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苏绣文化街区的会议室里,顾微澜正对着一份乡村教育调研报告皱眉。报告显示,苏州周边的太湖西山岛乡村小学,由于师资匮乏、资源有限,孩子们几乎没有接触过艺术教育。“我们应该把苏绣传承延伸到乡村。” 顾微澜提议,“成立‘苏绣乡村支教计划’,派传承人去乡村小学授课,让山里的孩子也能感受非遗的魅力。”
“乡村条件那么差,怎么教苏绣?” 阿杰有些犹豫,“绣针、丝线这些材料不好运输,而且孩子们要上课、干农活,也没多少时间学习。”
林溪却很支持:“正因为条件差,我们才更要去!我小时候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要是有人教我苏绣,我肯定早就爱上了。我们可以简化课程,用低成本材料,利用课后时间授课。”
周桂珍师傅也点头:“苏绣的传承不能只局限在城市,乡村的孩子质朴、有耐心,说不定能出好苗子。我可以一起去,给孩子们教基础针法。”
支教计划很快启动,顾微澜、林溪、周桂珍师傅带着第一批材料,来到了西山岛乡村小学。学校的教室简陋,桌椅有些破旧,孩子们穿着朴素,但眼神里充满了好奇。然而,第一堂课就遇到了麻烦。
“老师,学这个能赚钱吗?” 一个叫石头的男孩举手,“我爸妈说,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学这些没用的东西浪费时间。”
其他孩子也纷纷附和:“是啊,我们还要帮家里喂猪、采茶,没时间绣这个。”
孩子的话像一盆冷水,林溪有些沮丧:“我们好心来教他们,他们怎么不领情?”
顾微澜却很理解:“乡村的孩子面临着现实的压力,我们不能强迫他们学习,要让他们感受到苏绣的乐趣,让他们知道,苏绣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成为未来的出路。”
周桂珍师傅拿出带来的苏绣小礼品 —— 绣着小动物的钥匙扣、书签,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学苏绣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你们多一门手艺,多一份乐趣。你们看,这些小东西多漂亮,绣好了可以送给爸爸妈妈,也可以自己留着做纪念。”
孩子们拿着小礼品,眼睛亮了起来。石头拿着一个绣着小狗的钥匙扣,小声说:“这个真好看,我想绣一个送给我妹妹。”
“当然可以!” 周桂珍师傅笑着说,“我们从最简单的‘打籽绣’开始,教你们绣小动物,保证你们能学会。”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校没有足够的绣绷和丝线,孩子们只能用硬纸板代替绣绷,用缝衣线代替苏绣丝线。“这样怎么能学好苏绣?” 林溪看着孩子们粗糙的 “绣品”,心疼地说,“缝衣线太粗,颜色也单一,根本体现不出苏绣的细腻。”
顾微澜立刻联系陆北辰:“我们需要资金支持,给乡村小学配备绣绷、丝线、剪刀等工具,还要给孩子们发放生活补贴,让他们能安心学习。”
陆北辰毫不犹豫:“星火资本会设立‘乡村非遗教育基金’,首期投入 100 万,用于购买材料、改善教学环境。我还会联系企业捐赠,让更多资源向乡村倾斜。”
材料到位后,支教课程顺利推进。周桂珍师傅教孩子们绣小动物,林溪教孩子们绣校园的花草,顾微澜则给孩子们讲苏绣的故事。石头学得很认真,每天课后都留在教室练习,手指被针扎破了也不放弃。“老师,你看我绣的小狗,像不像?” 石头拿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展示。
“太像了!” 顾微澜夸奖道,“石头,你很有天赋,只要坚持,以后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传承人。”
然而,家长们的反对声还是传来了。石头的妈妈找到学校:“顾老师,别让石头学这个了!他马上就要小升初了,耽误了学习怎么办?学这个又不能考大学、找工作!”
“阿姨,学苏绣不会耽误学习。” 顾微澜耐心解释,“石头现在上课更专注了,作业也完成得更好了。而且,苏绣已经走进了大学,有专门的本科专业,未来还能当传承人、设计师,就业面很广。”
她拿出石头的作品:“您看,这是石头绣的,多漂亮!他很喜欢苏绣,这是他的兴趣,也是他的天赋,我们不应该扼杀。”
石头也拉着妈妈的手:“妈妈,我喜欢学苏绣,我会好好学习,不耽误功课的!”
石头的妈妈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漂亮的绣品,终于松口:“好吧,我不反对了,但你一定要保证好好学习。”
支教计划开展半年后,乡村小学的孩子们绣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顾微澜在苏绣文化街区举办了 “山野的锦绣” 乡村儿童苏绣展,孩子们的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石头的《小狗》获得了最佳人气奖,他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地说:“谢谢顾老师,谢谢周奶奶,我以后要当一名苏绣传承人,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乡村孩子的作品!”
支教计划也吸引了更多志愿者加入,顾微澜计划在周边更多乡村小学推广苏绣课程。“苏绣的传承,不仅要走向城市、走向世界,还要走进乡村、走进山野。” 顾微澜说,“每个孩子都有追求美的权利,每个地方都能绽放传承的希望。”
陆北辰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你用苏绣为乡村孩子播撒了希望的种子,这是最有意义的传承。未来,我们会继续支持支教计划,让更多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