。
这家伙,难道就是程普?
刘基顿时大为振奋,于是振臂高呼。
“程普已死!投降不杀!”
“程普已死!投降不杀!”
“程普已死!投降不杀!”
这般的呼声在整个战场上突兀的响起,一开始还很微弱、不起眼,不细细听根本听不到。
但很快,便有越来越多的振武军骑兵跟着一起高声呼喊起来,这声音便响彻整片战场。
正在遭到痛击的这支军队是程普的授兵,是程普花销不少钱财搭配着孙策授予的奉邑收入养着的亲兵,性质上类似于私兵,与程普的关系非常近,平日里的待遇也好过其他部队,所以这些士兵对程普的感情是比较深的。
骤然得知程普死亡,除了慌乱,便是极度的悲愤,于是很多授兵不仅没有投降,反而怒吼着向振武军骑兵发起了反击,一度让战场形势有一丢丢的改变。
但是大局无法改变,处于彻底的劣势之下的程氏授兵终究没扛住振武军骑兵的绞杀,这一千二百多人最后战死了九百馀人,只有不到三百人在崩溃和恐惧之中选择了投降。
程普的尸体很快就被找到,因为他是被刘基亲手杀死的。
但是投降的人里面没有程普的儿子程咨,刘基便命人在战场上查找,交给那些降兵辨认。
很快,程咨的尸体就都被找到了。
刘基一看,顿时有些意外。
因为程咨看上去有点眼熟,好象方才在战场上交手过,只是刘基记得不太真切。
程咨不是被环首刀和长矛杀死的,他的胸口有个大洞,显然是被战马践踏而死。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父子都死了,死在了战场上,程氏授兵也因此近乎全灭,这场作战,刘基大获全胜。
他很快斩下了程普和程咨父子俩的人头,然后带领骑兵们押送着战俘们返回了曲阿县城。
他返回曲阿县城的时候,曲阿县城已经被李彬完全拿下,李彬和太史慈一起控制了这座城池,正在进行战后清理工作和战俘的清点工作。
得知刘基追击获胜、斩杀了程普程咨两父子的头颅,李彬和太史慈大喜过望,特别是太史慈,看着刘基的眼神满是激动与仰慕。
“程普算是孙策手底下相当善战的一员猛将,我与他交手过,他无论是对战还是领兵都十分优秀,没想到今日居然死在了将军手下,将军神武!百年难遇!”
太史慈出身青州小富之家,读过书,有文化,还在郡府里当过吏员,有官场经验,说起漂亮话来一套一套的,把文化水平属于胎教肆业级别的李彬听的一愣一愣的。
他也想拍刘基的马屁,但是嘴巴不太会说,于是灵机一动,立刻行礼。
“将军神武!百年难遇!”
太史慈一愣,转过头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了一下李彬,见李彬一脸得瑟,倒也没说什么。
两员大将如此兴奋,其他人也兴奋不已。
比如虞翻领衔的二十多名江东文吏,见刘基如此悍勇,轻松攻克城池、斩杀孙策大将,十分欣喜、仰慕,对刘基能消灭孙策政权、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这件事情更加深信不疑。
虞翻嘴笨,但其他人嘴不笨,拍马之声纷至沓来,仿佛他们对刘基的崇拜如滔滔江水一般连绵不绝。
看得出来,他们除了想要让刘基拯救他们的家族之外,本身也有非常强烈的进步意识。
好啊,很好,想进步就好,刘基从来不怕有人想要进步,最担心的反而是手下人不想进步了。
很快,刘基阵斩孙策大将程普的消息就在军队中传播开来,士兵们纷纷高呼刘基神勇无敌,为刘基的战功喝彩,为刘基的勇猛献上赞誉。
显然,刘基在这支军队里的威望和地位更加坚实了。
随后,刘基便开始处理攻占曲阿县之后的事情。
此番破城,振武军奋力猛攻是一方面,城内突然出现动乱又是另外一方面,刘基不知道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而随着县令何俊被引荐给刘基,刘基才知道城内发生了什么。
得知攻城期间城内军兵用高价兜售本该给予内迁农民的粮食从而引发民愤的事情,刘基十分感慨,对何俊的一系列行动和作为也更加欣赏。
于是他立刻任命何俊继续担任曲阿县令,又赏赐给他财物、布匹和粮食,同时也嘉奖了他的族人何正,令他们一起协作,尽快恢复曲阿县的农业生产。
“你在乎人命,这一点是我非常欣赏的,我也很在乎人命,我最厌恶的就是那些不把人当人看的人,既然如此,你与我便是一路人,曲阿县的农业生产我就交给你了,我希望在我拿下整个吴郡之前,你能恢复曲阿县的农业生产。”
何俊感动流泪,向刘基行礼。
“将军的期待,俊决不姑负!”
除此之外,在大军进一步南下之前,刘基还需要处理一些粮食层面的事情。
因为程普和他的军队的确大大破坏了曲阿县的农业生产现状,使得不少农户失去了还未成熟的庄稼,加之之前多次强征,以至于当地农户没有足够的粮食能够过冬。
哪怕刘基允许用城内缴获的程普军队的军粮帮助农民度过困局,粮食的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刘基决定从丹阳郡调用一部分粮食前来支持曲阿县的粮食缺口,如果还有不够的,便继续调用。
至于丹阳郡方面如果有什么缺少的,就从豫章郡大本营调用粮食。
“哪里缺少粮食,一定要告知于我,我会协调调动粮食,总而言之,我不希望再有农民因为缺少粮食而饿死,或者贱卖土地、流离失所。”
何俊等人更加感慨,再次拜谢刘基。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在七月二十二日,刘基便整顿军队继续南下,下一个目标是毗陵县。
因为消灭了程普的军队,所以接下来一路畅通,没有受到任何有效阻碍,包括毗陵县城也是。
大军兵临毗陵县城下的时候,刘基只是展示了一下程普的军旗和头颅,毗陵县城的城门就直接打开,毗陵县县长汪镇率领全体县民直接开城投降,没有抵抗。
等刘基准备率军入城的时候,城中百姓已经在汪镇的率领下准备好了热菜热饭和解暑的黑豆汤迎接振武军的“大驾光临”了。
这效率,这态度,刘基忍不住的要给他竖起大拇哥表示赞扬。
之后,刘基询问汪镇为什么要那么快的投降而不作抵抗,难道只是因为程普的头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