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来,我们的保密措施做的不错,
鬼子们根本不知道咱们今晚要对河对岸发起一轮进攻。”
说罢,周福打消了想要往灯光处打一炮的念头,只是让人标准好那块地区,作为第一个攻击的方向。
此时周福看了眼手表,
“离攻击时间还有十分钟,让小鬼子再蹦跶一会。
今晚这仗打完,相信畑俊六这老鬼子,要好几晚睡不着了。”
凌晨两点,汉江河岸的晨雾尚未散尽,装甲掷弹兵师第二团二营营长赵峰趴在土坡后,
通过测距望远镜锁定对岸三公里处的鬼子前哨。
他身边的突击营已完成战术展开,工兵班班长李刚带着塑性炸药潜伏至铁丝网外,
步兵排的g42机枪架在垫高的土垒上,瞄准镜对准鬼子三个临时机枪巢的射口。
“各班排注意,按计划行动,工兵先破障,步兵压制,
十五分钟内肃清岸防,为炮连开辟发射阵地。”
赵峰的指令通过步话机传至各分队,声音沉稳。
紧接着,李刚按下炸药引信,三捆塑性炸药贴在鬼子铁丝网支柱上。
“轰 !” 闷响过后,铁丝网炸开三道缺口。。
赵峰抬手示意,两名火箭筒手迅速架设完毕,校准后扣下扳机,火箭弹拖着短火尾撞向鬼子的临时阵地。
“敌袭!”
最先发现的,是东乡次郎的分队。
听到枪声后,众人意识到大事不妙,
东乡次郎刚想带领众人赶紧先跑,却发现山下紧盯着他的怀表,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思”
只是话还没说完,东乡自己也意识到什么。
“这跟家书还是不一样吗”
话音尚未落下,一发火箭弹赶巧的落下他们头上。
工事顶部瞬间塌落,机枪声戛然而止。
一枚怀表顺着冲击波被震飞,落到了废墟上。
整个清扫过程仅用十一分钟。
当最后一名鬼子哨兵被步枪精准点射倒地时,赵峰起身检查阵地,步话机里传来炮连连长周福的声音,
“营长,炮群已抵达指定位置,正在卸载装备。”
远处公路上,二十辆载着 “喀秋莎” b-13 火箭炮的卡车列队驶来,五辆“陆上斯图卡”紧随其后。
周福的炮组动作精准而优雅。
战士们用测地仪校准坐标,通信兵通过电台与前沿观察哨确认射击参数,装填手按战术规范将 82 毫米火箭弹推入 “喀秋莎” 发射轨,每枚弹体尾部的定向栓都严格卡入卡槽。
“喀秋莎” 炮群率先完成准备,二十门火箭炮的发射轨呈 30 度仰角指向天空,五辆 “陆上斯图卡” 的发射管同步调整角度,炮组人员蹲在侧方,等待射击指令。
赵峰再次举起望远镜,对岸鬼子营地清淅可见,帐篷沿河岸呈楔形分布,东侧是弹药堆放区,后者完全未察觉危险逼近。了眼怀表,按下步话机,
“各炮注意,目标坐标已确认,齐射准备 !”
周福挥下信号旗,红色信号弹升空的瞬间,他吼出指令,“开火!”
先是二十门 “喀秋莎” 同时喷发,橘红色焰浪从发射轨喷涌而出,
四十枚火箭弹拖着灰白色烟迹,在天空中划出密集的抛物线,
两秒后,五辆 “陆上斯图卡” 的发射管喷出火光,
三十枚火箭弹紧随其后,与 “喀秋莎” 的弹群汇成一片炽热的弹幕。
炮口冲击波掀起地面尘土,二十六个发射点的火光将河岸染成橙红,巨大的轰鸣声回荡,震得远处的杨树叶子簌簌掉落。
火箭弹群划破晨雾的尖啸声越来越近,弹幕在天空中交织成一张复盖千米宽的火网,朝着鬼子营地迅猛压去。
步兵第四十五联队联队长山本雄一正站在指挥帐篷前,接过副官佐藤递来的咖啡。
突然,河谷对岸传来连续的巨响,他猛地抬头,瞳孔骤然收缩,天空中密集的弹群象迁徙的火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逼近。
山本是从本土补充来的军队之一,还没有见过火箭炮齐射的样子,
只见他完全呆滞在原地。
不过凭借军人的直觉,他还是迅速反应过来,这肯定是对岸支那军队的武器。
山本雄一扔掉咖啡杯,声音因震惊而变调,“快拉警报!”
话音未落,第一波火箭弹已砸进营地。正中帐篷区瞬间被火海吞噬,
鬼子士兵的惨叫与帐篷燃烧的噼啪声混在一起,第二波弹群精准命中东侧弹药区,
炸药的殉爆将地面炸出直径数米的弹坑,黑色烟柱冲天而起,灼热的气浪甚至掀翻了百米外的野战卡车。
山本雄一被气浪推倒在地,头盔滚落一旁。
他挣扎着爬起,看到的是地狱般的景象,原本整齐的营地变成废墟,
机枪阵地被弹片削平,几名鬼子士兵被烧得焦黑的尸体蜷缩在工事旁,
弹药区的殉爆仍在持续,每一次爆炸都将碎石与弹片抛向空中,形成致命的杀伤区。
佐藤试图架设电台求援,却被一枚飞溅的弹片击中胸膛。
他抓过望远镜,对岸火箭炮仍在发射,火光一次次照亮河面,
“不可能 他们怎么还会有这么多重型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