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威感觉自己是真的无法理解刘基的脑回路。
你帮吴郡和会稽郡的那帮士族、豪强干翻了孙策,自然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和认可,如此一来,你占据江东、统治江东就没有阻碍了。
你就是真正的江东之主了!
这个道理你想不通?
这话丛威没说出来,也幸亏他没说出来,否则刘基要是听到了,肯定要指点他一句——糊涂!
只要这帮家伙都死了,就算没有他们的拥护和认可,我一样可以做江东之主!
还是权力更大、更直接的江东之主!
江东之地或者说整个江南之地,因为隔着一条大江,受到东汉中央政府的影响没那么大,东汉政府的统治力在这里也没有那么强。
所以江南地区的本土势力对官府的态度也更加强硬,更加疏离,更敢于对抗官府,甚至不让雒阳朝廷任命的官员去本地上任,属于地方分离主义的急先锋。
相较于经济来往和人文来往更加密切的中原州郡,江南地区明显更加保守、封闭,更加注重以郡为国的界限,更在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不愿意脑袋上多一个统治者来分润利益。
比如东汉末年江南各地基本上都有宗帅拥兵自重、不让朝廷派遣的官吏前去上任的现象。
又比如陆逊做吴国丞相的时候,就曾经打压过会稽郡士族以维护吴郡士族的利益。
在此基础上勉强创建起来的孙吴政权更是终其一生都没能降伏这片土地上的本土势力。
国家亡了,本地势力还在,还更加兴盛了。
所以刘基对这群家伙一点好感也没有,更谈不上信任和期待,感觉他们和上辈子那群不给钱就不办事甚至给了钱也不办事的五代大兵是一样的。
完全占据丹阳郡之后,他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一点了。
尽管他打算用江东之地作为他进一步进取的根基,但是这根基上长出来的这些歪七扭八淌着毒液的恶臭果实,他可没打算一口吞下肚。
而为了让这场危险游戏玩起来更轻松,孙策就是一个绝佳的利用对象、一把失控的斩首大刀。
客观上来说,是他开了在江东地区斩杀士族高门、灭其全家的先河,在一定意义上对这些“恶臭果实”带去了打击。
刘基很清楚,这一波吴郡和会稽郡的本土势力之所以起兵反抗孙策,就是因为孙策被自己打败了,他们觉得孙策受到重创,又要防备自己的进一步进攻,所以内外交困。
这种情况下,孙策不太可能全力以赴平定叛乱,必然会顾此失彼,而这就成为了他们起事造反、驱逐孙策势力的大好良机。
可问题在于,这一切都是创建在【孙策需要把主要力量用来防备刘基】这个基础之上的。
如果这个基础不存在了,或者说暂时不存在了,这帮家伙又要面临什么?
而且刘基有理由相信,当自己完全占据丹阳郡、把孙策的势力驱逐出丹阳郡的消息传来,一定会引起吴郡和会稽郡内部更大规模的本地势力造反事件。
那些原来还有些担心、不敢冒头的地方势力一看刘基都打下整个丹阳郡了,把孙策的势力都赶回吴郡和会稽郡了,这不就说明孙策要完蛋了吗?
所以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认为刘基的下一步肯定是攻击吴郡和会稽郡,要全灭掉孙策势力。
既然这样,我还忍什么?我还等什么?
上去干孙策啊!
可刘基不是正常人。
他比有些人以为的要更有战略腚力。
这群丹阳郡土豪们离开宛陵县城返回各自地盘之后,便按照之前的约定,开始把刘基需要的东西给他送去宛陵县。
而刘基也不含糊,直接就开始在宛陵县周边集结大军,开展大练兵行动。
从五月上旬到五月底,刘基基本上完成了两个军的扩军行动,正式把自己的军队从三万人增加到了五万人,接着又是一波升职、加薪、赏赐。
东莱子弟兵集团和豫章起兵旧部集团的人基本上都升到了中高级军官的职位,山越集团则还在中层和中低层军官的位置上积蓄力量,随时准备向上争取。
整支军队在军官们的带领下,以刘基传授的练兵方式为基准,展开了具有一定强度的密集的军事训练任务。
那些原本就悍勇、身体素质也不错的丹阳兵们对这种训练方式显然是陌生的,本身也并不确定这种训练方式是否有效,所以训练之初,曾出现过一些抗拒现象。
但是在那之后,刘基采取了让这些丹阳兵与经过训练的士兵用各自的作战方式进行对练的方法,让这些桀骜不驯的丹阳兵与经过训练的豫章兵对抗。
结果丹阳兵们数度惨败、鼻青脸肿,更有甚者断腿断臂、胸骨骨折的都有,杀红了眼都打不赢,伤兵营里床位都开始紧张了,最后彻底被打服了。
于是这些丹阳兵们也就老老实实地接受了队列、军阵、旗号等等的训练,学习将个人的勇武导入集体之中,从而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格局。
