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皇宫,宸极殿。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陆续走入大殿。
众人脚步轻缓,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声音压得极低。
“陛下今日突然召集百官,不知是为何事?”
“依我看,定是为前段时间的肃清之事!”
“不良人全面复盖各州郡,旧朝残党要么伏法,要么付出代价,如此荡清前朝馀孽的大事,陛下召我们来,怕是要宣读旨意,以作震慑!”
“这话在理。”
“不过你们有没有发现,陛下最近批注的文书卷宗,似乎隐隐带着一些倾向?”
“倾向?什么倾向?”
“具体说不好。”
“就是感觉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铺垫的意味,仿佛在为某件大动作做准备。”
“嗨,想这么多做什么。”
“这可是大夏立国后,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次全员朝会,陛下自有考量,我们乖乖听旨便是,别瞎猜了。”
众人不再多言,按官职高低分列殿中左右两侧,垂首而立。
他们条件反射地扫了一眼前方,神情皆是一顿。
嗯?那人是谁?
没有时间给他们探究。
“陛下,到!”庄重通报响彻。
话音落下。
林渊身着帝王冕服,头戴十二旒珠冠,在龙椅缓缓浮现。
群臣立即齐齐躬身,双手交叠于身前,声音整齐而洪亮。
“参见陛下!”
“吾皇永辉!大夏永昌!”
“众卿,平身。”沉稳声音自上方传来。
林渊缓缓扫过殿内群臣,本就行事雷厉风行的他直接点明主题。
“今日廷议,有几件事情。”
“首先,不良帅宣读东线捷报。”
话音一落,百官神情皆是一愣。
东线捷报?东线有战事?什么时候的事?他们怎么不知道?
独特的低沉沙哑声音在殿内响起。
“致陛下。”
“本将携蒙恬、十万锐士东征樱坂。”
“边关初战,破樱坂五十万大军,斩其元帅武田胜及六王侯,夺关而入。”
“而后一路疾进,屠至皇城,樱坂集二十万兵、五老祖死守。”
“皆斩!”
“今本将与蒙恬肃清残敌,待毕回京。”
“东境定,贺大夏永昌!”
“白起。”
“大夏元年春,于樱坂皇城。”
捷报宣读完毕,袁天罡抬头,殿内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百官脸上的疑惑瞬间被呆滞与震惊取代,不少人甚至忘了垂首,双目圆睁地望着龙椅方向。
灭国?这就不声不响灭了一国?
大夏历元年二月,立国不过月馀,就完成了灭国壮举?
闹呢?!
若是灭国有这么简单,荒洲哪七国,哪来什么传承百年和千年王朝?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走出队列,抬头望向龙椅,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希冀:“陛下刚才不良帅所宣,是真的吗?”
袁天罡面色一冷,周身隐有灵压涌动,显然是不满对方竟敢质疑。
林渊微微抬手制止了他,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写满震撼的面容,语气平静:“众卿有些失态了。”
群臣这才反应过来。
捷报是陛下让宣读的,岂会有假?
此刻质疑,便是质疑陛下!
众人连忙跪伏在地,齐声高呼:“陛下息怒!臣等失仪!”
林渊自然不会在意这小小的失态,不然也不会拦着袁天罡了。
他要的,正是用这份灭国捷报打破百官的固有认知,让他们放大眼界、提高格局。
唯有臣子有大格局,大夏才能有大发展。
他随意摆了摆手:“区区樱坂而已。”
“众卿一定要明白,大夏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 百官心中反复琢磨着这四个字,虽未完全领悟深意,却已感受到陛下的宏大愿景,纷纷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恩。” 林渊目光微移,看向殿首那道身影:“接下来,由张居正宣读几项改革。”
百官闻言,连忙收敛起心中的震撼,目光齐齐投向前方。
张居正,原来这位大人的名字叫张居正。
陛下亲自托付改革,能得如此信任,其定不一般。
张居正上前一步,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文书,声音沉稳而清淅,传遍整个大殿。
“臣张居正,奉陛下旨意,就四项内核改革拟定具体落实之法。”
“一,优化现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能在六部之上设两处顶层机构,一文一武,直接对陛下负责。”
“文曰文枢院,统领全国政务;武曰统军府,统领所有战事,一院一府军政分立,权责清淅。”
“二,废除十三州制,重新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明确州、郡、县三级职权,规范赋税征收、人口登记、灵脉管控、军队布防标准流程,日后大夏开疆扩土,新纳入疆域可直接套用此模版,快速实现有效治理。”
“三,即日起,在九州各设科举考场,三个月后举行首届大夏科举。无论出身寒门还是士族,凡年满十六岁、无不良记录者,皆可报名应试。”
“四,构建蒙学—书院—历练三级培育体系。蒙学阶段在各州郡、县镇学堂,免费教授孩童识字、基础修炼法门与《大夏律》基础。”
“书院阶段在九州各设一所州立书院,京城设大夏太学,教授进阶知识,选拔蒙学中的优秀者入学。”
“历练阶段文官入六部或地方任职见习,武将入军营随队训练,定期考核,优者晋升,形成全生命完整链条,为大夏源源不断输送可用之才。”
张居正宣读完毕,躬身行礼。
殿内百官瞬间陷入热烈的讨论。
星辰大海,他们似乎更加理解了这四个字的含义。
这四项改革既贴合陛下愿景,又有具体可落地的方法,尤其是九州管理模版的制定,更是为大夏长远发展打下了框架。
只是他们瞟了一眼前方目不斜视的张居正。
这一院一府,权力是不是太大了。
但他们也不蠢,既然开头会有奉陛下旨意,那肯定是陛下的想法。
就不知道要怎么可以进这一院一府,这两处机构又是怎么确定领头人的。
林渊将他们表情尽收眼底,缓缓开口。
“张居正,入文枢院。”
“白起、蒙恬、赵云,入统军府。”
“臣,遵旨!”张居正应道。
百官亦是心中有了数。
原来是这样,那看来是没戏了。
只是白起和蒙恬他们知道,刚才捷报当中就有说,而赵云是谁?
这时。
袁天罡眉头微动,突然开口。
“陛下,赵将军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