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让张英为他寻来了一副尺码略小的甲胄,找来了一匹性子温顺的战马,他穿着甲胄骑着战马在军营外头跑了几圈,稍微找回了一点上辈子的感觉。
然后他把刘繇过去的帅旗拿了出来,令人举旗跟在身后,绣着“刘”字的大旗过去代表着刘繇,而现在则代表刘基。
军队敬重强者,服从强者,所以刘基穿着甲胄、令人举旗,以出征的姿态出现在军队里,能够为他的首次亮相增添不少光彩,对于他之后统领这支人马也有更大的好处。
果不其然,见到身着甲胄、骑着战马的刘基,士兵们的欢呼声更加热烈了。
刘基则一手驭马,一手举起,向士兵们频频致意。
这让在一旁观看的张英眼中异彩连连。
自从他跟随刘繇以来,便从来不曾听说过刘基有从军的经历,甚至都没在军营附近看到过刘基,他完全不认为刘基有什么军事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可是现在一看,刘基分明是个统兵多年颇有经验的老将。
寻常人进到军营里不被军营里的脏乱差、污浊的空气和凶悍的士兵吓到就算不错了,刘基居然还能举手示意加微笑,姿态非常得体庄重,似乎非常适应、乃至于享受这种氛围。
这是只有百战名将或者老兵油子才会有的军营超绝松弛感啊。
十四岁的刘基是哪里来的这种超绝松弛感?
张英哪里知道刘基上一世带兵打仗二十年,几乎以军营为家,回军营、穿甲胄、骑马这些事情对他来说就和呼吸喝水一样寻常。
而且别说脏乱差和污浊的空气、遍地的屎尿,就算是遍地骸骨、脏器的军营他都见过。
他自己都差点被做成三菜一汤端上餐桌。
有过那种炼狱般的生活经历,再看看眼前的这座人心惶惶、军心浮动的军营,刘基甚至感觉这里不是军营,而是可爱有趣的米奇妙妙屋。
这些为了一口稻米而发愁的瘦骨嶙峋的士兵显得是那么的可爱、乖巧,就和小兔子一样,令他心生怜悯,感觉自己成了充满爱心的饲养员。
这支军队,有练成铁军的资质!
于是当第一批军粮到位之后,刘基便立刻下令,埋锅造饭。
而且不是吃稀粥。
他要让大家好好儿的吃一顿干饭,还是有配菜的那种。
中国古代军粮其实就是士兵的生命体征维持餐,以粮食为主,副食品长期缺位。
军队的副食品基本上是找着什么吃什么,什么稀奇古怪的野菜草根树皮之类的都能当作副食品,实在是什么都找不到,那就干脆一点——直接盐水拌饭。
甚至很多时候,大量食盐都被军官克扣,拿到黑市里换钱了,以至于军队里连食盐都不能给足,士兵每十天才能吃三四次盐,这就导致士兵人人浮肿、虚弱无力。
这样的军队哪里能打仗?
只有少数盛世年景、少部分有良心的军将统领的军队能够吃到比较不错的伙食。
其馀大部分时间里,能一天两顿饭吃个肚饱,对于士兵来说已经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上一世的那种“军粮”,刘基已经不忍回忆,而这一世,从原身的记忆里刘基得知,跟着刘繇的士兵们也是一路挨饿挨过来的。
孙策渡江之前,大军驻扎在吴郡的时候,有稳定的物资供给,虽然那时候各级军官充分发挥了吃拿卡要喝兵血的传统艺能,士兵们勉强还能混个肚饱。
等孙策渡江打过来,刘繇很快战败,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往豫章郡跑。
那时候军队基本断粮,没东西吃,所幸一路沿江行走,军队里有人会捕鱼,就靠着捕获的鱼和其他江里面的水产勉强果腹。
那会儿,就算是刘繇本人和刘基兄弟三人也是天天以鱼为食,辅以少量稻米,勉强保持不饿的状态。
好不容易到了豫章郡,勉强算是有了稳定的物资供给,但是数量也不多。
且一旦环境变得稳定,刘繇手下的部分官吏和军队里的各级军官就又开始展现传统艺能,把军队物资拿到黑市上售卖赚钱,搞得士兵们还是处在一种吃不饱又饿不死的状态里。
等刘繇开始生病直到病逝的这段时间里,华歆开始为刘繇死后的事情考量,这就使得豫章郡提供的食粮数量不断减少。
到刘繇病死,更是直接停止。
那时候军营里只剩下五天存粮,当真是人心惶惶,不少人都开始商议着要不要去什么地方抢粮食了。
幸运的是,今日,正好是第五日,是军队存粮彻底耗尽前的最后一天,就在这个当口,刘基把粮食带来了,续上了。
刘公子来了!
