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那就是那帮购买家具之人是李承乾安排,目的是营造很好卖的错觉。
毕竟3000贯一套的家具,那帮铁公鸡怎么舍得购买?
难不成这帮人脑子坏掉了?
沉默数息。
来济摇了摇头说道:“回陛下,那些商贾世家之人都是真实买家,臣认为他们购买家具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家具造型好看,而且用料和手工乃是顶级。”
“其二,太子限量每年贩卖100套。”
“其三,额外赠送了一对床头柜!”
商贾世家的人可不傻,他们都是识货之人,知道这些雕刻貔貅和青牛的奢华家具以后会爆火。
除了买来使用和收藏外,这些家具还能当传家宝来使用。
毕竟紫檀木的木料很稀缺,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
“嗯。”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脸上充满了笑容。
第一批家具卖了15万贯,他占了七成股,可那10万5千贯!
不错!
贩卖家具的利润果然高的可怕。
就在这时,内侍走进来禀报,说少府少卿窦德素有要事进来禀报。
没过多久窦德素大步走进来,他的脸上充满喜色。
一番躬身行礼后。
窦德素激动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的人送来10万5千贯,臣己经将其存放至库房内。”
“除此之外,太子殿下的人还提醒臣,让臣选好造纸坊的地点。”
随着窦德素的话音落下,李世民的脸上再次露出惊喜的表情。
既然李承乾让窦德素选开设造纸坊的地点,这是不是表明造纸的技术得到提升?
这逆子的做事效率就是快!
李世民语气满是期待询问道道:“窦德素,难道太子那边己经革新好造纸的技术?”
窦德素点头应道:“回陛下,太子己经革新出造纸术,造纸效率是现在的50余倍,不过当前还有点小问题尚未解决,但不会花费过多时间。”
“好!”
李世民微笑着点了点头。
暗忖一番后。
李世民接着说道:“窦德素,你根据造纸的效率进行估算,开设多少造纸坊,你来决定即可。”
“朕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纸张的价格降下来!”
对李世民来说,教化万民才是第一位,赚钱只是排第二位。
窦德素恭敬应道:“陛下放心,臣己经和太子殿下派来的人商议好,这次建10个造纸坊即可。”
“相信大唐的纸张价格,一定能普通百姓都买的起!”
生产成本的极大降低,以及生产效率的大大提高,他们贩卖的纸张价格优势很大。
若是他们想薄利多销,完全能把纸张价格降为原来的一成。
李世民又朝窦德素叮嘱几句,随后挥手说道:“窦德素,你先去安排制作造纸坊的事宜,有不懂之事要随时跟太子沟通,万不能擅作主张决定!”
“臣遵旨!”
窦德素领命后,快步离开甘露殿。
想到李承乾超高的办事效率,李世民的心里便充满了欣慰。
前段时间房玄龄和李靖去了一趟夏州学习,回来便找他开了五天的会,并且制定了发展大唐经济的新策略。
不过由于朝廷今年要出兵对付高句丽,那些计划还只在纸上,而不能马上执行。
感慨一番后。
李世民忽然问道:“来济,当前长安的士子抄写一卷书,大概收取多少费用?”
目前大唐还没有印刷术,而所有的书籍都靠读书人手抄,不仅抄书的效率低下,而且价格还十分昂贵。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书籍的价格还是没办法降低下来。
来济恭敬应道:“回陛下,一卷竹简约为2000字,抄写一卷竹简为1000文。”
“西书里的《孟子》全书共34685字,分14卷抄写,一共需要14000文,是普通农户7年的收入。”
顿了顿。
来济接着说道:“一卷纸约为6000字,因为纸张更为昂贵,价格比抄写竹简还要贵三成!”
随着来济的话音落下,李世民也陷入沉默之中。
只是抄写一本《孟子》便要14000文!
若是把《五经正义》、《孝经》和《论语》等都抄写下来,那不的十余万文?
天下百姓读书便是一个奢望!
李世民这些年一首在大力推动科考,可当前中举的人,还是那帮官绅世家子弟为主,少部分为寒门子弟。
至于普通百姓家,压根就没有这样的人。
沉默片刻。
李世民写了一封手谕,随后交给来济说道:“来济,李靖明日出发去夏州,你跟着一起过去,顺便把这封手谕送给太子。”
“你跟太子说,问问他有没有大量书写书籍的办法!”
换作以前,李世民肯定不会想这种问题。
可这段时间李承乾在格物一道展现出来的惊人天赋,让李世民重新看到希望,觉得李承乾可能有解决办法。
若是李承乾能解决,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诺!”
来济领命后,接过手谕快步离开。
安静下来后,李世民想到自己的内帑入账十万贯,以及造纸术的技术得到提升,他激动地哼着小曲。
就在李世民忘乎所以地哼着歌曲时,房玄龄在内侍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
“陛下今日可是有大喜事?”
听到房玄龄的声音,李世民也缓缓地抬起头。
他笑容满面说道:“太子己经革新好造纸术,效率是以往造纸术的数十倍,大唐的纸张要不了多久就会降下来!”
什么!
太子己经革新好造纸术!
房玄龄此前在夏州的时候,并没有去造纸试验坊参观造纸术,没想到太子不声不响就把这件大事完成。
不愧是太子殿下,闷声做大事!
房玄龄恭贺道:“恭贺陛下,造纸术得到提升,以后大唐的百姓便能读的起书!”
“相信不出十年,大唐便能迈入贞观盛世!”
贞观朝己经很繁荣,但文化还不算太过于昌盛,也达不到盛世的标准。
而造纸术的提升,便是一个契机。
夸赞一番后。
房玄龄接着禀报道:“陛下,将作大匠写了一封奏疏回来要银子,他打造的10艘航海大船稀缺费用,希望朝廷再拨5千贯。”
听到阎立德还要5千贯,李世民的眉头微微一皱。
这么费钱?
李世民沉声问道:“玄龄,打造一个航海大船的价格,差不多是普通大船的十倍,阎立德会不会贪墨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