与此同时,刘基也把部分精力放在了行政事务上。
第一期基层官吏速成培训班不得不快速结业之后,他又立刻开始筹备办理第二期。
这一次他打算扩大规模,直接扩大到五百人的规模,招收五百名青少年男子进行紧急培训,然后统统塞到农庄里去办事。
一边学习,一边办理事务,一边接受考验,一边成长,这样也能筛选出优秀的政治人才。
剩下来的就算没有太大的才能,办理一些基层事务也是非常简单的,这起码能保证刘基不会失去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基本盘的掌握权。
军事基本盘需要三驾马车来巩固,政治和经济的基本盘当然也不能放任不管。
出于对士族和大姓土豪们的戒备之心与不信任,刘基就是决定采取这种自己培养自己的官吏的方式来打造根基。
通过这个基层官吏速成培训班培训出来的基层官吏,不管以后能走到什么地步,他们的出身都是这个培训班,都是学院派,他们学习的内容都是刘基亲自编撰的,他们的老师,都是刘基这个人。
这对于今后刘基掌控政治权力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至于经济方面,对宛陵县以西,刘基正式开始上手治理,正式开始建设农庄,投入资金。
宛陵县以东,安排自己人充当县令、县长,以征收赋税、充实府库、积攒人力为主要任务,为进军吴郡、会稽郡做准备。
不过在此之前,他肯定是更加期待孙策这把失控的斩首大刀能够斩杀更多本地士族、豪强的。
而孙策也真的没有让刘基失望。
四月中下旬,伤势没有好转的孙策率领一万军兵返回了吴郡,经过曲阿县和毗陵县、无锡县,直抵老巢吴县,当时,这一块还是比较平静的。
因为孙策受伤不能骑马,但为了安抚人心、震慑宵小,一路上,孙策都采纳了吕范的建议,让身材与他相差不远的周泰穿着他的盔甲,模仿他的模样,骑着战马率军前进。
撤回的军队也不能继续保持士气低落的模样,于是吕范命人找来歌舞团队,模仿周武王进军朝歌,前歌后舞,营造出一派军队凯旋、生机勃勃的模样。
吕范希望他们可以靠着这样瞒天过海的方式来隐瞒孙策受伤、大军战败的事实。
一开始,这个计策还是很成功的,前歌后舞的军队凯旋无线,张昭、张纮等重臣一同迎接,营造出十分盛大的场面,有力的回击了孙策受伤战败、损兵折将的传言。
于是那一段时间,大约半个月左右,娄县、由拳县的叛乱相继被平定,吴郡的叛乱声势为之一挫,只有会稽郡的叛乱还在持续。
但是随着朱治和吴景率军南下会合芮良,他们在诸及县和馀及县的战斗之中也渐渐居于上风,上虞县和馀姚县的叛军也渐渐式微,似乎两军叛乱的局势正在不断的好转。
那段时间,孙策也是踏踏实实的养了一段时间的身体。
在吴夫人的监督之下,孙策不被允许知晓外界的具体战况,他的职责暂时被孙静、吕范、张昭、张纮等重臣代为处理。
于是孙策手臂上的伤势痊愈,大腿上的伤口也渐渐愈合,渐渐不再渗血,渐有康复之势。
但这也不是说就没有潜在的危险了。
因为徐琨、徐逸、孙贲、韩当四人的战死和军队的折损是实实在在的,一时间可以用他们都在镇守丹阳郡东部为理由来搪塞,可是终究是权宜之计,无法久持。
孙策更没有想到的是,孙河居然也那么快就战败身死了。
孙河战死,宛陵县失守,丹阳郡东部诸县也随之全部失守,丹阳郡完全落入刘基的掌控之中,刘基麾下大将太史慈更是打出刘基【振武将军】的旗号,领兵驻防句容县、虎视吴郡,渐有吞并吴郡之势。
丹阳郡东部诸县快速沦陷这件事情出乎了孙策集团所有人的预料。
在此之前,他们都认为孙河至少能坚守宛陵县半年左右的时间,刘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下宛陵县。
宛陵县不失,丹阳郡东部也不会失去,吴郡就没有实质上的危险。
可谁能想到,这一切居然变得那么快!
这个消息最早是在五月初四传到吴县的。
当时孙策还在安心养伤,还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被吴夫人监督的死死的,动弹不得。
这个消息最初也是被孙静等四人小组得知,并且为之深深的震撼、惊恐,完全没想到刘基居然那么牲口、那么能打,也没想到孙河居然就那么交代了。
这才多久?
可没办法,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眼下局势危急,眼看着刘基就要打到吴郡来了,四人小组实在是绷不住了,只能违背吴夫人的意思,于五月初五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