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李承乾把残诗补全了?
听到来济带来的好消息,李世民的脸色一喜,连忙挥了挥手道。
“呈上来!”
自从李承乾弄出这十首诗句的上阙,他和一众文臣在闲暇之余都会想一想,可过了这么久还是没想到合适的下句。
他现在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这些诗句的下阕,看看跟他们想的有何不同。
“诺。”
来济应了一声,随后将抄着诗句的纸张上呈到李世民的手中。
看了一遍诗句后,李世民的脸色大喜。
他拍着胡椅的扶手,连连称赞道。
“好诗!”
“好诗啊!”
李世民夸赞几句后,当即站起来,抑扬顿挫念道。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随着李世民把第一首诗念出来,李泰和李治两人腾地一下站起来,他们的嘴巴惊愕地大张着。
这这首诗作的真妙啊!
即便和李承乾一向不对路的李泰,他也觉得这一首诗的下句很妙。
他们的脑海里,己经有了画面感。
就在众人惊愕之时,李世民紧接着把第二首诗念了出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世民念完这首诗后,双目怔怔地看着北边的方向。
自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所有戍守边疆的士兵都是数年或者十余年才能回家乡。
没想到李承乾那孩子刚去夏州,就有如此深的感悟。
到了这一刻李世民心里才清楚,原来李承乾花那么大的代价让将士们顿顿吃肉,原来还有这方面的原因。
爱兵如子,这一点跟他倒是挺像。
没有戎马征战经历的李泰和李治,他们没有那么深的感悟,只是在心里惊呼这首诗。
天呐!
又是一首传世名诗!
对比他们和一众幕僚对出的下句,发现和李承乾写的原句完全没法相提并论。
愣住许久。
李世民从深思中回过神来,他一口气把剩下的诗句都念出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当李世民把剩余的8首诗念出来后,大殿内顿时陷入死寂之中。
众人都在细细品读这10首诗,脸上充满了喜爱。
盏茶功夫后。
李世民一边让内侍研墨,一边朝李泰说道:“青雀,把这10首诗放进《唐诗》里面,将这些诗放在最前面!”
说完后他拿起笔墨,开始将这十首诗抄写起来。
李泰恭敬应道:“儿臣遵命!”
他这一次倒没有在心里骂李承乾,因为这10首诗作的实在太惊艳,他压根就挑不出丝毫的毛病。
翌日。
百官朝会。
当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监的主官汇报完政务后,李世民朗声说道。
“诸位爱卿,太子己经把那10首诗补全,朕昨天品读后觉得还行,今天让你们也感受一番。”
“来济,将那十首诗念出来吧。”
文武百官看着走到御台一侧的来济,他们的脸色微微一动,心里充满了期待。
终于要公布这10首诗了!
自从太子弄出这10首诗的上句,长安贩卖飞天酒的两间商铺门口,每天都站着无数的士子。
这些士子除了想拿奖赏外,还想一朝扬名。
“咳咳。”
来济清了清嗓子,随后朗声念道。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当来济把这10首诗念完以后,大殿内一下变得安静起来,除了百官的呼吸声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声音。
那帮文臣在低头品读诗句,而大部分武将则盯着那帮文臣看。
对于武将看来,这些诗虽朗朗上口,听起来感觉很好,可好在哪里他们也说不出来。
这帮文臣会吹嘘解读,待会看他们怎么说即可。
过了片刻。
一众文臣好像忽然活过来一样,大殿内爆发出一阵杂乱的夸赞声。
“好诗!”
“太子殿下作的这10首诗真好!”
“老夫此前还为自己补全的诗句下阕沾沾自喜,现在看来我等的诗词造诣还是不够啊!”
“”
除了少部分大臣在品鉴这些诗句的好,绝大部分大臣都在吹捧李承乾和李世民父子,包括那帮武将也一样。
要想在朝廷混得好,除了自身的能力外,让陛下龙颜大悦也是必修课。
御台上。
李世民朗声笑说道:“诸位爱卿,太子作的这些诗词,都会编纂进《唐诗》里,诸位爱卿若是作了好的诗句,大可将其交到魏王手上。”
“朕希望诸位爱卿作的诗词,都能被选入《唐诗》内!”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沉的嗡嗡声。
魏王主持编纂的《唐诗》可不简单,说不定会跟西书五经一样,成为大唐科考的其中一项。
他们的诗作若是能被选中,岂不是能名留千古?
一众文臣纷纷站起来大喊道。
“谢陛下!”
李世民看着这帮大臣神色激动的样子,他微笑着抚须颔首。
要想把贞观朝打造成盛世,除了制衡蛮夷和开疆拓土外,璀璨的文化必不可少。
而这本即将面世的《唐诗》,就是盛世的开端。
聊了一会诗词。
李世民换了一个话题说道:“杨弘礼,夷男还有一个月会驱赶牲畜到灵州,到时候由你率领鸿胪寺的官吏去接洽。”
“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牲畜不足为由,拒绝夷男的和亲!”
这段时间漠北大雪纷飞,薛延陀各大牧场的牛羊冻死了不少。
等薛延陀的人驱赶牲畜横跨千里到达灵州,恐怕冻死的牲畜会更多,加上夷男没办法补充牲畜,和亲肯定成不了。
鸿胪卿杨弘礼站起来应道:“臣遵命!”
李世民又叮嘱几句,这才站起来宣布结束朝会。
回到甘露殿。
李世民写了一封手谕,随后将其交给内侍说道:“来济,你亲自把朕的这封手谕送去夏州,交到太子的手上。”
“你跟太子说,大唐拒绝薛延陀和亲后,夷男恐怕会做出危害边疆子民的事。”
“让太子派遣大军到灵州,保护好我们大唐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