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场生日,其馀三姓和一些吴县本地与陆氏交好的家族都来人参加庆贺,他们也不管正在家族外围监视他们的军队,直接摆出了一副浑不怕的姿态,大大方方的庆贺。
反正那么多天以来他们也算是明白了,这些军队是来监视、威慑他们的,其实也没有动手的命令,或者根本不可能有动手的命令。
孙策虽然狂傲,但是也应该明白吴四姓与其他一些交好的家族在整个吴郡乃至于江东地区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孙策但凡没疯,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另外,他们也真的没有做什么造反之类的事情。
他们这些传承至今的老牌家族才不会做那么危险的事情,才不会和那些暴发户一样沉不住气,他们的战略腚力远比孙策所能想到的还要更深厚。
当然了,对于这些士族内部的少壮派、激进派来说,他们也确实挺不甘心的。
刘基居然真的没有出兵进入吴郡,他就那么眼睁睁看着孙氏政权消灭了不计其数的大姓豪强,就那么不管不顾,仿佛死掉的不是他可以拉拢的盟友一样。
那么好的战略机遇,他为什么就不抓住呢?
现在可好,整个吴郡的叛乱基本上被平定了。
据说目前只有阳羡县还有一支叛军正在战斗,但是也属于苟延残喘的级别,孙静正带着一支人马在那边战斗,估计就快要胜利了。
这可是一次难得一见的大型叛乱啊!
那么多人一起反抗孙策,那么好的机会,你小子真就看着?
这对于激进派们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打击。
这再一次证明了保守派的老登们还是见多识广。
不见兔子不撒鹰是对的,没有刘基的正规军添加,那群暴发户的乌合之众的确不是孙策的对手,他们要是提前添加,现在的下场不会比那些暴发户更好。
至于会稽郡的消息,他们也知道。
会稽郡的叛军也被孙策收拾得差不多了,据说死人很多,甚至好几个士人家族都完蛋了,孙策这下算是找到了除掉他们的最佳借口。
看起来,这场叛乱就要结束了。
而刘基依然按兵不动。
其实那些保守派的老登们比激进派更加希望刘基率军进入吴郡、颠复孙氏政权,他们比激进派的小登、中登们更加厌恶孙策和孙氏政权,只是他们将这种恨意深深地掩藏了起来。
如果有机会能推翻孙氏政权,他们当然很高兴,可问题在于,刘基他不来啊!
老登们其实已经私下里开过会商讨了这件事情,对于刘基为什么不来吴郡的事情,他们有多种猜测,目前得到最广泛认可的消息是刘基觉得自己实力不足,正在扩充军队增加实力。
不是不来,而是缓来、慢来、有把握了再来。
至于什么时候才是有把握的时候,他们不确定。
既然不确定,那就先吃饭吧!
借着庆祝陆绩生日这个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好好儿的吃顿饭,热闹热闹,乐呵乐呵,岂不美哉?
席间,这群老登们醉眼朦胧、推杯换盏,好不快活,似乎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与他们毫无关系,似乎杀得尸山血海的战场和他们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好象不管外面杀成什么模样都和他们不沾边似的。
唯有暂代陆氏家主之位的陆议对这场宴会中老登中登小登们所表现出来的松弛感十分不满,倍感忧虑。
虽然这场宴会的举办很有必要,但是这并不代表你们就真的可以完全放松不管不顾了,族地外头不远处还有盯梢的孙氏军队,你们是真不怕他们真的动手吗?
不知怎的,陆议总是很担心,觉得这批军队一日不撤走,他们的忧患就一日未解除。
以孙策火爆狂傲的性子,陆议是真的担心他会做出一些很可怕的事情。
只是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陆议倒是宁愿自己最坏的猜测是假的、不会发生,可这世上的事情往往不会如人所愿。
最坏的猜测真的成真了。
宴会进行到最热闹的时候,孙辅和陈武分别带领军队发起了对四大士族各自族地的全面进攻,攻势很猛,甚至还动用了不少战争器械,已经造成了一些人员上的伤亡。
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整个宴会热闹的气氛忽然凝固,四大士族以及其馀九家中小士族的主要成员们顿时目定口呆。
什么?
孙氏军队动手了?
开始围攻四大士族的族地了?
这象是天方夜谭一般的消息狠狠的冲击着每一个人的世界观,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他们是整个汉帝国食物链中最顶层的存在,除了同为食物链顶层的其他更大的士族以及皇族之外,怎么还会有敢对他们出手的势力存在呢?
孙氏政权,一个寒门政权,怎么敢对他们发起如此彻底的进攻?
在他们的世界里,孙氏政权就是一个下位政权,哪里来的勇气和决然呢?
他们难以理解。
唯有陆议很快就意识到了一些可怕的事情。
虽然很小的时候他也认为他们这群生来富贵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人敢于针对的,但是庐江之战以后,面对全族人口损失一半的事实,陆议小小的世界也经历了一轮破碎重组。
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们是人,血肉之躯的人,和其馀人没什么不同的人。
人被杀,就会死。
所以在这一次孙氏军队对他们发起监视行动以来,他一直都在大力呼吁各大家族尽量聚拢人力物力、并且在族地对掌握的人口进行武装,依靠族地的围墙进行自保,以备不时之需。
主要这年头有实力的家族都会给各自的族地上保险,建造围墙并且安排武装护卫队,所以这个初始的防御设施大家都有。
陆议认为大家只要稍微做些加强,想要应对此番的局面,也是很容易的。
可惜各大家族内部的老登们对陆议这个十几岁的小登不是很信赖,没做太多的准备。
唯有陆氏做的准备最充足。
他们收缩了所有可以收缩到族地内的力量,加固、加高了包裹着族地的围墙,下令家族中的成年男丁全部武装起来,并且命令他们各自统领一支家中的奴仆、佃户组成的武装力量守卫族地。
陆氏族地内原本隐藏起来的军械也纷纷取了出来。
环首刀,长矛,弓箭,弩箭,还有六十多套绝对属于违禁品的盔甲。
这些东西往日里都是被深深的藏在不为人所知的地方,但是这一回,陆议的敏感神经促使他将这些东西全都拿了出来进行武装。
过去几年的闲遐时间里,陆议读了不少兵书,对军事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便按照兵书中的内容对族地防御做了一番布置,也对家族武装进行了一番紧急训练。
除了陆氏,其馀三大士族和中小士族都没有这般的谨慎和小心,也就是稍微集中了一些族中护卫,将他们用来看守族地,其馀人还是该做什么做什么。
奴仆是要伺候老爷们的,佃户是要耕田种地给老爷们提供粮食和蔬果的,他们不工作了,老爷们吃什么?
除了陆议领衔的陆氏,大概也只有朱氏家族的朱桓对陆议的意见比较认可。
朱桓在族人之中属于比较聪明的,而且对军事很有兴趣,读过很多兵书,还接受过私人性质的军事教育。
此番陆议的倡议被他重视,经过力争,朱桓终于从家族里的老登那边要来了一定的权限,得以调动一部分家奴和佃户组成了一支五百人的护卫队。
朱桓对他们进行了全副武装,并且加以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事实证明,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