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越是了解夏州的发展模式,对这种发展工坊,鼓励营商的方式越是着迷。
像长安、洛阳、并州、相州和扬州等地,虽然也有不少的作坊,但是那种小作坊完全形成不了规模。
一般都是一个家庭的人在做,也赚取不了几个钱。
而太子开设的酿酒坊、制盐坊和木作坊,里面全都有数百人,乃是上千人,这可是能让数千人赚取到大笔钱财。
如果多开设几个工坊,就能给更多的百姓提供赚钱的机会。
李承乾轻声说道:“梁国公,开设工坊可分为两种模式,其一为朝廷主导开设,其二为商贾世家之人开设。”
“朝廷开设的工坊,由朝廷命官执掌,聘请百姓进去干活,所得的收益收归国库。”
“商贾世家开设的工坊,自负盈亏。”
顿了顿。
李承乾接着说道:“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所做之事,就是朝廷开设的工坊雏形。”
“不过这三个部门只是为朝廷服务,里面的工匠代代相传,百姓完全就不能受益。”
“朝廷应当开设一些生产民用物品的工坊,聘请百姓前去干活。”
朝廷开设了不少的工坊,不过都只是服务朝廷中人,并不是面对百姓。
譬如少府监负责手工业制造,下设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负责制作宫廷器物、后妃服饰、扇子、伞、车辆、驾驭用品、纺织、印染和铸造等事情。
而将作监负责土木工程建设,下设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等署,兼管百工、就谷等监,负责皇宫、王府、衙门等国家工程的兴建和维修。
军器监掌管武器与军用品生产,下设弩坊、甲坊等署,主要生产弓箭、长矛、刀剑、盾牌和甲胄等东西。
可由于这些部门只是对朝廷和皇宫负责,在里面干活的人代代相传,百姓并不能受益。
听完后。
房玄龄神色凝重说道:“太子殿下,您的意思是朝廷主导开设工坊,制作的物品贩卖给百姓。”
“可这不是会与民争利么?”
呵呵。
与民争利的假设从来都不存在。
普通的百姓压根就没办法从中获利,而能获利的门阀世家之人,他们真的缺钱吗?
他们光是良田就高达数十万亩乃至上百万亩,奴仆更是高达数千人。
甚至像五姓七望和其他顶级门阀,他们光是族人就有数万人,麾下的奴仆恐怕高达十余万人。
朝廷跟这帮人争利有何不可?
李承乾摇了摇头道:“梁国公,能够开设作坊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大家族。
“他们通过垄断某一行当,为家族牟取巨额的利益。”
“而朝廷赚到钱,可都是用在百姓身上,加上开设工坊可请百姓去干活,百姓同样有巨不少的收入。”
这些门阀世家赚到的钱,只会入他们自己的库房,数十年都不一定会拿出来用。
而朝廷赚到的钱,那完全是用在改善民生上。
就在房玄龄沉默时。
李承乾接着说道:“梁国公,你就拿夏州为例,官府赚到钱,是不是有钱兴修水利,改善夏州的城建?”
“还让十余万士卒和百姓,能在夏州讨一份活计?”
“若是这些钱被商贾世家的人赚走,试问夏州还有今天吗?”
人都是自私自利,大唐的这帮商贾世家也不例外。
他们若是赚到钱,肯定会将其攥的紧紧地,不可能掏出钱来做城建、城防和兴修水利等事。
房玄龄点了点头道:“殿下说的没错,只有朝廷有钱,才能大兴土木,把州县建的更加繁荣。”
“少府监、将作监和军器监可分一些人力出来,开设大型作坊,制作百姓使用的物品!”
“想必这些作坊正式投入使用,朝廷每年能赚取大量的钱!”
目前夏州投入运行的诸多工坊,就属酿酒坊最赚钱,一年能赚取数八十余万贯。
要知道大唐一年的赋税,也就西五千万贯。
而且这些赋税很多都是布帛和粮食等物,并非都是到手可见的金银和铜钱。
李承乾微笑着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两人都在探讨朝廷开设工坊,以及鼓励百姓开设小作坊事宜。
聊完朝廷开设作坊事宜。
房玄龄接着问道:“太子殿下,如果有大量的百姓也去开设作坊,这些人赚取的钱财如何收税?”
“您可有办法?”
历朝历代之所以重农抑商,是因为农税好收取,而商税难以收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各个圣明君主才不敢鼓励营商。
李承乾轻声说道:“朝廷新设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商贾事宜,而且对不同的商品收取赋税。”
“为了方便商品收取赋税,这些作坊制作出来的货物,须经过朝廷盖章确认,方能拿去坊市贩卖。”
“而朝廷盖章,便可清点商品的数目,从而精准收取商税。”
紧接着李承乾一口气提了好几条收取商税的建议,房玄龄怕自己会忘记,还拿出笔墨将其抄写下来。
等房玄龄抄写好后,天色己经漆黑一片。
房玄龄长呼一口气。
他钦佩地朝李承乾拱手说道:“多谢太子殿下指点,臣今日获益匪浅 !”
此前朝廷还有人质疑太子,说太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
可经过一番接触,房玄龄心里清楚,太子殿下才是那个高人。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承乾只是微微一笑。
谈完正事。
李承乾轻声说道:“梁国公,孤听闻陛下有提拔魏王为太子,不知道您怎么看待此事?”
这
房玄龄的表情微微一愣。
他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会问他这种话题,还让他一下子有些猝不及防,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沉默片刻。
房玄龄拱手说道:“太子殿下,臣始终以忠君和维护朝局稳定放在心里,您是大唐太子,也是大唐皇帝的继承人。”
“只有您成为皇帝,才能避免社稷动荡。”
听到房玄龄的话,李承乾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不错!
看来房玄龄和他猜测中的一样,并没有支持李泰那个小胖子,是忠实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拥护者。
当前朝堂上的诸多官吏,除了魏王府的一帮幕僚外,也就长孙无忌的态度不明。
李承乾满意说道:“梁国公真不愧忠君爱国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