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精心策划的“二人约会”如同一次高效充电,让林晓悠和傅景渊带着焕然一新的心情回归家庭生活,夫妻间的默契与温情愈发浓厚。而家庭的焦点,永远围绕着那个每天都在制造惊喜的小人儿。小傅曦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迅速,已经能熟练地用勺子自主进食,虽然依旧会弄得餐盘周围一片狼藉,但那份“自己来”的执着和逐渐进步的协调性,让父母倍感欣慰。
看着儿子灵活的小手,林晓悠觉得是时候引入一项新的“挑战”了——学习使用筷子。这不仅是生活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专注力和手眼协调的极好锻炼。她特意买了一副专为幼儿设计的、顶端有可爱卡通动物造型的、带有指环的训练筷。
晚餐时间,餐桌上摆着色彩搭配诱人的营养餐:嫩滑的鸡蛋羹、清炒的西兰花、还有小傅曦最爱的、煮得软烂易夹的儿童面条。
“曦曦,看妈妈给你带了什么新朋友?”林晓悠拿出那副训练筷,色彩鲜艳的卡通造型立刻吸引了小家伙的注意。他放下手里的勺子,好奇地伸手去抓。
“这是筷子,像妈妈这样用,可以夹起面条哦。”林晓悠耐心地示范,将筷子套进自己的手指,灵巧地夹起一根面条,送入口中。
小傅曦看得目不转睛,模仿的欲望被彻底点燃。他急切地要求:“曦曦用!曦曦用!”
林晓悠帮他把小小的训练筷套在右手上,调整好指环的位置。小家伙觉得新奇极了,挥舞着套着筷子的手,像挥舞着两根魔法棒,完全不得要领。
“不是这样的,曦曦。”傅景渊放下自己的筷子,坐到儿子身边,大手包裹住他的小手,引导他,“看,这样,手指用力,筷子头就能合起来……”
在爸爸的帮助下,小傅曦勉强让两根筷子头碰在了一起。他兴奋地立刻就要去实践,目标直指碗里那堆诱人的面条。
他挣脱爸爸的手,自信满满地操纵着那双对他来说还太过复杂的“新工具”,猛地向碗里一戳!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用力过猛且角度不对,筷子非但没有夹起面条,反而像两根小棍子,将碗里的面条搅得一塌糊涂,几根面条被挑飞起来,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啪嗒”一声,掉在了干净的米白色桌布上,留下了一小滩油渍。
小家伙愣住了,看看自己手里的筷子,又看看桌布上的“战利品”,似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没关系,我们慢慢来。”林晓悠柔声鼓励,用纸巾擦掉桌布上的污渍,然后再次示范,“要轻轻的,看准了再夹。”
小傅曦重整旗鼓,再次尝试。这次他学乖了,动作轻柔了许多,但手指的力量和控制依旧不足。筷子在他的小手里颤颤巍巍,好不容易靠近一根面条,却像不听话的螃蟹钳子,总是在最后关头让面条溜走。
一次,两次,三次……耐心渐渐耗尽, frtration(挫败感)开始爬上他的小脸。他开始变得急躁,用力地戳着碗里的面条,更多的面条被溅出碗外,桌布上很快又增添了几处“伤痕”。他甚至生气地想扔掉筷子,回归熟悉的勺子。
“曦曦,不急,爸爸相信你可以的。”傅景渊按住他躁动的小手,语气平稳而充满信任,“你看,就像爸爸这样,慢慢来。”
林晓悠也夹起一根面条,在他面前缓慢地演示动作分解:“看,先打开,再靠近,然后……夹住!”
或许是爸爸妈妈的耐心和鼓励起了作用,小傅曦深吸一口气,稍微平静下来,再次尝试。他屏住呼吸,小脸因为专注而微微涨红,小手努力地控制着筷子,颤巍巍地伸向一根短短的面条。
这一次,运气似乎站在了他这边。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两根筷子头终于成功地、勉强地夹住了那根短短的面条!
成功了!
小家伙的脸上瞬间绽放出巨大的、混合着惊讶和狂喜的笑容!他小心翼翼地、像捧着绝世珍宝一样,将那颗挂着面条的筷子举起来,炫耀般地看向爸爸妈妈。
“哇!曦曦太棒了!会用筷子夹面条了!”林晓悠和傅景渊几乎同时发出由衷的赞美,用力地鼓掌。
虽然那根面条在运送途中还是不幸掉落了一半,但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小家伙备受鼓舞,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不再急躁,而是沉浸在一次次尝试和偶尔成功的喜悦中。餐桌和桌布依旧狼藉,仿佛经历了一场激烈的“面条战争”,但看着儿子那专注、努力、最终绽放笑容的小脸,林晓悠和傅景渊觉得,这场“战争”的成果,远比一块干净的桌布要珍贵得多。
这场关于筷子的初体验,不仅仅是学习一项新技能,更是一次关于耐心、坚持和面对挫折的宝贵课程。那布满“战痕”的桌布,记录下的是一个孩子在学习独立道路上,笨拙却坚定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