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沙田马场的包厢内,气氛与窗外赛马的喧闹形成微妙对比。
胡应湘深吸一口气。
“诸位说的都是现实,如此跨越天堑的工程,确实困难重重。探索,构想过几种初步方案~”
这时,包厢门被推开,一阵香风与笑语涌入。
刘栾雄与明艳的李佳欣走了进来,紧随其后的还有几位衣着光鲜的年轻男女
有何家的二小姐何凤、许家一位旁支的侄子、以及陈家的公子等香港顶尖豪门的二代、三代们。
胡应湘稍停顿后,继续方案。
“我们参考过英吉利海峡的全隧道方案,也研究过建造全跨海大桥的可能性。
但目前都还停留在初步探讨阶段,无论是技术路径还是资金平衡,都需要漫长的论证……”
他这番话,点燃了在场几位年轻精英的兴趣。
那位刚从美国麻省理工修完结构工程归来的许家侄子,率先说道。
“胡世伯,如果是参照英吉利海峡隧道,其海底段长度约38公里,但关键是那里海底岩层相对稳定。
而我们的伶仃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得多,软基深厚,要象英吉利海峡那样使用盾构机在海床岩层中艰难掘进。
其技术和风险会呈几何级数上升。”
他刚说完,另一位曾在剑桥攻读海洋工程的陈家公子便接口道。
“至于全桥梁方案,挑战更大。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主跨也不到两公里。
而我们要跨越的距离是其数十倍!
而且,珠江口是着名的台风走廊,历史上不乏17级以上的超级台风记录。
如此长度的桥梁,在台风季就如同一条被巨力拨动的琴弦,其抗风、抗震稳定性,以目前的技术储备来看,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如果为了抗风而加密桥墩、压低桥面高度,那通航条件将不复存在,万吨轮、甚至十万吨级的巨轮根本无法通过。
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这些具体而微、数据扎实的专业分析,将胡应湘宏伟蓝图下的技术困境解剖得淋漓尽致。
每一句话,都让胡应湘的脸色黯淡一分。
这位怀揣梦想的开拓者,此刻在“现实”和“专业”面前,显得孤独和悲壮。
顾俊辉坐在一旁,将这些新进来的年轻面孔与他们犀利的专业剖析映射起来。
“香港的精英教育,确实名不虚传。”顾俊辉暗忖。
这些二代们被送往世界顶尖学府,无论最终能否担起家族重任,至少眼界和见识是开阔的。
包厢内的气氛,因这几位年轻精英看似无懈可击的“专业论断”而彻底凝滞。
胡应湘面对这些具体而微的技术与商业质疑,一时语塞,脸上闪过沮丧。
“或许真要看未来十年、二十年,待技术突破,国力更盛之时了……”
“胡生,诸位,”顾俊辉语气平和却吸引了所有目光。
“我们或许不必拘泥于‘全桥’或‘全隧’的二选一难题。
为何不能……两者结合?”
“两者结合?”那位许家侄子眉头微蹙,“顾生,桥与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深海之中如何平稳转换?”
顾俊辉笑容不变,“这还不简单?我们在中间建两座人工岛就行了?”
“人工岛?”
胡应湘身体猛地一震,眼中爆发出精光。
几乎是扑到茶几前,也顾不上礼仪就用手指蘸了蘸杯中茶水,就在光洁的茶几上画了起来。
“这里……珠海、澳门。这里……香港。
中间,伶仃洋主航道……”他一边画,一边激动地喃喃自语。
“在航道两侧的浅水区,各建一座人工岛……东岛接香港的桥,西岛接珠海的桥……中间,中间……”
他画到两岛之间时,手指停住了,眉头紧锁。
这时,顾俊辉接过了胡应湘未完成的“图纸”。
在代表深水主航道的空白处,并非向下深挖,而是近乎并行地划下了一条弧线。
“胡生,两岛之间,正是巨轮通行的内核航道。
我们无需像英吉利海峡那样,动用庞大的盾构机在海床岩层中艰难掘进。
伶仃洋的厚软基土,适合另一种更高效的技术——沉管隧道。”
他环视众人,解释道。
“我们只需在预先疏浚的海床上,挖出一条数米深的基槽。
然后在岸上的工厂里,预制好数万吨重的巨型钢筋混凝土管节。
用特制的巨型拖船将其浮运到指定位置,下沉对接,再处理好多节之间的防水。
如此,一条潜于海底、贯通两岸的隧道便就此成型。”
那位许家侄子追问道:“顾生,数万吨的庞然大物,在水下的浮运、下沉和毫米级的精准对接,这……”
顾俊辉淡然一笑。
“现在的起重船或许还不够大,但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很快,就会有数万吨甚至更大吨位的起重船、更强大的动力定位拖船被制造出来。
未来,需要这样的超级工程,来倒逼和锤炼我们的装备制造能力!”
