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极为震怒,以为他们在浪费光阴,立刻要考校修为。结果发现,每个人的气息都稳稳压在我之上,全是大罗金仙”
通天教主听着,嘴角微微一颤。
这情景,竟与自己近日经历如出一辙。
多宝出关,见同门聚众看小说,怒其不争;
待要出手试探,却发现无人能敌。
这话听起来荒唐,可眼下——
不正是他自己站在同样的位置上,望着一群早己超越自己的弟子,满心震撼吗?
回到金鳌岛后,他随手一剑便重创了多宝的分身,心中顿时生出轻蔑之意,觉得门下弟子皆在虚张声势。
于是召集众徒,本打算逐个试探,借此惩戒一番。
可事态并非如预想般发展。
刚与十天君交手,便被其杀阵余威震伤;此后每试一人,几乎皆遭猛烈反击,旧伤未复,新伤又至。这般境遇,岂非与昔日多宝所经历如出一辙?
难道自己正在重蹈他的旧路?
通天教主心头一震,忽然察觉其中仍有不同。
当年多宝出关试炼众人时,诸弟子皆知他修为突飞猛进,出手时有意收敛,看似较量,实为切磋论道。
而今自己面对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些徒儿竟无一人退让,招招凌厉,全力轰击而来,仿佛非置自己于死地不可?
真是一群悖逆之徒!
但他并未意识到,众弟子心中所想截然相反。他们皆以为师尊乃圣人之躯,寻常手段根本无法造成伤害,因此毫无顾忌地施展最强力量。
他们低估了他从“大师兄”那里参悟出的玄机。
多宝道人讲罢,其余弟子也陆续开口。
“师尊,起初我们截教中人,只有一半有幸得授大师兄的功法。”
“剩下的一半,无论怎样研读典籍,如何苦修冥想,始终无法入门。”
“那时我们心急如焚,日日守候在外,只盼大师兄再著新篇。”
“幸而数月之后,大师兄果然又写出一部书来,正是此书,让我们全都豁然开朗。”
“是啊,那段日子,我们都以为自己注定无缘大道,内心惶恐不安。”
“后来去请教大师兄,他当时说的一句话,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
“他说:‘别人有的,你们一个也不会少。’”
随着多宝话音落下,其他弟子也纷纷讲述起自己的经历与心得。
人人神情激昂,目光中闪烁着光芒。
虽明知师尊早己洞悉一切,但亲口说出,自有其意义所在。
这一次,他们终于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
既然师尊愿意倾听,那便意味着有足够时间让每个人表达。
于是万仙之中,或师兄或师弟,轮流发言,时而有人补充细节,气氛热烈而庄重。
他们在师尊面前袒露心迹,回顾多年修行之路,细述自身的蜕变与成长。
话题之中,既有修为进展,也有功法领悟。
但贯穿始终的,是对那位“大师兄”的敬仰与感念。
提到“大师兄”三字,众人神情肃然,眼中皆浮现出无法掩饰的崇敬。
他们今日的成就,并非凭空得来,而是源于那位引领截教走向辉煌的长师兄。若无他,便无今日之盛景。
那位平日里言语温和、气息如春水般宁静的大师兄,看似无为,实则执掌乾坤,以一人之力重塑截教根基。他不张扬,却让整个教派焕然一新,门下弟子个个脱胎换骨,修为飞跃。
听着诸位师兄弟娓娓道来这千年来截教的变化,通天教主静坐于上,未曾插言。
往昔总是他立于高台讲法,众弟子恭敬聆听。如今角色翻转,轮到他们开口,而他成了倾听者。
按理说,以他的身份,断不会如此长久地与门人共聚闲谈。但这一次不同。
随着一段段叙述汇入耳中,通天教主心中逐渐拼凑出完整的图景。
他终于明白,为何重返金鳌岛时,竟有红尘女帝跪拜求道;为何沿途所见弟子,几乎尽是太乙金仙之境;更为何随意点拨几人,反被其力震伤。
一切的答案,都指向那个沉默寡言、始终低调的大弟子。
他曾猜测是乌云仙或赵公明等人寻得逆天机缘,才促成这般奇景。却不料,真正的源头竟是自己那位大弟子亲手缔造的奇迹。
更让他震惊的是,那些看似夸张的境界提升,并非虚幻泡影。每一位弟子的实力,皆真实不虚,且远超同阶。
想到此处,通天教主眸光骤冷,转头盯住多宝道人,眼神如寒刃刺骨。
这孽障!
他原以为全教上下都在伪装境界,欺瞒师尊,毕竟眼前景象太过荒诞,换作任何人也难以信服。可真相却是——真正欺骗他的,唯有这个二弟子!
若非当日多宝道人留下一具分身蒙蔽视听,那分身又因演技拙劣被自己随手一剑击溃,他又怎会误判全局?若无此误会,便不会有后续的试探之举,更不会接连被亲传弟子反伤。
归根结底,全是因那一具不该存在的分身而起!
“嘶——”
正专注听同门讲述的多宝道人忽然浑身一凛,仿佛寒风穿骨,不由自主抬头,正撞上师尊冰冷的目光。
他心头猛颤,额角微汗,完全不解其意。
为何师尊会用这种眼神看他?
通天教主不再看他一眼,转而环视其余弟子,目光缓缓流转,似穿透了岁月长河。
截教今日之强盛,早己超出他当年设想。那股蓬勃生气,如同朝阳初升,照亮整座碧游宫。
金仙的修为在截教之中,早己不算稀奇。千年修行,若还困于此境,几乎无人敢在同门面前露面。
那些至今未能突破者,大多是入门较晚,或是根骨平庸之辈。依通天教主所见,这类人能修至天仙己是极限。
可如今,他的大弟子竟以秘传功法,硬是将这些人推入金仙之列!
虽此后进境缓慢如溪流细淌,但毕竟仍在提升,并非停滞不前。
这般被强行拔高境界的弟子数量极少,影响有限。
真正占据主流的,是太乙金仙一列。在场众徒中,过半皆处此境。
而大罗金仙更是随处可见。凡是通天教主认得姓名、有些印象的门人,几乎尽数踏入大罗之境!
至于准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