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号的傍晚,蓝台导播间的空气里都飘着紧绷的兴奋。
离《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第二期开播还有半小时,后台数据屏上的收视率曲线就象被按了加速键,一路往上窜。
导演组几个人看着后台,忍不住频频转头问身边的工作人员:“现在多少了?再刷一遍!”!还在涨!!””
导演组倒吸一口凉气,保温杯底在桌面上磕出轻响,“这就是顶流的号召力??”
他盯着屏幕上“顾淮”相关的实时搜索量—一—已经在疯狂上涨,心里像被猫抓似的懊悔:
当初策划组去邀顾淮当常驻c时,他还觉得“一个流量明星未必懂综艺”,现在看来,要是顾淮能来,这节目收视率怕是能稳坐全年第一。
晚上八点整,节目准时开播。
弹幕区间被“顾淮冲啊”“为顾淮来的”“等了一周终于等到你”的留言铺满,密密麻麻几乎盖过了画面。
这期“前世情人”主题里,顾淮穿青衫执折扇,演梁山伯时抬眼的温柔,和娜扎红裙垂眸的娇羞刚好对上,镜头给了个三秒慢放,弹幕里“好配”“这氛围感绝了”的呼声像撒了把糖,连路人都忍不住刷“帅哥美女太养眼”。
后面邓超和郑凯插科打浑,50个水缸里找女伴的环节笑料百出,氛围本是一片和谐,直到“咬饼干”游戏环节,画风骤然反转。
游戏规则是两人咬着饼干两端往后退,最后剩下的饼干长度达标就算赢。
顾淮咬着饼干一端,保持着礼貌的距离,步步向前;娜扎刚凑过来,节目组的镜头突然拉近,特写死死锁在两人鼻尖的距离上—一下一秒俩人好象嘴唇碰到了一起,顾淮下意识偏头,饼干“咔嚓”断了,他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错愕,还没等反应过来,弹幕已经炸了。
“娜扎故意的吧?强行炒cp要不要脸!”
“娜扎能不能离顾淮远点?这动作也太刻意了!”
不满的声音象潮水般涌来,瞬间压过了之前的好评。
有粉丝截了娜扎“往前凑”的截图,放大了她嘴角的弧度,断言“就是想蹭热度”;还有人盯着顾淮后退的动作,心疼得直骂“我家淮哥都躲开了,还往上贴”。
短短几分钟,话题就被刷上了实时热搜二十多位,评论区里的争执声越来越烈,甚至有人开始扒娜扎的过往作品,说她“没实力只会捆绑”。
节目后半段,顾淮在爱心争夺赛里凭借敏捷的身手接连拿下一局,撕名牌环节更是撕了李晨,观众的欢呼声浪几乎掀翻屋顶。
路人看得过瘾,刷起“顾淮好飒”“这反应速度绝了”,才勉强把争议的热度压下去些。
可没人知道,节目刚播完,娜扎的微博评论区已经被戾气填满—“故意蹭顾淮热度要点脸”“没作品就别来综艺凑数”的留言刷屏,连几条“觉得两人交互挺自然”的客观评论,也被粉丝追着骂“眼瞎”。
另一边,《左耳》片场拍到凌晨一点才收工。
顾淮卸完妆,眼底还带着熬夜的红血丝,拿起手机刷到推送的“顾淮娜扎争议”词条,点进娜扎的评论区,看着那些刺眼的文本,手机瞬间攥紧。
他立刻拨了娜扎的电话,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再打,依旧没人接;
直到第三次,那边才终于接通,传来轻微的喘气声,象是刚从浴室出来。
“娜扎,你没事吧?”顾淮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关切,连他自己都没察觉,语气比平时软了几分。
“没事啊,我挺好的。”娜扎的笑声听起来很轻快,象是完全没受影响。
“那你怎么不接电话?”
“刚在洗澡呢,头发还滴着水,怎么拿手机呀?”
她笑着解释,背景里能听到吹风机的微弱声响,“我刚还看了节目,你撕名牌那段也太帅了吧!”
顾淮顿了顿,还是绕不开内核:“网上的评论你看了吗?”