他最后总结道,手指再次划过那条代表隧道的弧线。
“如此,浅水区,我们用跨度惊人的悬索桥或斜拉桥。
深水区,我们用沉管隧道,保障通航。
由两座人工岛完成‘桥’与‘隧’的无缝转换。
莫说是十万吨巨轮,便是五十万吨的巨舶,也可毫无阻碍的通过!”
一个清淅完整,且极具操作性的“桥-岛-隧”结合方案,就这么直观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太好了!”胡应湘激动得用力一拍茶几。
“沉管!竟然是沉管!妙啊!妙绝!
顾生,你这一言盘活了全局!
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终极方案!!”
众人忍不住抚掌,那些年轻精英们也露出了敬佩神色。
何凤则拉着姐姐的衣袖,“家姐,这位顾先生……太犀利了吧?!”
而李佳欣也是完全被顾俊辉的魅力所吸引,跟着众人一起拍手称赞。
顾俊辉出尽风头,这深深刺痛了刘栾雄。
而女伴毫不掩饰的欣喜眼神,更让他感到一种被冒犯的恼怒……
顾俊辉的蓝图,可并未止步于此。
就在众人仍沉浸在方案的震撼中时,他在代表香港的那个点旁边,画出一条新的支线,连接向了另一个方向的深圳。
“诸位,其实蓝图还可以更大一些。目前规划的是单y形,连接港、珠、澳。
但为何不在规划中考虑,形成一条双y形的闭环超级动脉呢?”
(因港珠澳大桥未能直接连接深圳,深圳后来独立斥巨资近500亿,修建了跨越伶仃洋的深中信道,于2024年通车。)
他停顿了一下,环视全场震惊的目光。
“在我看来,深圳的发展速度和潜力,将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未来,它的经济规模将超越香港,成为整个局域的内核!”
“深圳超过香港?”一位与刘栾雄交好的沃尓沃忍不住笑道。
“顾先生,这个预测未免太乐观了。您可知去年香港的gdp是多少?深圳的又是多少?”
这时,田甜从随身的包中拿出了笔记本。。深圳gdp约为1300亿人民币。”
“相差10倍!”那位沃尓沃双手一摊,“就算香港停滞不前,深圳要多少年才能追上?”
顾俊辉淡然道:“静态地看数据,十倍差距确实很大。
但请大家想想,二十年前,深圳gdp尚不足2亿,如今增长了数百倍!
趋势的力量,远比静态数字更强大。
只要保持这个增速二十年,深圳的经济总量完全能超越香港!”。)
顾俊辉这“双y形”的构想,比胡应湘的设想更为完善。
他激动的说道:“俊辉这方案太好了!不管深圳未来如何,它都将是珠三角的经济重镇,这座桥必须连接深圳!”
陈先生也被这宏大的蓝图所震撼,但想其堪称天量的投资规模,神色凝重了起来。
“若按双y形规划,这已非一城一地之工程,其建设周期恐需十年以上。
总投资将高达一千五百亿,甚至两千亿港币!
这已非单纯的商业项目,没有最高层的意志和统筹,绝无推动可能。”
“一千五百亿……甚至两千亿?”
“十年以上周期?”
