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上那对戴着同款领结的父子,以其独特的温情与默契,成为了当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合影。热闹过后,生活回归到熟悉的家庭节奏。小傅曦的语言能力持续爆发,从简单的词语发展到能说出短句,表达欲望空前强烈,对周围声音的模仿也愈发精准。
这天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客厅染成一片暖橙色。林晓悠坐在地毯上,整理着白天画画的素材,小傅曦则在一旁,抱着他的毛绒小狗,自顾自地哼唱着不成调的音节,那是他专属的“婴儿语歌谣”。
听着儿子那含糊却充满节奏感的哼哼,林晓悠心中一动。她放下手中的画稿,凑到儿子身边,柔声说:“曦曦在唱歌吗?妈妈和你一起唱,好不好?”
小家伙看到妈妈加入,更加兴奋,用力地点点头。
林晓悠想了想,决定唱那首最简单的、也是小傅曦最早学会的《小星星》。她清了清嗓子,开始轻声哼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然而,理想中母子和声的温馨场面,与现实略有出入。林晓悠在绘画上是天才,但在音律上,却着实没有什么天赋。她的声音是温柔的,但调子……却像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时而偏高,时而跑低,几乎不在原有的旋律线上,堪称“灵魂唱将”。
若是专业的音乐老师在场,恐怕要皱起眉头。但坐在她对面的一岁多宝宝,却是世界上最包容的听众。
小傅曦完全不在意妈妈是否跑调。他被妈妈温柔的声音和专注的神情深深吸引,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妈妈。当妈妈唱到“一闪一闪”时,他会学着妈妈的样子,眨巴两下大眼睛;当妈妈伸出手指假装星星时,他也会兴奋地挥舞自己的小手指。
更重要的是,他努力地想要加入。他听着妈妈的“魔改”版旋律,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跟上。他张开小嘴,发出更加响亮、却同样不着调的“啊——啊——星——星——”的声音,节奏完全随心所欲,时而抢拍,时而拖沓。
于是,客厅里响起了一场极其“惨不忍睹”却又无比动人的二重唱。妈妈的歌声温柔但跑调,宝宝的歌声响亮却混乱,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与原版《小星星》的旋律相去甚远,却奇异地构成了一种只属于他们母子的、充满欢乐的和谐。
林晓悠看着儿子那认真模仿、努力跟唱的小模样,看着他因为投入而微微泛红的小脸,心中那点对自己音准的尴尬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巨大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幸福感。她唱得更加起劲,甚至加入了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小家伙被妈妈的情绪彻底感染,也咯咯地笑着,更加卖力地“演唱”,手舞足蹈,整个小身体都随着自己发明的节奏摇摆。
刚从书房出来的傅景渊,被这“魔音贯耳”的合唱定在了门口。他听着妻子那标志性的跑调歌声和儿子那毫无章法的“和声”,先是愕然,随即,唇角无法控制地向上扬起,眼中充满了温柔的笑意。
他没有出声打扰,只是靠在门框上,安静地欣赏着这世间独一无二的演唱会。在他听来,这比任何音乐厅里的天籁之音都更动听,更治愈。因为这声音里,没有技巧,只有最纯粹的爱与快乐。
一曲终了(如果那能算一曲的话),林晓悠和儿子互相看着对方,都笑得前仰后合。小傅曦扑进妈妈怀里,搂着她的脖子,在她脸上印下一个带着口水的、响亮的吻,仿佛在给妈妈的最佳表演点赞。
这场五音不全的母子合唱,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却拥有无与伦比的治愈力量。它治愈了林晓悠偶尔因琐事产生的疲惫,治愈了傅景渊工作一天后的紧绷神经,更在小傅曦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关于“家”和“爱”的最温暖、最欢快的记忆。在这个家里,完美的音准从不重要,重要的是,妈妈愿意用她或许不那么动听的声音,为你唱响整个世界;而你也愿意,用你全部的热情,为她那跑调的旋律,献上最真诚的“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