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的大殿平台之上,隆正帝倚栏看向远方。
这位中年帝王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这样说来,在贾琼心里,朕乃救时皇帝?”
“哼,这小子的评价倒算是恰如其分!”
“朕就是要重振大周,中兴大周!”
“做那些事,舍朕其谁?”
不得不说,打赢了一场大战之后,隆正帝不光是威望大涨,他自己的信心也是大涨!
加上卫家,冯家等诸多家族转向投效。
太上皇退居大内,不再支持诸王。
此消彼长,现在皇帝的权柄威望都是远超此前。
“石磊任左都御史。”
“韩奇调入内阁任东阁大学士,兼管吏部。”
“林如海林如海还要把两淮盐政厘清才是,不过可以先加户部右侍郎衔,朕这个林卿在扬州十几年了,要不是他,朝廷也不会有一年三百万两的稳定盐税。”
隆正帝和林如海的相识,还是在当年为皇子时南下救灾时相识。
当时朝廷户部国库空空如也,赈灾急需二百万,户部回复最少要一个月以上才能拨付到位。
隆正帝是办差皇子,要是差事办砸了,老爷子可不管他有什么苦衷,必定会留下其不堪重任的恶劣印象。
关键之时,是当时任巡按御史的林如海悍然出手,将诸多盐商走私私盐的把柄抓住,逮拿了不少盐商家族的关键人物。
如此一逼,原本还在犹豫迟疑的盐商家族只能踊跃捐输,二百来万一天之内就集齐了。
有了银子,以隆正帝的勤谨性格,赈灾之事也是办的极为妥当。
此事对林如海的仕途还是有影响的,此后多次被人弹劾,原本早该升官,却是数年内未得升迁。
要知道,林如海可是探花,科场排名靠前,按大周传统该在翰林院任翰林,安心等着升官就好。
主动到地方,转任御史也是做了不少响当当的功绩出来,政务方面毫无瑕疵,要不是有强迫盐商捐款的污点,林如海早就有资格任巡抚了。
现在隆正帝大权在握,给林如海这个久在地方,官声政绩过硬的旧识升到户部侍郎,朝廷中的那些文官或有微词,但绝不会有人敢说林如海不配。
官声,政绩,操守,科名,林如海都是相当过硬。
可惜还有用他之处,不然的话早该调回京师了。
“至于贾琼”
隆正帝露出期许之色。
这一次给贾琼的封赏实在是相当丰厚,他也是希望这小子能够给自己足够的回报!
合格的天子就是如此。
需要臣下不断的提供价值。
否则即使是立下大功,也只能用不上的宝刀一样闲置了。
这也是很多开国功臣有失落感和怨气的原因。
隆正帝当然是希望贾琼能跟随自己的脚步,而不是被抛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有荣国公贾源孙贾琼屡立奇功,朕心嘉悦,又闻,宁国公贾演有绝嗣之惨事,朕心侧然,今令贾琼过继宁府,承宁国公之嗣,钦哉!”
第一封诏旨读完,贾母还好,贾赦却是面色大变。
看向贾琼的眼神也有些愤愤然。
在贾赦看来,贾琼未来前途大好,何必贪图宁国府的这些产业?
他这里还没发力,贾琼却是首接摘了桃子!
简首是岂有此理!
但借贾赦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在此时发难。
颁旨的乃是忠顺王,这位亲王执掌皇城禁卫,掌内府,可以说是权倾朝野,是宗王中权势最大,最得天子倚重的一位。
以贾赦现在的身份地位,得罪宗王,颁旨之时无礼抗上,搞不好能给他弄个大不敬的罪名,要他命不至于,但叫他军前效力那是一点毛病没有。
太上皇和当今皇帝都极为不喜贾赦,本朝武勋子弟的纨绔之始,就是从贾赦开始。
军前临阵而逃,在贾赦之前可没有一个武勋子弟敢这么做。
贾赦愤怒,却也只能低头隐忍,三角眼里满是怒火。
贾琼也是意外之至。
择人过继,在大周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特别是在宗室,连皇子都免不了被过继出去。
有亲王,郡王爵位的宗王,如果无嗣,产业又丰厚,那皇帝一般会指一个没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去过继。
这一过继,就算爵位降等,但诺大王府产业就到手了。
如果是过继给亲王,少说也能混个郡王。
大周皇子又不是个个有资格封王。
景和帝二十多个成年皇子,封为亲王,郡王的只有十人不到。
剩下的十多个,就是镇国公或辅国公。
甚至如果有皇子荒唐无德,犯过大错,就给一个镇国将军,甚至辅国将军的例子也是有的。
过继出去,爵位和产业都有了,虽说大位无望,但一般不得宠的皇子还未必有这机会。
宗室,武勋,都会被指定过继人选。
所以天子指定贾琼过继宁国府,在法理上并无可说之处。
宁府绝嗣,皇帝在贾家挑选过继人选合情合理。
唯一有些异常的,便是贾琼并非过继到贾敬名下,那样的话,赵姨娘便不好安排。
所以首接过继宁国公。
至于贾敬,贾珍,贾蓉绝嗣,那关天子和朝廷什么事?
宁公于国有大功,不令其绝嗣罢了!
对天子这样的安排,贾琼也是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
在这个时代,这是惯例,是传统。
对贾琼来说还是有些怪怪的。
从荣国一脉,变成了宁公一脉。
好在皇帝真是贴心,没给他安一个贾敬当爹。
不然真的要恶心死了。
仔细想想,这个安排真的是太贴心,太妥当了!
赵姨娘得诰命,贾琼过继,此后连贾政的儿子都不是了,在宗法上就是侄儿。
此后贾琼不得称贾政为父,只能称叔父。
别笑,这就是惯例,是世俗习惯!
哪怕几百年后,在贾琼的原时空,清末民国时,这样过继的事也是相当的常见。
只要过继了,生父变伯父叔父,原本的伯,叔,变成宗法上的父亲。
妙,真是太妙了。
贾琼看一眼贾政,果然这迂腐之人的脸色也变得相当难看。
原本就没有什么父子之情,好歹还有父子之名。
现在贾琼和贾政之间,只算是叔侄,这一下,关系就远了去了!
说难听些,贾琼当面顶撞几句,贾政又能如何?
可是没机会再摆父亲的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