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孙权带着吕范和军医一起回来了。
军医给孙策把脉检查了一下,又看了看他的伤口,叹了口气。
“将军,受伤之人和生病之人都是一样的,最忌讳生气动怒,越是生气动怒,这病就好得越慢,还请您一定要控制情绪,不可动怒,如此才能尽快康复啊!”
孙策铁青着脸不说话,吕范见状,让军医离开,自己上前安抚起了孙策,说了些好听的话,又告诉了孙策几个勉强能算是好消息的消息。
比如他们溃逃回来的士兵已经有一万人了。
三万大军主力虽然的确折损不少,但是相比较于之前大家悲观预测的只有五千多人回来,现在回来一万出头,已经算是额外之喜。
另外负责防守后方保证粮道的孙河没有闲着,出兵一连击溃了两个山越部族,斩首两千,俘获过万,已经挑选了其中的青壮充入军中,补充实力。
还有就是战败和孙策受伤的消息在军队里被严密封锁,不出意外的话是不会传扬出去的。
“虽然不至于万无一失,但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泄露出去,您一定要尽快恢复身体,比起此番战败,您受伤、卧床不起才是大事,宵小之辈畏惧的不是大军,而是您,只要您康复了,他们不敢作乱的。”
孙策晕过去之前,他们就有商议,担心这次战败和孙策受伤的消息传回吴郡和会稽郡会引起心怀不轨之辈再度起来造反,所以一定要封锁消息,尤其是孙策受伤的消息。
所以一直到三月十日左右,并没有坏消息传到吴郡和会稽郡。
孙策虽然还是卧床不起,军队士气虽然很低下,但是整体局势并没有变得更坏。
更重要的是,刘基那边并没有立马就追击过来。
根据最新情报,刘基那边似乎已经率军往西边去了,应该是要攻克占领陵阳县、歙县等几个西部县域。
这就使得宛陵县城暂时是安全的。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刘基真的率领更多的军队展开攻势的话,只靠宛陵县城中这些士气低落的军队是很难取胜的,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军队前来支持。
孙策原本的兵力也就五万出头,数量并不很多,而且分散各地驻守的兵马也不少,机动兵力也就三万出头,此番出战,折损了三分之二的机动兵力,可谓是伤筋动骨。
后面虽然有孙河与山越战俘的补充,宛陵城内的军队也就一万三千馀。
吴郡和会稽郡驻防的军队不能轻动,否则必然引起心怀不轨之辈的警剔之心。
所以要想确保宛陵县城的安全,只能从丹阳郡其他几个县里面征调军队过来。
对于要不要坚守宛陵城,孙策的部下们各有意见,有人认为应该坚守,有人觉得应该放弃,并且后退到芜湖、溧阳一线,依托溧水展开防御。
但孙策还是采纳了吕范的建议,继续坚守宛陵县城。
并且召来了驻守在丹阳郡东部县域的蒋钦、周泰、陈武、袁雄四名担任别部司马的将领,令他们各自带领麾下军队前来宛陵县协助防守。
孙策和吕范觉得他们已经做到位了,不管发生什么都能应付。
然而,这个时代的讯息传递确实很慢,但想要完全掐灭讯息传播渠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此前夜袭作战时有一部分孙策军队的士兵逃离了军营,但是并未返回宛陵县,并未回到孙策的身边,而是选择离队回家。
九死一生的逃亡之后,他们也不想继续打仗了,只想回家,就与同乡人结伴,一路向东返回各自的家乡。
因为缺少粮食、没有载具,所以他们的速度比较慢,直接死在路上的人也有不少,但是从三月十三日之后,运气好的溃兵也渐渐的都返回了各自的家乡,孙策在泾县战败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最开始是在丹阳郡东部的几个县传播,接着吴郡也有了这样的消息,最后会稽郡也开始传播这个消息。
可如果只是流言而没有实际证据,被孙策用强悍的武力打怕了的士族高门、大姓豪强们是不敢贸然行动的,虽然他们的确很讨厌孙策,不想臣服于孙策的统治。
于是,更加可信的消息来源也出现了。