陈先生说出这天文数字与漫长工期,让整个包厢一片哗然。
众人虽被这宏大的蓝图所震撼,但更被其恐怖的造价、超长的周期,以及“桥-岛-隧”结合所带来的极高技术复杂性所深深摄服。
就在震惊与疑虑的气氛中,憋了一肚子火的刘銮雄,终于找到了发泄口。
“顾生,你这个‘桥-岛-隧’再加‘双y形’的构想,听起来确实是气魄恢宏,足以加载史册。
不过,我们做生意除了看蓝图,更要算经济帐。
上千亿甚至两千亿的资金,钱从哪里来?
周期长达十年以上,风险如何管控?
难道要我们港商掏空腰包,去建一条可能削弱自家竞争力的信道吗?
别的不说,这条信道一旦建成,货物流向必然改变。
像李超人的港口码头业务,首当受到冲击!
就是我们在座的不少人,生意也多少与此有关联。
损人利己有人做,但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我们潮汕商人向来是不做的。”
面对刘栾雄狭隘的质问,顾俊辉依旧表情淡然。
“刘先生,守护碗里既得的肉,是商人的本能。但只盯着自己碗里这肉,而看不到整个餐桌上正摆上满汉全席。
那将会因小失大,错过一个时代。
关于资金,这当然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共投的世纪工程。
在此,我明确表态,辉远集团愿意带头投入重资!
我们看中是它未来五十年对局域经济的提升,是份超越周期的战略价值!
至于冲击港口……
刘生,香港的内核竞争力,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脆弱,竟需要靠‘地理阻隔’来维持了?
时代变了!
画地为牢,只会让蛋糕越来越小。
把格局打开,联手柄蛋糕做大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
“说得好!”胡应湘大声喝彩。
刘栾雄被这番话驳得一时语塞,脸上青红交错,但眼神中仍不服气……
顾俊辉不再多言,接过田甜手中的笔和笔记本。
这次,他不再只画一条线,而是勾出一个恢弘的圆圈。
“大家看,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澳门,再通过我们的跨海信道连接回香港。
这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集群!
我们所规划的,将是一个足以媲美东京湾、纽约湾的粤港澳大湾区!
在这打造世界级引擎的棋局里,还需纠结于一个棋子的得失吗?”
顾俊辉看向刘銮雄:“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你的格局不应该就只有一个码头那么大?”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得刘栾雄脸上红白交错,脑中一片空白,只剩下懊悔——自己为何要去招惹这样一人物。
众人的目光在顾俊辉和刘栾雄之间游移,这情形让一旁的李嘉欣顿感脸上发烫,脚不着痕迹地挪开了两步。
在这微妙的气氛中,陈先生的掌声打破了沉静。
他一边鼓掌一边说道:“粤港澳……大湾区!
顾生!你这盘棋,气魄之宏大,思虑之高远,已远超寻常商业项目的范畴。
这是经天纬地的大手笔!
我们这些人,终究是思维固于香港这一隅之地了。”
顾俊辉谦和回应:“陈生,您过誉了,实在不敢当。晚辈不过是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正要向您这样的前辈请教。
您的恒隆集团在内地的布局,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辉远未来在打造城市综合体等方面,希望能有机会向您取经,寻求合作。
“互相学习,内地市场广阔,我们合作机会很多。
其实在香港,我们同样有很多合作空间。
相信贵集团的布局,远不止于传媒吧?”
杨柳适时上前半步,“陈先生说得是。今年我们集团在实业领域的布局是重中之重。
在香港,将会重点投资内核地块与优质物业。
此外,在金融与公共事业领域也会同步推进。”
杨柳讲完。
顾俊辉不等众人反应,便接话道。
“香港是辉远面向全球的战略支点,我们在此投资将非常庞大。
若未来有考虑不周、冒犯到各位前辈同仁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海函,不吝提点。”
这番话让在场众人心中一凛。
如果说辉远传媒掌控香港传媒领域还只是小试牛刀,那么此刻才是真正露出了锋利的獠牙。
这是要涉足香港的命脉产业,争夺内核话语权了!
包厢内安静了下来,众人皆在消化这意味深长的宣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