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心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也就黄金一百斤、白银一千斤、蜀锦八十匹和整整十箱珠玉而已。
华歆看着礼单,还有堆在府院之中满满当当的装着黄金白银的箱子,陷入了沉默。
少顷,他转过头看着为刘基送礼物来的滕耽。
“滕君,我知道敬舆在此战之后缴获颇丰,但这是什么意思?是送给我的吗?”
滕耽微笑着点了点头。
“府君,这是公子的一番心意,这些日子以来,您为大军操持后勤事宜、提供粮秣,劳苦功高,公子有感于此,特将缴获中最珍贵的一批珍宝赠予府君,聊表心意。”
是不是最珍贵的,华歆不知道。
但是这个价值的确很有分量,特别是黄金和蜀锦,可都是这个货币混乱、经济衰退时期的硬通货,在哪里都能用的出去,不限地域。
可尽管如此,华歆也不准备就这样把刘基干的事情给揭过去。
他到底还是豫章郡守,是豫章郡的主宰,刘基还没有正式的官职,就在他的辖地大开杀戒,还不事前和他商量,这让他挺不高兴的。
不过毕竟他给的有点多,华歆本打算发火,现在也不是那么好发火了。
“滕君,公子赠予的战利品,我很高兴,也愿意收下,但是公子在四县之地惩处叛逆之贼的事情,是不是应该在事前与我商议商议呢?”
滕耽向华歆行了一礼。
“这正是公子派遣在下前来的目的之一,公子说当时情况比较紧急,虽然贼军已经战败,但是各县都有贼军同党,还有贼军主将的族人。
各县官吏在之前都被贼军杀戮大半,馀汗县的官吏更是被全部杀绝,无人能够维持秩序,于是这些人图谋不轨,蠢蠢欲动,试图掀起二次叛乱。
公子眼见情况不容乐观,便决定将这些人全部问罪,将他们全部处理干净,以除后患,这是为豫章郡考量,也是为华府君考量。”
“为我考量?”
华歆冷笑一声,冷冷道:“若是真的为我考量,便不需要那么多的借口,直接与我说明情况,与我商议一下,又有何不可?滕君,公子虽然年轻,但是成长起来未免太快了吧?”
滕耽似是对于华歆的态度早有预料,并不慌乱。
“府君,豫章郡发生规模这般大的叛乱之事,是需要上奏朝廷的吧?”
“那是自然。”
华歆皱眉道:“不管是请罪还是请功,都要向朝廷说明此事,滕君此言何意?”
“既如此,公子有一些想法。”
滕耽低声道:“府君,除了这些赠予府君个人的缴获之外,公子还另外准备了一份缴获,不仅有财物,还有叛贼主谋数人的头颅,希望府君在上奏朝廷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缴获以府君的名义献给天子,至于公子,只需要府君在表奏之中稍微提一下便可。”
华歆一听,面色顿时变了。
他沉默片刻,缓缓开口。
“把这样大的功劳拱手让给我,合适吗?所谓无功不受禄,这样的事情我怎么能接受呢?”
滕耽悄悄打量着华歆的表情变化,心下暗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公子说,府君为大军筹备后勤,为军队提供军粮,没有府君的支持,这支军队根本就无法存在,也就谈不上获得此番大捷,所以,此番胜利,府君是当之无愧的首功。”
华歆面色保持不变,可微微翘起的嘴角却暴露他内心的喜色。
华歆是个功名心很重的人,这份功名之心与他学术大师、天下名士的身份很不匹配,可这就是他华子鱼的本色。
他胆小怕事,却力争上游。
他谨慎惜命,却热衷功名。
在刘基看来,这天底下最重要的是土地和人口,任何霸业的组成基础都是土地和人口。
但在华歆看来,最重要的是功名利禄,华歆根本不在乎什么乱世不乱世,也完全没有争霸的心思,对于豫章郡没有多少占有欲和经营欲。
地方经营得再好,他也只是一个流官,豫章郡永远也不会变成他的。
大汉朝廷给予的功名利禄才是真正对他有用的,甚至对他的家族、子孙后代都有用处,他要是能混个三公,就算没有实权,也能为他的家族履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刘基想要的是争霸基业,而华歆要的是高官显贵,两人根本没有本质上的利益冲突,相反,是可以互相成就的。
刘基要对华歆说明的是,他可以把平叛首功让给华歆,也可以提供钱财为他打通许昌朝廷的人脉关系。
而他只需要允许刘基获得土地和人口的实际控制权就可以。
华歆在一阵激动过后,也渐渐察觉到了刘基的用意,但他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所以他询问滕耽,这些事情到底是刘基的决断还是某人的献策建议。
滕耽没有隐瞒。
“此事,是公子一人嘱托给在下的,公子嘱托此事的时候,没有第三个人在场。”
华歆深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点头。
“刘使君能有此子,何愁家业不兴呢?”
