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听来听去,只觉得程普的思维过于冷酷无情了。
而且……
“程公,万一我军守城成功了,刘基退兵了,那又当如何?”
程普摇了摇头。
“难度极大,我不敢做这番设想,但如果真的发生了,罪责也不会在你我身上,我率军守城,坚壁清野实乃无奈之事,定然无罪,你为了协助我而坚壁清野,避退敌军,也是立功之人,也不会有罪。
而且到时候将军高兴了,或许会让你升职也不一定,顾念这些农田有什么用?何县令,你要记住,能守住的地方才需要考虑县民生计,守不住的地方就什么都不要考虑,这个道理,将军必然明白!”
何俊顿时目定口呆,哑口无言,好一会儿都说不出话来。
程普看着他哑口无言的模样,心下只是不断叹息。
这只是他要做出这种事情的其中一个原因,并不是全部。
有些话他可以告诉何俊,但是有些话,他只能深藏于心,不能说出来。
这一战,他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拼尽全力,甚至打算勉强守几日就干脆的撤退,脱离战场。
原因很简单。
在现下整个孙氏政权的军事体系里,存在着一个很矛盾的事实。
将领想要立功,追求上进,因为立功就能获得更多的授兵资格,就能拥有更多的部曲,自身的权势和地位就越发稳固
但是获得一定的位置和授兵部曲之后,就必须要更加谨慎小心,不能再猛打猛冲肆意妄为了。
因为战胜才有授兵奖励,战败是没有的,授兵损失都不一定给补充。
而打仗不可能总是胜利,一旦打了败仗,折损授兵部曲不说,还要面临无法增加、补充甚至还要降低额度的惩戒。
授兵往往还需要自己训练、自己出一部分钱弥补奉邑提供的军费的不足,属于自己的心血、自己的财产,损失一点点心里都要滴血。
说好听点这会激励大家勇猛作战打胜仗。
说难听点,这不就是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吗?
想让我率领授兵部曲勇猛作战,却不给我战败调整的馀地。
要么胜利获得更多的授兵,要么失败失去一切。
两相权衡之下,很多拥有授兵部曲的将领都会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
有好对付的敌人、高胜率的战斗,大家都抢着打,一打一个胜利,一打一个大捷,仿佛大家都是韩信再世、白起重生。
而面对那些不好对付的敌人、低胜率的战斗时,大家则畏畏缩缩,退避三舍,谁也不想带头冲锋,平日里的虎将瞬间只会喵喵叫了。
眼下程普面临的就是这个困境。
他之前率军平定三县叛乱,一句话不说,打!
带着两千授兵和三千新兵壮丁一路猛冲猛打,自己人冲在最前面,面对那些乌合之众胜的酣畅淋漓。
可是面对刘基,程普的心思就开始活泛起来了。
刘基之前率军偷袭战胜的事情至今还让程普有些担忧,虽然不是双方正面对决,可一战之下让四名重要将领丧命,程普实在是心有馀悸。
更别说之后刘基攻取孙河据守的宛陵县城、杀死了孙河,这差不多能算是正面对决了。
孙河麾下军队也是授兵部曲,颇有战斗力,结果三四天的工夫就被刘基干掉了。
这家伙得多能打?
他现在只带着少量的军队,前面是凶狠的强敌,后面没有可靠的援军,一旦战况不妙,他极有可能全军复没在这里,搞不好老命都要丢掉。
就算他自己能跑掉,两千授兵部曲又能逃出去多少?
到时候战败了不说,自己花费一定心血和财产培养出来的忠心耿耿的授兵部曲也没了,孙策甚至不一定允许他重新招募训练自己的部曲。
那他可就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直接成为全场最佳小丑。
作为一个不是本地人的将领,资历与授兵部曲是他的两大立身根本,而授兵部曲更加重要,更不能容忍过度折损。
所以这一战,他不打算和刘基硬碰硬。
把那三千不属于他的新兵蛋子拼光、坚守曲阿县城坚守个两三天,也算是对的住孙策给他的待遇。
之后的事情就不是他能管的了。
这个道理,何俊想不通,何俊只是觉得程普太冷静、太冷酷、太不讲武德,全县百姓的性命都不在他的眼中。
但是反过来一想,何俊又觉得程普说的对,说的那些都是实话,也是自己可以拥有的最佳选择。
于是乎,虽然心中存在着对本地县民的怜悯,但是身为外地人的何俊到底还是没有站在曲阿县民这边。
他决定帮助程普执行坚壁清野的命令,重点摧毁城外农田,不给刘基一丝一毫获得本地粮食补充的机会。
很快,大量武装士兵全副武装的开赴城外农田展开破坏行动,对农田里尚未成熟的庄稼大开无双。
而这一行动自然引起了农民们极度的恐慌和不满。
之前官府就已经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太多东西,现在又要搞什么坚壁清野,又要掠夺他们仅剩不多的口粮,甚至还要毁掉秋天将要收获的庄稼!
