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上详细记录了雁门关之战的全过程。
沈其率领边军,先是挫败北元军的数次猛攻,后又趁胜追击,斩杀北元军一万两千余人,俘虏一千四百余人,以极小的代价大获全胜。
几天之后,捷报传到了大梁京城。
城门处,驿卒翻身下马,高举捷报,大声喊道:“雁门关大捷!沈大人率领边军,大败北元军!”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
“太好了!那位沈大人打胜仗了!”
“北元崽子也太不经打了,被沈大人打得落花流水!”
“沈大人真是咱们大梁的守护神啊!有他在,北元人再也不敢来犯了!”
茶馆酒肆里,更是人声鼎沸。
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地讲述着雁门关之战的精彩场面,当讲到沈其吟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时,满座宾客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没想到沈大人不仅武功高强,还如此有文采!”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比起那些沽名钓誉的迂腐文人不知道强出多少倍!”
“有如此的英雄人物,真是我大梁之幸!”
皇宫内,女帝玉仙骄正坐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听到女官传来的捷报,立刻放下手中的朱笔,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快!把捷报呈上来!”
玉仙骄急切地说道。
女官连忙将捷报递了上去,玉仙骄接过捷报,仔细阅读着,绝美的脸上露出笑容。
当看到沈其吟诵的诗句时,她忍不住轻声念了出来,眼中满是赞赏。
“好一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玉仙骄放下捷报,站起身,对身边的女官道:“传朕旨意,让沈其班师回朝,朕要亲自为他接风洗尘!同时嘉奖雁门关边军,赏赐银两、布匹,安抚受伤士兵。”?
女官领命,立刻去拟写圣旨。
三日后,传旨的太监抵达雁门关。
沈其带领众将接旨,太监展开圣旨,声音洪亮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沈其率军驻守雁门关,斩杀北元先天高手,烧毁敌军粮草,击退北元大军,护我大梁疆土,特召沈其班师回朝,另有嘉奖。雁门关边军,奋勇杀敌,赏赐白银五万两、布匹千匹,受伤士兵赐汤药,死者家属赐抚恤金。钦此!”?
“臣等接旨,谢陛下隆恩!”?
传旨太监笑着说:“沈大人,陛下得知大捷,龙颜大悦,特意让杂家转告大人,盼大人早日回朝,共商国是。”
沈其点点头:“请公公回禀陛下,臣休整完毕,即刻班师回朝。”
班师回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雁门关,士兵们纷纷来到营外,为沈其送行。
他们有的身上还缠着绷带,有的手臂还挂在胸前,却都努力挺直了脊梁,眼神里满是不舍和崇敬。
陈颌、张运、葛忠等人也来到沈其面前,依依不舍地说道:“大人,一路保重!”
沈其看着眼前这些出生入死的弟兄,心中满是感动,他拱了拱手:“诸位保重!我走之后,雁门关的防务就交给你们了,务必守住这方土地,保护好百姓。”
“请大人放心!我等定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众人齐声应道。
沈其翻身上马,刚要出发,一阵苍凉而豪迈的歌声突然响起。
那是士兵们唱起的边塞曲。
“风萧萧,马嘶鸣,出塞征战为安宁……”
“血洒疆场何所惧,保家卫国志难平……”
“待得捷报传故里,再与亲人享太平……”
歌声在旷野上回荡,沈其坐在马背上,看着眼前这些可敬可爱的士兵,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旁边的君如莘似乎也看出了沈其的情绪,伸出手握了握他的手。
沈其叹了口气,暗自发誓。
将来有机会,一定要率领他们收复所有失地,让北元人再也不敢南下。
叶老哥,如果你在天有灵,看到今日的胜利,看到这些忠勇的弟兄,一定也会感到欣慰吧。
沈其深吸一口气,对着众人挥了挥手:“诸位弟兄,后会有期!”
说完,他双腿一夹马腹,战马发出一声嘶鸣,朝着京城的方向奔去。
身后,送行的歌声依旧在继续,士兵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沈其的身影,直到他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
十几日之后,沈其和君如莘以及从京城带去的几千人马终于到达。
没有多余的休息,沈其立刻就进了宫。
进宫之后,沈其跟着太监穿过层层宫廊,御书房外的侍卫见了他,都恭敬地行礼。
太监推开房门:“沈大人,陛下在里面等您。”
他刚踏入房门,就听到玉仙骄的声音:“都退下吧,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殿内的宫女、太监纷纷躬身退去,很快,偌大的御书房就只剩他们两人,气氛瞬间变得安静。
玉仙骄坐在龙椅上,隔着一层半透明的珍珠帘,只能看到她模糊的身影。
两人都沉默了片刻,玉仙骄没有那么激动,而是叹气问道:
“沈卿,叶将军的尸体,你……带回来了吗?”
沈其道:“回陛下,叶老哥的遗体已用特制的楠木棺盛放,臣派了亲信日夜看守,本想等回京后,奏请陛下择吉日厚葬。”
玉仙骄的声音轻了些:“楠木棺……也好,叶师一生清廉,朕再追赐他‘忠武’谥号,陪葬皇陵旁,让后世子孙记得他的功劳。”
珠帘后的身影微微前倾,玉仙骄继续道:叶将军是朕的老师,朕五岁时,先帝就请他教朕骑射,八岁教朕读兵法,连如何分辨奏折里的虚实,都是他教的。”
“后来朕登基,那些老臣觉得朕年纪小,处处掣肘,是叶师主动去守北境,说‘臣在边境,陛下在京城,都能安心’。”
沈其也是叹了口气,他也早知道二人的关系。
“陛下,叶老哥虽走了,但他教您的东西还在,臣也会像他一样,护着陛下,护着大梁。那个杀他的黑衣人,臣已斩了。”
珠帘后的身影顿了顿,玉仙骄的声音缓和了些:“朕知道你赢了,还好有你在,否则大梁真的怕是没几个将领可用了。”
沈其谦虚了几句,便话锋一转道:“臣还想再汇报一些事情。”
“边军此次在守城的时候虽然有粮草,但在之前却是一直紧缺的,去年冬天还有士兵冻掉了手指。臣走之前,给士兵们留下了一些土豆种,让他们开垦关里的荒地,种些土豆,之后的情况想必就能好点。”
玉仙骄的声音沉了下去:“土豆?就是你说的那种产量高,能当主食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