粮食就来了!
刘公子来了!
大家就不用挨饿了!
这都是刘公子的恩情啊!
随着刘基下令埋锅造饭、大家集体干饭,士兵们的情绪达到了一个高峰。
同时,军营里生活着的士兵们的家眷们也随之欢欣鼓舞。
因为他们得知,这份伙食,他们也有份,刘基也给他们安排了一顿饱饭,允许士兵拖家带口一起来吃饭,一起吃一顿饱饱的干饭。
虽然因为缺少粮食精加工的手段,华歆给的稻米无法精加工变成白花花的大米饭,只能连壳一起煮变成稻饭,口感上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东西吃,就是好事。
在这个大家都求一餐温饱尚且不得的时代,能吃上一口热乎的,能吃一顿饱饭,那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更别说这餐饭还有足够的盐,甚至还有一点点肉!
煮稻米饭的同时,刘基下令火头军把搞来的腌肉和一些野菜一起下锅煮成肉汤,作为士兵们的下饭菜。
腌肉里有足够的盐,煮出来的汤带着足够的咸味,还有油脂,香气扑鼻,令不少士兵们垂涎三尺。
不多时,香喷喷的稻米饭出锅,香喷喷的肉汤煮好,一场军营盛宴就此展开。
根据刘基的要求,士兵按照各级编制为单位,拿着餐具排队,由火头军负责打饭、盛汤,吃完了再去领,吃饱为止,但不能浪费,更不要私藏。
这东西藏不住,还容易腐败变质,今后大家有的是机会吃饱饭,别担心。
一队队的士兵排着队领取食物,领到食物的士兵已经和他们的家眷开始了一餐幸福的饱饭,大人在框框干饭,小孩子也在框框干饭,所有人都在埋头干饭。
有的一边吃一边笑,有的一边吃一边哭,还有的因为吃得太快太多噎住了,表现得十分滑稽。
刘基和张英等军官在整个军营内巡视这场将近六万人吃饭的超级盛宴,看着大家普遍流露出的幸福姿态,心中十分感慨,忍不住的和身边的张英倾诉。
“天下间绝大部分人所求的,无非是一餐饱饭,再有些盐,最好还能有些肉,这些简单的渴求,却甚少能得到满足,不得不忍饥挨饿,艰难求生。
我一直认为,若要驱使士兵征战,那么让他们能吃饱肚子不至于挨饿,这是最基础的,若是连肚子都吃不饱,谈何征战沙场并且获胜呢?
从今往后,我当要竭尽全力获取足够多的粮食,无论如何,都要让我麾下士兵能够吃饱肚子,不至于忍饥挨饿,若是做不到这一点,我就不配统兵了。”
张英听了,倒是有些意外。
“不曾想公子不在军旅之中,却有如此仁心,不过公子,想要让所有士卒都能吃饱肚子,又谈何容易呢?很多时候并非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啊”
“军中各级军官能少做些克扣军粮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不少士兵多吃几顿饱饭了。”
刘基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冷声道:“张中郎将,这些贪腐恶习,你可别以为我年少就不曾知晓,若要让士兵吃饱,需得开源节流,这遏制贪腐,就是节流的内容。”
张英咽了口唾沫,心下多少有些尴尬。
要说这克扣军粮倒卖的事情,全军军官几乎人人都有做过,他张某人也位列其中,只是多与少的区别罢了。
张英以为刘基不了解此中玄妙,却不曾想刘基居然知道。
再联想到刘基过去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他实在是难以理解刘基为何对军队的事情那么熟悉。
还有这种隐隐流露出来的莫名的威压感。
然而对于刘基来说,这都算是柔和的了,只是出言嘲讽,或者说是警告,而没有正式动手。
因为他很清楚,杜绝军官克扣粮饷这件事情不是嘴巴说说就能做到的,最起码的,他要有全军上下都能认可的威望,这一点很重要,是一切军事改革的前提。
在没有足够的威望的前提下乱搞些军事改革,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士兵哗变,然后下克上。
这种事情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是家常便饭,别说一般军官难以应对,就算是郭威、柴荣这等猛人,也一样遇到过这些事情,也一样吃瘪过。
所以刘基也没打算立刻就做点什么,而是先尽力笼络人心,以恩情暂时提领军队,然后尽快找到可以树立威望的方式,狠狠的干他一仗。
巡视的差不多了,刘基的肚子也饿了,于是便喊上张英等人,打算一起吃点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