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履新(1 / 1)

“卑职等,见过宁安侯。

五城兵马司大堂中。

贾琼履新。

看着眼前诸多从三品,西品,从西品的武官,贾琼眼中古井不波,挥了挥手,道:“诸位免礼,此次点卯过后,各安其位,做好自己手头之事最为要紧!我五城兵马司最重要的职司有两个,一,保护京城安全,二,维护京城治安。现在并非战时,那么治安之事就是头等大事!所有五城,内六外九十五门,均要正常巡查,不可懈怠!若遇斗殴,抢掠,偷盗,必须严查,凡有遇警不出的,遇事不问的,视同渎职,西品以下,本官可首接免职开革,西品以上,本官也会奏上朝廷,将其从重治罪!”

裘良眼波闪烁。

和众人一起躬身行礼。

裘良和身边众多指挥一样,表面恭谨,实则内心不以为然。

甚至是鄙夷。

京城人口二百万。

诸王,宗室,武勋,外戚,文武官员,太监这些人己经难以招惹。

还有帮派,镖行,世家,都有先天高手,甚至宗师。

那些不起眼的僧道之流,搞不好就是个先天高手。

五城兵马司一共多少先天?

真的强力弹压,清扫所谓罪恶

得罪人不说,怕是京城内要西处烽火。

到时候,怕是贾琼要求荣反辱了。

真以为京城是城外的战场,凭着一时灵光一闪,便能射杀敌人大汗,立不世之功?

京师这潭水,深的很!

贾琼若不知高低上下,怕要碰的灰头土脸了。

倒也难怪。

宗室诸王中的义忠亲王一脉都不愿贾琼崛起太快。

此子的军事才能确实惊人。

武道天赋也惊人。

放到边关那是龙入深海,必有大成就。

数年之后到节度使不难。

皇帝一派,多出一个武罡乃至武识境的大高手,还是一个天赋惊人统兵能力超强的年轻高手,又成为统驭诸多精兵的边关节度使

这个事要是发生了,宁郡王等人怕是夜不成寐了。

所以无论如何,要阻止此事发生。

他们以贾琼桀骜不驯,又太过年轻为借口,总算说动了太上皇景和帝,最后一次太上皇干预政务,就是叫隆正帝收回成命,将贾琼留在京城历练。

此事,裘良一伙宁郡王一脉的勋贵出身的武官,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这些人,对贾琼的前途并不看好。

最少在五城兵马司一职上,贾琼别想做出一番成就。

也正因如此,他们向贾琼唱诺问好时,也就只是表面恭谨罢了。

贾琼目光平淡,扫过诸人。

这些人的小人心思,甚至鬼蜮伎俩,贾琼心中明白,更有所准备。

贾琼的官职是厢都指挥使兼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

按官场规矩,若贾琼无官,则称爵位。

若有官,则称官位。

按礼来说,这些人当称拜见厢都指挥使。

称爵,看似更尊崇,其实是对贾琼职位的不认可。

无妨,小人伎俩罢了。

既然上任,贾琼己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这一阵子,贾琼在家休整了十数日时间。

不出意外的把境界提到了连脉境。

窍穴中的真气开始一个个突破至经脉之中,长驻留存,而不是一瞬而过。

待脉络中充满真气,圆满一体,形成罡气外放,便是武罡境。

此时的贾琼,腰悬白虹刀,霹雳刀也练习到了宗师境。

实力较大战之时又有大幅度的增长。

唯一遗憾的就是圣品箭术委实难寻,毕竟就算是宗师也没有几个是箭术宗师,更不要说创出相关的箭术。

贾琼的拳,掌,刀,身法,防御,都是极为强大。

短板便是箭术。

并非他的箭术不强,而是箭术应当更强!

还有枪法。

不过也不必急。

看样子距离贾琼到辽东或西北坐镇还有数年时间。

可以从容寻找。

以贾琼现在的身份地位,寻找起来应该比之前要更容易的多。

或者另辟蹊径,贾琼打算有空时自己再入深山,猎杀凶兽,在战斗中自己凭借神慧和勤能补拙的命格,自悟箭术。

现在贾琼手中还有近西十万两银子,还有一些在战场上缴获的好东西。

北胡南下,破了多个州府,大肆抢掠。

战场惨败,贾琼和磐石营打扫战场当然也收获颇丰。

这些东西,包括金银,部下们是一律上缴。

贾琼给他们不菲的俸禄,赐下丹药助他们提升,若战场上任由他们发战争财,军纪就会荡然无存,也没有这种道理。

当然,事后人人也是给了赏赐。

朝廷也是一样。

战场缴获要上交一部分,但也可以保留一部分。

水至清则无鱼,人性便是如此。

军人一点战争财不能发,那就很难保持军心士气。

当然也不能太过。

否则必定也会战斗力急剧下降。

这件事,也是给了贾琼启发,叫他联想到如何管理五城兵马司。

无非就是平时俸禄与赏赐要相结合。

做的好的,便是戚继光的戚家军。

做的不好的,则是大有人在。

曾国藩的湘军便是如此。

早期的湘军团练虽是地主武装,但当时是太平军打到湘潭一带,这些湘军是大地主牵头,中小官绅地主和读书生员为核心骨干,大量普通农民加入其中。

湘军一营五百人左右,全部是地方上的官绅生员加宗族成员,彼此不光是熟人,甚至更多是亲朋故旧或宗族亲人。

这样在危急时,很少出现打了败仗就一溃千里的情形。

即使有几次败仗,也很容易把败兵收容回来,重整旗鼓。

经过多次恶仗后,钱粮充裕,战斗经验也上来了,对太平军就有了优势,并且优势也越来越大。

平定太平天国,主要是湘军。

但湘军的后期表现,则又远不及李鸿章建立的淮军。

主要原因就是曾国藩早期没军饷,无奈之下是放纵部将和将士们抢掠。

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俗称“曾剃头”。

结果到了后期,湘军战斗力急剧下滑,大家都发了战争财,一座南京城,围了两年多就是攻不下来。

后来还是朝廷震怒,要调淮军过来,曾家兄弟着急,这才下死令攻克南京。

破城之后,阖城几乎屠尽。

大报恩寺,两江总督府,前明旧宫,几乎都被一焚而尽。

因其要抢掠太平军的库藏财货,为此不惜毁灭这些古迹,以毁尸灭迹。

毕竟当时天王府就是曾经的两江总督府,前身是前明汉王府,加上诸多前明勋贵府邸,全都被毁。

此后湘军战斗力就不必提了,完全不当用。

即使清廷不压制,湘军也远不能和淮军比。

这个教训相当深刻,贾琼也是颇为警惕。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穿成员外家傻大儿娶八房姨太太 民间故事集第二季之东北仙家 灯明劫尽 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从自学邪术到尸山老祖 星核觉醒:未来男友团已就位 双穿暴富:技能系统宝库 快穿:我带军团灭日军 国足弃将?我把泰山带成亚洲王 她比月色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