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的这个办法可以说是兼顾了众将和虞翻的意见,谁也没偏袒,而且理由充分,谁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接下来数日,孙策大军便按照这个方式开始行动,一日攻城,一日劝降,一日攻城,一日劝降,如此反复数日,给太史慈的守城军队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冲击。
太史慈巡视城墙的时候就很明显的发现了士兵们的厌战情绪逐渐上升,战斗意志不断下滑,甚至开始出现在劝降日互相联合起来翻出城墙去投降孙策大军的情况。
眼见如此,孙策更加兴奋,感觉消灭太史慈、全据丹阳郡就在眼前了。
甚至占据豫章郡、一统江东地区也近在眼前了!
豫章郡太守华歆是个名士、儒生,虽然孙策有听说过之前豫章郡发生动乱被华歆平定的消息,但也不曾把华歆看得太重,觉得完全可以用胁迫战术逼迫华歆交出豫章郡。
届时,整个江东就都在他的统治范围之内了!
再然后,就是攻伐徐州、逐鹿中原,与曹操老儿一较高下!
孙策的心中,那昂扬向上的志气和勃勃壮志已经快要按耐不住了。
而与之相比,太史慈的情绪却是一日低过一日,虽然依旧每日坚持巡视城墙,遇到攻城日也会亲自上阵指挥作战,但是他的情绪始终不能振奋,甚至有些时候午夜梦回,他都会询问自己到底还在为了什么而抗争。
有必要吗?
有前途吗?
能成功吗?
这三个问题他一个都无法回答,就算能回答,也根本说服不了自己,有时愁绪上头,太史慈只能用喝酒来麻痹自己,期待着明天会更好。
可明天并不会更好。
时间就那么缓缓流逝。
到了三月三日的黄昏时分,困守孤城的太史慈再次登上城墙,看着城外密密麻麻四面包围城池的孙氏军队,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已经是孙策率领军队包围泾县县城的第十二天了,城内存粮虽然还有很多,但是城内守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无精打采,显然已经没有再战下去的意志。
其实被包围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自古以来被包围然后打破包围圈逃生乃至于反败为胜的案例彼彼皆是,可怕的是外无援兵,一旦被包围,就看不到一丝希望。
望着天边残阳无可挽回的缓缓落下,太史慈的心也随着残阳一点一点沉寂下去,感觉自己的雄心壮志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觉得自己也是时候应该投降了。
待残阳完全消失不见,天色将暗之际,太史慈下了城墙,返回自己的住处,进入书房,拿出笔墨竹简,准备书写一份递交给孙策的投降书。
这份投降书写起来很艰难,太史慈强忍着心中不甘,一个字一个字的斟酌、落笔,短短几百字的投降书,却好象用尽了他半生心血似的。
待到终于写完,他放下了笔,心中万念俱灰,打算明天一早就送出投降书,然后开城投降,迎接自己不可预知的未来,成为孙策砧板上的鱼肉。
他起身离开书房,走到府内院子里,发现天已经完全黑了,天上看不到月亮,天地间一片黑暗。
他的心情更加低沉,便让府中仆人给他弄些酒菜,一个人在府中亭子里喝起了闷酒。
一杯一杯再一杯,他想用酒水来冲淡心中愁绪,可正如李太白的那句诗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没能解开愁绪,反倒让自己昏昏欲睡。
他靠在梁柱上闭上了眼睛,脑海中全是自己的曾经。
往雒阳帮助东莱太守拦截青州刺史奏表的曾经。
冲破黄巾包围前往求救刘备的曾经。
与刘备大军一同冲击黄巾军救援孔融的曾经
他闭着眼睛,半梦半醒之间,好象忽然听到了一阵厮杀之声。
哪里来的厮杀之声?
是梦里的厮杀之声吗?
太史慈恍惚间还以为这厮杀之声来自于自己脑海中的记忆。
结果,一阵大喝声把太史慈从半梦半醒间猛然惊醒。
“将军!将军!城外来援军了!来援军了!!!”
一名部将跌跌撞撞的冲入了太史慈的府邸,在庭院内扯着嗓子大喊大叫,如鬼哭狼嚎一般在太史慈耳边炸响,把太史慈惊出一身冷汗。
“援军?什么援军?哪里来的援军?”
