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抄赖家?”
“为什么?”
“还从五城兵马司也出兵了?”
“何至于此?”
荣禧堂中,也是灯火通明。
贾母喃喃自语,脸上满是震惊不解。
贾政,王夫人,李纨,凤姐等人俱至。
便是晚间来赴宴的薛姨妈几个也不好就走。
黛玉,宝钗,迎春,惜春,宝玉等人听闻消息也是震惊。
赖大跪着,赖嬷嬷也是罕见的跪在贾母面前。
赖家上下听到宁国府动静也是急了,由赖嬷嬷带头,前来荣国府找贾母求助。
“说是赖二囚禁了焦大叔侄,事涉账目等事。”
赖大吞吞吐吐的道:“怕是有不尽不实之处,并非实情。那焦大仗着有救回太爷的功劳,向来桀骜不驯,目中无人。那焦诚也是一样,依靠焦大,在账房中多次顶撞管家等人。宁府那边,因为焦大毕竟有功,所以多半是忍耐下来。可焦大不仅感主子天恩地德,反而越发过分了这一次估计是有什么事起了冲突,赖二想要教训这叔侄才把他们带到赖家,绝不是琼二爷以为的是账目有什么大毛病。”
“没有大毛病?”
贾母看着跪在脚前的赖嬷嬷,淡淡的道:“就是说小毛病还是有的?”
赖大不语,砰砰叩头,没过一会,额头就是鲜血淋漓。
王夫人不愤道:“我王家,薛家,贾家,都是向来恩养奴仆,这样才能上下其心,其利断金。哪有刚入主一府就对自己家下人动狠手的道理?果然是婢生子,真的是器宇格局太小了!”
这妇人脸色苍白,这一段时间,赵姨娘封侯夫人,贾琼封侯给王夫人的打击实在是太大。
她以往的一些手段和能耐,主要还是来自娘家的支持。
可现在王家己经灰头土脸,前锋营作战不利,王子胜的节度副使都保不住了,现在居于府中戴罪等候朝廷最后决断。
估计免不了要被降职到地方了。
从京营节度副使到地方,少说该任节度使,或是总兵官。
但这一次降调,估计也就是边镇副总兵了。
王家失势,被严厉敲打,王子腾己经有信送回来,叫王子胜认真做事,戴罪立功。
至于王夫人,则是劝她隐忍。
贾琼崛起之势难以压制,惟有等候恰当时机。
正因如此,王夫人在羞愤之下回了娘家,隔了一阵又自行返回。
再不回,王家也要撵人了。
明知此时不知贾琼,但能有机会贬损贾琼,这妇人自也忍耐不住。
“说的是了。”
贾母终于有了态度。
要是别的事,贾母是打定主意,绝不和贾琼对着干。
但眼前赖嬷嬷跟了她几十年,是贾母从史家一嫁过来时就跟在身边侍奉的贴身丫鬟,情谊非比寻常。
宁国府之前的事,也和贾琼关系不大。
贾母当然不是要劝贾琼息事宁人,而是劝他大事化小,小小惩罚一番便好。
若贾琼实在要清扫旧人,贾母也打算把赖二等人要过来。
荣国府己经这样了,也不在乎多几十张嘴。
这点请求,贾琼不能不答应吧?
总不能非要把人打死?
京城武勋高门,大半是不好不坏,谈不上对奴仆之流多好多宽仁,但也谈不上多坏。
有功赏,有过罚便是。
也有一些家风残酷严苛的,奴仆动辄获罪,轻则喝斥鞭打,重则能有被活活打死的。
报一个病疫而亡便是。
官府也不会真的查。
一般这样家法打死的,多半都有过错在前,如果无故杀死奴仆,风声传出来也会被都察院弹劾,到时候一样麻烦缠身。
说起来这种奴婢制度还是退步了,宋朝时的奴婢人身依附就很弱了,基本上都是雇佣为主,到了前明很多事反而是倒退了。
贾家则是武勋中过于宽仁的代表,就算奴仆犯错也是很少下死手惩罚,甚至明知下头的人贪污也是容忍了事。
贾母在内的嫡脉,对庶子疏宗严防死守,可以说是苛待无比。
疏宗族人,过的连奴仆也不如,这是一点也不夸张。
这使得族人普遍有怨气,有一回贾母过节时宴客,族人大多托病不来,就是这种怨气的体现。
原因简单,奴仆拿的再多,那是主子给的,甚至随时能收回来。
比如赖家,贾家的主子们明知赖家富贵远超常人,甚至贾母都去赖家做过客,亲眼看到赖家的富贵场面。
但他们根本不以为意。
真有需要的那天,他们感觉能叫这些奴才吐出来一部分。
而庶子疏宗分走的就拿不回来了。
宁赠家奴,不与族人,这也是贾家最怪异也最搞笑的家风。
贾母还不明白错误之处,念着旧情,想着替赖家求情
“走吧。”
贾母起身,看看一脸郁闷的贾政,说道:“你就不要去了!”
“是,母亲也不必和那孽障动气。”
贾政着实尴尬。
他听闻此事也是动怒,但现在却没有办法摆出父亲的款去训斥贾琼了。
撑死了算叔父。
叔父可以说几句,但不可太过,这也是世家大族的规矩。
贾政是个迂腐不堪的人,当然不会去违反世态人情和成规。
所以他又是生气,又觉无奈且尴尬,加倍的郁闷。
若贾琼和赵姨娘在此,看到贾政这般模样,必定会开怀大笑。
你也有今天?!
封建宗法,有坏处也是有好处的啊!
这过继之法,真的太妙了。
不要以为这过继是不常见的事,恰恰相反,它相当常见。
皇帝把自己亲儿子过继出去的事,在大周都相当常见。
过继出去的皇子就自动丧失了皇子身份,在皇位争储之事上就首接出局了。
连皇帝都如此,何况一个贾政?
贾母还真是心疼小儿子,不叫贾政去面对这尴尬场面了。
没过一会,几个健妇抬着小轿赶了过来,贾母上轿。
王夫人自是不会去自讨没趣。
邢夫人好奇心强,加上李纨,凤姐,薛姨妈,宝玉,宝钗,黛玉,迎春等人俱是跟随过去。
贾母也是无奈,她和贾琼委实谈不上什么祖孙之情。
还不如薛家一家人和贾琼关系亲近。
薛姨妈当然不想去,可己经被架起来,不去就是和贾母翻脸了。
只能无奈跟随,打定主意绝不多嘴。
宝钗和黛玉彼此眼神交汇,眼眸中都有些意味难明之色。
她们原以为贾琼擅长的是武道和将略。
没想到这位刚到宁国府,就先拿府中下人开刀。
这一刀砍的正对地方!
说实在的,别说黛玉受了贾家下人不少恶气。
就是宝钗,也曾被人闲言闲语的说过。
贾家这群刁奴,委实是没有规矩可言。
宝钗没事办个宴会,赏赐奴仆,并非她天生大方,也是有不得己的苦衷。
贾琼拿这些下人开刀,两女可没有贾母那样的烂好心,只觉得内心痛快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