感慨一阵之后,华歆又看向了滕耽。
“滕君,公子把最大的功劳都让给了我,这份大礼,我不能平白收下,公子在做的事情我就不追究了,也不会向朝廷通报,公子可还有什么别的须求?”
滕耽大喜,忙向华歆行礼。
“公子所求,无非是希望府君允许公子将原先的部众和此战俘获的战俘全部安置在鄱阳、馀汗与临汝县的无主土地之上,使他们安居乐业,不复作乱。”
“仅此而已?”
华歆有些惊讶地问道:“公子只是要安置这些庶人吗?”
“对,公子希望府君可以允许安置这些庶人,另外”
滕耽低声道:“公子还希望府君可以让公子来经营此番惩处叛贼之后得到的土地,公子想要在这些土地上建农庄,驱民屯田,专司生产粮食给军队使用,这样以后便不再需要豫章郡额外提供粮食供养我军了。”
华歆听后,忽然想起了刘基之前公开说过的要为其父报仇雪恨的事情。
似乎,刘基对孙策篡夺扬州郡县的事情非常不满,想要驱逐孙策、夺回郡县。
如此一来,刘基想要土地建设农庄来供养军队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他想要更多的土地来生产粮食,供给给军队,让他可以继续练兵、募兵,然后寻机与孙策决战。
对此,华歆倒是觉得没什么。
反正他从来也没觉得豫章郡是他自己的,他对豫章郡的土地人口也没啥兴趣,甚至觉得这里迟早会变成与孙策军队交战的战场。
刘基想要以此为基业对抗孙策,他没啥意见。
倒不如说,要是能够借着此次立功的机会被征调离开江南、回到北方,乃至于前往许昌归于天子身边,这才是华歆愿意看到的事情。
思考一番之后,华歆点头了。
他决定答应刘基的请求,把鄱阳县、馀汗县和临汝县被刘基“清洗”出来的土地全部交给他管理。
反正现在这些土地也没了主人,收归官府也是要用出去的,还要额外派人管理、花钱。
现在刘基愿意收下这些土地并且派人经营,华歆觉得这自然是好事。
只是这样一来,华歆就再也不会拨款给刘基了,粮食也不会再给了,所有的一切,都要刘基自己解决。
“豫章郡穷困,还有战后赈灾的事情需要处置,这方面,还望敬舆多多帮忙啊。”
华歆咧嘴一笑,握住了滕耽的手,请滕耽把自己的意思带回给刘基。
“喏。”
滕耽应了一声,咧嘴一笑,但始终感觉自己笑的多少有点勉强。
这华子鱼实在是有点不上道,这边刘基刚给他解决了那么多问题,他反手一个解除援助。
就算我们的物资现在确实很充沛,你多少也做个样子意思意思吧?
不过滕耽也没兴趣和华歆继续掰扯,他拿着刘基的手令前往军营,向军营中的主官们传达刘基的命令,令他们拆除军营设施,将军队大本营转移到馀汗县。
速度不用快,正常操作就可以,但是必须要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安全抵达馀汗县。
在刘基眼里,他们可都是非常珍贵的人力资源,是他构建农庄、构建基本盘的重要资源,缺一不可。
华歆视若无物的人口和土地在刘基眼里是珍宝。
而在刘基眼里并不值得称道的功名利禄在华歆看来就是珍宝。
两人看法不一。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的看法都没错,人口和土地很重要,功名利禄也不是就没有意义。
至少对于现在的刘基来说,有一个正当名义来统领军队,总归是好的。
虽然他的年龄的确有点小就是了。
于是,当主管许昌朝廷行政事务的尚书令荀彧接到了来自豫章太守华歆的表奏的时候,最开始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个刘基应该是二十四岁而不是十四岁吧?
否则华歆这个豫章太守怎么会帮他求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