这不是要人命吗?
士兵与城外农户之间的矛盾瞬间激化,大量农民扛着各式农具或者能找到的一切可以当做武器的东西就和士兵对峙起来,大有要和士兵拼命的架势。
局面一度不可收拾,以至于负责此事的何俊非常无奈。
他不想让农民和士兵发生什么冲突,所以苦心劝说农民们不要和士兵发生冲突,甚至想要用给钱弥补的方式劝说农民放弃反抗。
但是他还没有处理好,程普便得知了此事,他非常生气,立刻传达了自己的命令——时间紧迫,刻不容缓,敢有阻止坚壁清野者,杀无赦!
命令传达时,何俊大惊失色。
“县民无辜,只是不舍得土地里的庄稼,这是人之常情,应当劝说,不应该滥杀无辜啊!”
可负责执行命令的军官才不管这些。
“我不懂这些,我只知道军令如山,必须要执行!否则要问罪的就是我了!”
何俊还想阻止,却被军官粗暴的直接推开,又被两个士兵压制住,顿时动弹不得。
而军官一声令下,他带来的弓弩手们排成队列,做好了向据守农田不愿让开的农民们射击的准备。
农民们为此感到恐慌,骚动一阵,但始终不愿离开自己的农田和庄稼。
何俊眼见如此,大为惊恐。
“不能这样做啊!不能滥杀无辜啊!!!”
可军官完全不管,瞥了何俊一眼,冷笑一声,将手高高举起,而后猛地挥下。
“放箭!”
军官一声令下,弓弩手们一齐放箭,锋锐的箭矢划破天空、朝着农田里的农民们呼啸而去。
箭矢恍若夺命的锁链,刺破了农民们眼中最后的希望与坚持,狠狠扎进了他们的血肉之躯,瞬间带走无数人命。
农民们的惨叫声、哭嚎声震天动地,而这只不过是第一轮齐射,军官再次举起手,下达了第二次齐射的命令。
于是,又是一轮箭雨复盖过去,农民们的惨叫声、哭嚎声更大了些。
终于有些农民扛不住了,被箭矢击碎了仅有的勇气,哭喊着连滚带爬的逃离了农田。
可依然有极少数农民似乎是死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农田,面对着夺命的箭矢,只是躲避,不愿逃跑。
何俊拼命挣扎,扯着嗓子呼喊着“住手”“不要”之类的话语,但是一点用都没有,军官还是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三轮齐射。
然后下令步卒持刀上前。
“伤而未死者,杀!依旧不退者,杀!”
他冰冷无情的指令很快便化作士兵们木然前进的步伐,这群士兵似乎没有什么感情,也没什么情绪的波动,只是遵守命令,只知道遵守命令。
他们毫无顾忌地踩入农田中,将一颗颗庄稼踩在脚下、踩入泥地里,踩着农民的心血和性命,步步向前。
见到有中箭未死的人,便是一刀捅下去。
见到瑟瑟发抖却依旧不愿意离开农田的人,便是挥刀向前,用绝对的力量和速度优势将这些农民斩杀当场。
不论男女老幼。
精锐士兵和一般农民之间的差距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这些农民的勇气是多么的令人称赞,可他们始终不是精锐士兵的对手。
不多时,广阔的田野间已经看不到一个还活着的农民,而士兵们也顺利做好了焚烧农田的准备。
随着火焰的燃起与扩大、再到最后的肆虐,被农民视作生命的农田里的庄稼被烈火逐渐吞噬。
何俊的嗓子已经哑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连哼哼都做不到,他精疲力竭的任由士兵押送着他回到城中,丢在了程普的面前。
程普得知何俊阻止士兵射杀农民,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抽了何俊几个嘴巴,便下令以贻误军机的缘由把何俊关入了监牢,准备等突围南撤的时候再把他给带上,一起离开。
等安全了之后,再把他交给孙策,让孙策处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