孙策和吕范最开始只是让这个消息传递到吴县,让张昭、张纮、吴夫人等等可以信任的老臣与家人知晓此事,并且嘱咐他们千万不可外传,一切要寻常对待。
但是后面因为顾虑到可能出现叛乱的情况,于是吕范又派人秘密传递消息给朱治、吴景、孙静等镇守后方的元老重臣,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并且着重应对此事,不可让消息传播出去。
他们当然也是这样做的。
可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有些事情不是想隐瞒就能隐瞒的住的。
这些元老重臣都有家人,对外人他们不一定会说,但是对自己家人尤其是妻子儿女,就会在私下里谈论起来。
比如孙静得知此事之后,没有将此事告诉给其他外人,却告诉了自己的小儿子孙皎。
孙皎素来很崇拜孙策,对此难以置信,在与自己的伙伴们交流的时候,就说了出来,表示自己并不相信这件事情。
玩伴们回家之后又把这些事情告知自己的家人、长辈,说是孙皎说的,孙皎又是从他父亲那边知道的。
于是这件事情的可信度就开始增长了。
当然,这件事情并非只有这一个传播途径,还有其他的传播途径,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其他部分知情者的身上。
从三月中旬开始,丹阳郡东部和吴郡中,关于孙策战败受伤的消息就已经传扬开来,等负责留守、坐镇后方的张昭得知此事的时候,这消息已经传的沸沸扬扬,遮掩不住了。
张昭当时就感到大事不妙。
虽然他很疑惑这件事情是怎么走漏的风声,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既然消息传了出去,当前的稳定局面就难以维持了。
果然,三月二十一日,阳羡县传来消息,县中大姓豪强栾氏、邱氏自称镇南将军、平南将军,举兵造反。
三月二十二日,娄县传来消息,县中大姓豪强张氏、华氏、严氏决定造反。
三月二十四日,由拳县传来消息,县中大型豪强韩氏、许氏、曲氏、杜氏联合举兵造反,声势浩大。
三月二十八日,张昭得知会稽郡的馀及县和诸及县都出现了规模不一、组织不一的叛军。
这些叛军攻打县城和孙策安排的军事据点,围攻孙氏军队,对孙氏政权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张昭一面快速安排人去往各地打探消息,一边快速命人连络各地郡守、县官、驻军将领,令他们领军平叛,决不能让叛乱范围进一步扩大,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叛乱平息。
做出布置之后,张昭其实还是松了口气的,因为他发现叛乱的规模没有他预想中的那么大。
他本来以为会稽县这种地方除了山阴县,几乎每个县都应该出现叛军才对,结果居然只有两个县出现叛军。
这岂不是说明孙氏政权在会稽郡的统治根基有所增强?
但是张纮却眉头紧锁,感到了一阵担忧。
“如果真的只有那么些县域出现叛军,并不可怕,想要镇压也并不困难,现在最怕的就是很多人并非不想造反,而是不知道将军的具体情况,所以不敢贸然行动,一旦他们真的确定了将军战败、受伤,怕是会有更多更有威胁的叛乱发生啊!”
张纮的判断让张昭也情不自禁的紧张起来。
他素来相信张纮敏锐的洞察力,本身也很清楚孙氏政权在江东之地的薄弱根基,若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就目前来看,难度还是太大。
孙策杀的人太多了。
该杀的不该杀的都杀了,一味杀戮,可以震慑,但如何让人信服呢?
在外敌环伺的环境之中,一旦战败,显露出些许的脆弱之象,便极有可能被那些蛰伏隐藏的不臣之辈所侵袭乃至于颠复。
但是张昭没有别的办法,木已成舟,他只能告诫各地守臣务必小心谨慎,办什么事情都要留足了预备队,万不可随意全军出击,切莫遭人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