太史慈猛然站起身子,顿觉一阵眩晕,赶快扶住身旁梁柱,摇了摇自己的脑袋,勉强压下眩晕之感,再一抬头,那满脸惊喜之色的部将已经站在了他面前。
“将军!是真的!真的有援军啊!城外,城外到处都是援军的火把!密密麻麻!好象有好几万人!都是从西南方向来的!孙贼的贼军已经乱了!乱了!”
太史慈瞪圆了眼睛,瞳孔一缩,心神巨震。
他本想询问部下是不是喝醉酒睡昏了头,可话未出口,这话就说不出来了。
因为太史慈分明听到了极为响亮的厮杀之声,声音不在他的梦中,而在他的耳边,环绕在他的周身。
是从外面传来的!
是真实存在!
援军?!
太史慈猛吸一口气,立刻推开部将就往外头猛冲,部将被推的一个趔趄,好容易站稳,赶快追上了太史慈的步伐一起往外跑。
太史慈埋头猛冲,一路冲到了西城墙边上,登上了西城墙,朝着外头举目四望,满眼都是星星点点密密麻麻火光,再稍稍看向更近一些的地方,只见孙策的围城大营已经变成了火烧大营。
一阵凉风吹过,太史慈才发现不知何时,外头已经刮起了相当强烈的大风,风助火势,孙策的大军军营顿时燃烧的更加旺盛,惊惶叫喊之声与厮杀声一样不绝于耳。
太史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甚至还是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于是情不自禁伸手掐了一把自己的脸,感到了清淅的疼痛。
疼。
这就说明,是真的?
真的来援军了?
是谁?
到底是谁?
太史慈愣愣地看着熊熊大火灼烧着孙策的军营,被酒精麻痹的迟钝的大脑却无法思考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当然,太史慈思考不出来,孙策也思考不出来。
就在一两个时辰以前,孙策还在宴会上和众将笑谈攻下泾县城之后该如何划分功劳,因为近些日子的攻城作战之中,他们都能明显的感到太史慈的抵抗正在不断削弱,城内守军的战斗意志正在不断下降。
他们预料,就在这几日,不是太史慈主动投降,就是他们攻破城池。
众将当然是更加希望攻破城池的,孙策倒是更加希望太史慈能主动投降。
不过在这种场合,孙策还是顺着众将的意思,开始给他们叙功,说说此番出征谁的功劳最大。
徐琨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因为自己孤军和太史慈比划了很久,还使得太史慈没能全力出击,给孙策所率领的主力争取了足够多的时间,完美完成了任务。
程普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因为正是自己生擒了祖郎。
徐逸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因为正是他亲自率军冲垮了祖郎所部的防线。
“没有我,程公怕是不能轻松擒拿祖郎吧?”
程普感到很不满。
“没有你,老夫自率领军队冲阵,一样能攻破祖郎!”
两人你来我往争吵很久,还把很多军将都给牵扯进去,大家争抢功劳,不亦乐乎。
酒宴结束之后,反正孙策是喝了不少,倒头就睡了,等再一次从睡梦中惊醒,便是军营被大火焚烧、乱作一团的令人绝望的画面。
到底怎么了?
不单单是孙策思考不出来,他麾下徐琨、程普、韩当、吕范、徐逸、孙贲、孙辅等等主要将领也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伙敌人仿佛是从天而降一般,忽然就出现在了他们的军营里头,还是带着熊熊大火来的,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团一团的火焰恍若流星雨一般从天而降,落在军营里、落到军帐上。
而后,便肆无忌惮的燃烧了起来。
那是箭头燃着火焰的箭矢!
偏偏今夜不知何时还刮起了大风,炽热的火焰便被猛烈的狂风卷着如群魔乱舞一般肆虐,将孙氏大军烧了个魂飞魄散、烟消云散。
方才惊醒的孙策连甲胄都没有穿上,冲出帅帐抬眼一看,只见自己的大营火光冲天,举目四望,到处都是火焰,四面八方全是战阵呼喝之声与刀兵交击之声,叫他毫无防备的一阵头皮发麻。
到底是怎么回事?
哪来的敌军?
大大的问号挤满了孙策的脑壳,他无论如何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时间甚至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直到顶盔贯甲的吕范带着三十几个亲兵冲到了孙策面前,一把拉住孙策就往东边快步疾走。
“伯符!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