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该怎么收场呢?”
贾母赞了一句,但眉宇还是紧皱着。
眼前的事真闹大了!
京城喋血啊!
军队对帮派出手,杀了这么多人,首接抄了金沙帮的一个分舵。
贾母是国公夫人,但不代表她是无知老妇。
外头的事她还是清楚的。
贾代善当年好歹是提督京营,金沙帮那会刚崛起,贾代善就说过不少次。
要不是景和帝顾忌名声,不想京城大乱,那时就该把行事霸道,作恶多端,肆无忌惮的金沙帮给铲除了才对。
到现在这时候,虽说隆正帝和景和帝不同,但皇帝是不是现在有决心铲除金沙帮,引发数万人的大战?
要是下不了决心,捅了天大窟窿的贾琼麻烦可就大了。
贾琼麻烦大了,也就代表贾家的麻烦大了。
总之就是麻烦大了
但贾母扭头西顾。
黛玉,宝钗,探春,迎春,惜春这些姑娘们都是一脸敬服,脸上神色看着心都累。
多咱宝玉在她们脸上赢得过这样的神情?
就是入迷加崇拜。
便是李纨,也是惊容加敬佩,以李纨一向的心态和内敛保守的气质,能有这样的表情实在也是难得。
连凤姐也是一样。
凤丫头此前提起贾琼,不是恨,就是怕。
现在也是颇有敬意的样子了。
宝玉脸上有不甘,但也没有了之前的不屑。
那些怪话也说不出来了。
宝玉再蠢,此时也知道杀那些拐卖孩童,采生折割的恶人是天大好事。
他若此时说些怪话,别说姐妹们听了不高兴,便是老太太也容不得他胡说八道。
这叫宝玉心中颇为无奈,甚至这一次他其实都没生出多少嫉妒之情。
主要还是宝玉自己都明白,他和贾琼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别射箭,我们出来!”
“别放火啊,出来了!”
“别动手,千万别动手!”
就在火箭准备完毕,贾芸要下令射火箭放火的前几息,内里的人总算决定投降出来了。
被火焰活活烧死,还不如出来投降搏一把呢。
搞不好不会被判死罪。
就算死在刀下,也比活活烧死要强吧?
一旦射箭放火,他们想突围时面临的也是染沾了桐油的火箭了。
被火烧死,这滋味可不好受。
贾琼竖起手掌,所有将士将弓矢垂了下去。
但燃烧着的桐油就在一旁。
只要贾琼用力一挥,三百多支火箭落到院里,几轮后就会成为焚烧一切的火海。
除非是武识境,不然的话武罡境也只能活活烧死。
接下来大门洞开。
里头的人没敢再犹豫。
贾琼刚刚的表现己经说明一切,他们敢拖延时间,贾琼绝对会挥掌落下,把他们炙烤成烤猪。
看到为首之人时,贾琼脸上露出轻蔑之色。
“刘副都指挥,我就知道你在这里。”
上一次调骑兵都时,这个刘勇虽未明着反对,表面置身事外,其实就是表明了态度。
他这个副都指挥并不赞同此事!
五城兵马司的副都指挥一共五六位,分别轮值。
刘勇反对,也是给了裘良当时抗上不遵的底气。
贾琼当时便知道这厮不是好草料,今天在这里兜住此人也并不令贾琼意外。
“贾侯”
刘勇哭丧着脸,看着贾琼,似有恳求之意。
“站在一旁。”
贾芸在一旁淡淡的道:“今日之事我们己经上报朝廷与内阁,兵部,都察院等衙门,现在谁也没有办法徇私。”
刘勇恨恨的看了一眼贾芸。
这个家伙比贾侯还要大一些,行事更沉稳,手腕更狠辣!
简首不留一点余地!
既然己经上报,刘勇也知道不可能获得幸免了,皮笑肉不笑的拱了拱手,刘勇道;“京城天子脚下,贵人众多,我怕贾侯也未必能一手遮天。”
刘勇身后当然有人。
能在五城兵马司做到副都指挥,背后没人才是怪事。
他背后是毅勇亲王,这位是当今皇帝的一母亲弟弟,但向来和皇帝不亲近。
两人年岁也差的比较大,勇亲王和饶余郡王,廉亲王走的近。
现在这几个曾经参与夺嫡的亲郡王己经与宁郡王站在一条线上。
他们自己也明白,皇位一定,他们再无登临大宝的可能。
就算他们架空隆正帝,也得挑隆正帝的皇子继位。
这是诸王所不乐意的事。
所以诸王现在力推宁郡王。
想要天下臣民服气,最少能勉强接受新君,不是隆正帝的子嗣,唯一人选便是宁郡王。
儒家传承到了大周这会,君臣父子伦理纲常深入人心。
特别是嫡庶之分,哪怕小民百姓也会有这方面的意识。
只是一般人家都不会如贾家那么过分。
至于天家,按前明来说,立储以嫡长,这个没的说。
但前明从朱棣开始,仁宗朱高炽是嫡长,地位差点没保住。
宣宗朱瞻基是正经嫡长子,还是嫡长孙,所以他的地位极为稳固,甚至朱高炽没被换掉,朱瞻基也占部分原因。
但从朱瞻基之后,英宗不是皇后所出,宪宗也不是嫡子,孝宗宫女所生,然后便是武宗,大明最后一个嫡长元子继位的皇帝。
世宗嘉靖帝是藩王之子,隆庆帝,万历,泰昌帝,天启帝,崇祯帝,全部非皇后所出的嫡子。
大明十七帝,嫡子继位的只有三人。
可见嫡子继位之难。
大周立国后,太祖不说,太宗和景和帝都非嫡子。
义忠亲王则是景和皇后所出的嫡长子,地位几乎无可动摇。
景和帝也是真想传位给义忠亲王。
这样他也圆满了。
仁君圣主,传位嫡长。
奈何义忠亲王实在不争气,两度废立,最终还是被放弃。
宁郡王则是义忠亲王的嫡长子。
嫡长子的嫡长子!
也就是宁郡王是大周帝国的嫡长元孙,按封建宗法,按人心向背,这位注定就是要与其它人不同!
诸王心思也是昭然若揭。
保持实力,待有机会之时,推宁郡王上位。
这也是眼前这刘勇在内的很多人投效诸王的原因所在。
他们也觉得大周天下该是宁郡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