“看了呀。”娜扎的语气突然轻了下来,却没带委屈,“当艺人嘛,这点承受力还是有的,不然早被圈子淘汰了。再说,还有人说我们俩挺般配呢,你没看到?”
顾淮一时语塞——他满脑子都是怎么道歉,没料到娜扎的关注点居然在这。
他定了定神,顺着话头打趣:“你长得这么漂亮,和我般配不是很正常吗?”
“算你有眼光!”娜扎的笑声又轻快起来,“对了,上次我说请你吃饭,到底什么时候有空啊?我最近嘴馋得很,想吃那家私房菜好久了。”
“现在剧组天天拍到半夜,真没空。”顾淮无奈地笑了,“得等《左耳》拍完才行。”
“那行,你可别忘!”
娜扎的声音带着点小雀跃,“我可记着这笔帐呢!”
挂电话前,顾淮认真道:“对不起,是我的粉丝没约束好,给你添麻烦了。
我马上发微博引导,后援会也会去控评,不会再有人攻击你。”
“你能打电话来,我就已经很开心啦。”
娜扎的语气坦荡又洒脱,“早点休息,晚安~”
挂了电话,顾淮没尤豫,立刻点开微博编辑界面。
他翻出节目里两人在爱心争夺赛结束后碰拳的合影——照片里顾淮嘴角带着笑,娜扎比了个剪刀手,背景是跑男的黄色logo,氛围清爽又自然。
配文写道:“跑男的游戏很尽兴,对手都很给力,尤其是娜扎在爱心争夺赛里的策略超厉害,让我赢了一回合。下次再一起玩~”
微博发出不到十分钟,顾淮后援会就转发了这条内容,配文“专注顾淮作品,尊重每一位合作艺人,请勿攻击他人”;
之前冲去娜扎评论区的粉丝,也陆续删除了过激言论,转而刷起“抱歉,之前语气不当”。
渐渐的,评论区里“两人交互好自然”“期待下次合作”的声音多了起来,那些尖锐的刺,终于被温柔地抚平了些。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10月底,《左耳》这部电影也迎来最后时刻。
这一场戏颇为复杂,拍摄的是顾淮饰演的张漾实现人物弧光与灵魂救赎的片段。
这天,张漾和李珥骑着自行车在回家路上,突遇意外——一辆轿车不慎冲进海里。
见状,张漾不假思索,脱下外套便扎进冰冷的海水中。
营救时,女司机的腿被安全带紧紧缠住,他拼尽全力往上拉。
就在累得快要支撑不住时,恍惚间,他竟看到黎吧啦带着熟悉笑容的脸庞。
那一刻,他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要救她,哪怕付出生命。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如沙漏中不断坠落的沙粒,每一秒都揪着人心。
李珥在岸边哭得撕心裂肺,嗓子都快喊哑了,死死盯着海面,生怕错过任何动静。
好在,张漾最终带着女司机挣扎着浮出水面,两人平安无事。
上岸后的张漾,伫立在岸边,任由冰冷的海风吹拂着湿透的头发和衣服,目光久久凝望着潮起潮落的海面。
这片海见证过他与黎吧啦的相拥,也吞噬过那个女孩的生命,此刻更成了他救赎的战场。
这场意外救援,对他而言,早已超越救人本身,更象是一场迟来的心理救赎,让他终于有勇气面对被愧疚掩埋的过往。
其实这段戏是对张漾这个角色的“洗白”。
毕竟张漾之前是个渣男,还间接害死了黎吧啦。
若没有这段情节来拔高张漾的人物弧光,完成他的心理救赎,很可能会遭观众唾弃。
包括最后张漾和李珥去黎吧啦墓前看望她,给她道歉,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场戏,最难的是顾淮饰演的张漾真要跳进海里这一段。
现在已是10月底,虽厦门还有些阳光,但温度并不高,海水很冷。开拍前,苏有鹏让剧组为顾淮做好万全准备。
“能行吗?这水可有点冷。”苏有鹏担忧地说道。
“没事,我好好热身就行。这天气将近20度,水温虽低些,还能承受。”
顾淮笑着回应。
苏有鹏确实担心,毕竟水温低,而顾淮如今是顶流,出点事就会被网友口诛笔伐。
无奈之下,他只能默默安排好后勤,以防万一,确保能及时救援。
顾淮充分热身了半个小时,让全身热起来后,对着苏有鹏比了个0k手势。
苏有鹏立刻示意开拍,随着场记一声打板“action!”,顾淮直接脱下上衣,再次展露出他那线条分明的健美身材,然后一个猛子扎进海水里。
这场戏并非只是跳进海里再游回来,他还得表演在海里挣扎救人的场景。
约摸小半分钟后,苏有鹏喊“卡”,这条过了。
随后,他赶紧招呼工作人员把顾淮救上岸。
其实顾淮状态还好,水温虽低,但没到特别恐怖的程度。
他自己游了几步到岸边,在工作人员的拉扯下上了岸。
助理贴心地为他准备了棉大衣和暖宝宝还有姜茶,防止他感冒。
苏有鹏快步走过来,拍了拍顾淮的肩膀,急切地问:“怎么样?没冻着吧?
