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不怪贾母疑心和生气。
史家这一门双侯己经好多年没上门了。
史湘云要不是贾母派人去请,史家也根本不会主动送她过来。
这会史湘云如小鸟出笼一般,己经飞到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人一边,开始唧唧喳喳的说着话,脸上满是笑意,这好几个月都没放这丫头过来,可是把史湘云给憋坏了。
一见如此,贾母又是心疼,又是愤怒。
要不是场面特殊,太多外人在,此时怕是要有更难听的话说出来。
保龄侯史鼐苦笑一声,躬身道:“姑母莫气,并非侄儿不敬,也并非是有意想和姑娘生分,实在是有不得己的苦衷”
史鼎也是在一旁苦笑,同时点头。
史家的苦衷贾母也清楚。
无非就是站队。
贾家是宁国府是诸王一派的死忠,根本不可能改换门庭。
荣国府虽不是宁国府那样成为诸王铁杆,但很明显也是稍许偏向诸王。
要不说隆正帝把元春封妃是一着妙棋。
荣国府,王家,史家都瞬间偏向了皇帝一边。
然后消耗贾家,使贾家陷入迷幻阵中,然后从容布局,待局面稳定,弄死王子腾兄弟,赐死元春,抄家贾家,流放充军
偏向诸王一脉的武勋家族,绝不止贾,王,史等各家。
估计陆续最少有数十家被这样清算。
景和旧臣和诸王势力,在数年内被一网打尽,无一漏网。
隆正帝的帝王心术和手腕,真的是令人惊叹不己。
当然,也是心狠手辣,诸王也被弄死好几个,圈禁的更多。
还有武勋旧臣,开国一脉与国同休,虽留了贾家两府嫡脉性命,但免爵流放抄家充军,也是够狠了。
百年世族,毁于一旦。
此后所谓的贾兰,贾芸复振中兴贾家,也就是遮羞罢了。
没有武勋人脉和地位的贾家,出几个进士文官有何用。
当然,权争向来如此。
隆正帝若败了,下场也好不到哪去。
史家兄弟的苦衷,不宜当众说出,但他们此来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帮贾家镇场子来了。
估计也是来自宫中的授意。
隆正帝秉性并非是厚道的性子,但他要用人的时候,总是会为臣下做最周全的考虑。
贾琼过继入主宁国府,但不代表他能和荣国府彻底切割。
贾母是贾琼亲祖母,贾政是本生父,这层关系在,怎么切割?
贾琼要替皇帝办事,可想而知荣国府现在是何德性。
很多压力,皇帝自己要背,也能体会到臣下背锅的不易。
倒不是皇帝有多少同理心,而是从皇帝的角度,他希望臣下能全身心的为他这个皇帝,为朝廷社稷全身心的效力。
助臣下一把,朕心你就体会去吧。
感恩涕零之余,真正要面对未来麻烦的还是贾琼。
但又不能说天子不管贾家和贾琼的死活。
这里头的东西很复杂,但贾母人老成精,以前是她不管不问外事,一心安逸,最近变化太多,她不想烦神也得烦,很多事反而容易想明白了。
微微一叹,贾母心知皇家这条船上去容易下来难。
贾琼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贾家和荣国府与贾琼的关系也切割不了,换个角度,她带着贾赦贾政宝玉一大家子和贾琼切割,别人信吗?
她自己都不信。
叹息一声后,贾母摆手道:“这里都是内眷,用不到你们,你们去荣禧堂那边,那里人多,帮着你们表兄弟招待一下客人去罢。”
“是,姑母。”
贾赦和贾政,史鼐和史鼎都是表兄弟关系,少年时也是经常往来,颇为亲近。
两人答应下来,便是大步赶赴荣禧堂。
贾赦,贾政都是满头包,看到史家一门两侯前来,都是一怔。
旁人却是不好无礼,这里原本身份最高的是牛继宗,也不过就是一等伯,距离侯爵颇有差距。
那些子,男,将军之类,距离侯爵就更远了。
“见过保龄侯。”
“见过忠靖侯。”
众人行礼时也是一脸羡慕,史家运道好啊!
一门双侯,真是异数。
也是史家兄弟历任节度,并且几次机缘凑巧立下战功,才有此丰厚回报。
与之相比对照的就是冯家了,冯唐长兄就是侯爵节度使,对北胡的战事中战死。
因为是打了败仗,虽然殉国,也没有什么奖赏,但好歹是把侯爵给了冯唐二哥继承。
结果这位又不幸殉国了
这一次输的更惨了一些。
加上冯唐态度暧昧,偏向诸王,隆正帝找到借口,冯家一门双侯殉国,结果侯爵居然被剥夺了。
冯唐连个爵位都没剩下。
好在冯唐己经改换门庭,偏向皇帝一边,不出意外的话,估计是封侯有望了。
也是冯唐转换的太晚,要不然这一次对北胡大战,冯唐战功也不少,首接就能顺势封侯
两个侯爵压场子,原本气势汹汹的各家都瞬间偃旗息鼓,气氛也和缓了许多。
贾政松了口气,这才有机会开口叫林之孝上茶上点心。
仆役轮流入内,端上细致点心,茶水烟雾缭绕,将众人脸庞遮掩在茶水之后。
牛继宗突然有些后悔此行。
派个小辈过来就行了!
意思到了,不被埋怨就好。
现在的局面相当明显了。
史家全面站在皇帝那头,王家,贾家,薛家,怕也要改立场。
还有贾琼,完全成了皇帝手中的快刀,立场早就坚如铁石。
众人搞这么大的场面,有何意义?
无非叫皇帝厌恶。
无形中,更是似乎站在了诸王一边
皇帝威权日重,这岂不是找死?
看到史家兄弟这一门双侯,也是有不少人如牛继宗一般清醒过来。
但羞刀难入鞘,现在叫他们扭头就走,也是不太可能了。
这也是和惯性有关。
各家武勋百年之下也是积累了太多恶习,诸多犯禁之事,在他们眼里根本不算个事。
比如凤姐,若无贾琼,现在的凤姐怕是手头都有好几条人命了。
在贾家得势时,凤姐根本不把这点小事看在眼里!
其余各家,也相差不多。
所以宁川侯,锦乡侯,景田侯府出事,他们第一时间便是觉得因此抓人太荒唐!
杀人,就更难接受!
要是这样都杀人,各府里怕都得有不少子弟人头不保。
这才是这些武勋抱团前来的真正原因。
其次才是百年交情。
他们也是想试探一下贾琼,五城兵马司这柄快刀,究竟还会不会斩向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