”
顾淮裹着大衣,笑着摇摇头:“没事,导演,我状态很好。”
听到这话,苏有鹏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我跳过海,你跳过吗?”顾淮突然开口说道。
苏有鹏:“怎么了?”
“电影宣传采访的时候我能这么说吗?”
“当然可以,这是事实,还能体现你敬业。”
顾淮却笑着摇头。
“各部门准备,下一场!”苏有鹏的声音在午后校园里传开,惊得香樟树叶簌簌落了几片,落在铺着光斑的石板路上。
这是《左耳》最后一场戏,没有激烈冲突,只有一段浸着时光的重逢—一多年后,李珥与张漾回到母校,在爬满青藤的老教程楼前偶遇。
两人并肩走在林荫道上,周遭草木依旧:东边紫藤萝架缀着淡紫花穗,西边篮球场的三分线还清淅,只是往来学生换了陌生校服,笑着跑过,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
“出版社工作顺吗?”顾淮先开口,语气熟稔得象昨天才见过。
“挺顺的,上月出了本散文集。”陈嘟灵踢着小石子笑,“你开公司,忙吗?”“不算忙,挺自在。”
聊天满是时光沉淀的平和,直到提起“许戈”,空气突然静了。
这个名字像枚沉湖的石子,漾开淡淡怅然——许戈早没了消息,同学聚会不露面,朋友圈停在多年前的风景照。
李珥抿唇,张漾也没再提,默契绕开话题,只剩风声在叶间轻响。
大多时候他们是笑着的,聊被老师罚站的教室、运动会跑错赛道的糗事,笑声脆生生的,仿佛黎吧啦带来的伤痛早被时光磨淡。
可走着走着,顾淮总会突然顿住,眉头微蹙,话到嘴边又咽回去。
李珥转头看他,他又舒展眉头轻说“没什么”,眼底光影却藏着千言万语。
到了校门口公交站,陈嘟灵拎着帆布包停下:“我得走了,我妈等我吃饭。”
“我开车送你。”顾淮语气急切。
“不用啦,我习惯坐公交。”她笑着摆手,转身走向站台,包上挂件轻轻晃。
公交车“吱呀”靠站,陈嘟灵抬脚上车的瞬间,顾淮突然追上去。
刷公交卡的脆响在车厢里格外清淅,他径直坐在她身边,侧过身凑近她左耳,轻声说了句话。
车窗外阳光晃眼,陈嘟灵没听清字,却从他眼底的认真与温柔里读懂一切,愣了愣便弯起嘴角,笑容象雨后晴空般清澈。
“卡!这条过了!”苏有鹏举着大喇叭喊,声音满是激动,“我宣布,《左耳》正式杀青——!”
欢呼声瞬间炸开,掌声与笑声裹着礼炮的“砰砰”声,彩色纸屑漫天飞,落在每个人肩头。
鲜花递到顾淮和陈嘟灵手中,粉白玫瑰沾着水珠。
顾淮捧着花笑,俩个多月的日夜一熬夜拍戏、哭戏掉泪、跳冷海水的坚持,此刻都化作暖意。
阳光西斜,把校园影子拉得很长,为这场拍摄画上圆满热烈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