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轩摒息凝神,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查的清光,此刻他好似拥有了鹰的视力,眼前的世界变得清淅无比,远处地上抬着螳螂尸体的蚂蚁、树叶上的毛毛虫,全都映入眼帘。
当他再次抬头望向书院上空时,眼前的景象已截然不同。
只见书院上空,并非朗朗青天,而是被一片无形而有质的能量海洋所笼罩。这便是书院积累数百年的“文气”。然而,这片文气之海,此刻却呈现出一种病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道最为粗壮、显眼的文气光柱。
凌轩认出这些色彩下方的住所是克己居和省身堂,这是薛新达和慕容询的居所。
这些文气绽放江出绚烂的瑰丽色泽,如同阳光下的泡沫,炫人眼目。
它们躁动不安的盘旋、扭结在一起,仿佛在相互攀比、争锋。
时而凝聚成华而不实的诗词篇章虚影,时而又散作漫天闪铄却无根的光点,发出一种类似市井喧嚣的、细微而嘈杂的嗡鸣。
看似磅礴绚烂,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实则轻浮无力,根基浅薄。它们占据了天空的大部分,象是华丽却又有毒的瘴气,构成了书院文风的主流。
“儒家大儒居所的文气居然是这般绚丽?这不合常理啊。”
而在这些炫目光华的边缘与缝隙处,凌轩看到了另一些文气。
它们纯白无瑕,象是初雪,又象是温润的玉光,不掺杂任何杂色。细弱如溪流,来源于一些偏僻的讲舍、朴素的居所,甚至是藏书楼的深处。
凌轩昨天就逛遍了青山书院,认得那一片纯白文气下方住着江行知等学子。
这些文气并非直冲云宵,而是沉稳的贴着地面、沿着墙壁缓缓流淌,象是大地深处渗出的甘泉。它们试图向着天空、向着书院中央汇聚,却被那些浮华的七彩文气排斥、挤压,难以导入主流,更难以引起关注。
这些文气虽然微弱,却带着一种坚韧、踏实、温暖的力量。凌轩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格物”的专注、“慎独”的静默、“躬行”的坚毅。
凌轩再将目光投向供奉圣人典籍的明伦堂,惊讶的发现,那些浑浊浮躁的七彩文气,此刻尤如污浊的雨水般,不断侵蚀、泼洒在明伦堂纯净的守护文光之上。
而明伦堂自身散发出的、原本应该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此刻却显得滞涩而黯淡,如同被一层油腻的灰尘复盖,奋力地想要涤荡污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那些被污损的圣言篇章上空,文气的污浊程度尤为严重,甚至凝结成了不祥的灰黑色斑块,仿佛在无声的哭泣。
凌轩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立刻停止了“望气”。
他方才念诗为自己带来了短暂的“望气”,可自己毕竟是八品武夫,望气期间凌轩只感觉精疲力尽,浑身上下被掏空,前世和妹子七进七出时都没有这般疲惫。
好在破案了。
整个书院的风气已经败坏,高谈阔论、追逐虚名者窃居高位,其的浮华文气屏蔽天空。
而脚踏实地、真心向学者却是备受压制,其纯正文气难以彰显。
当虚伪空谈成为主流,甚至开始污染圣贤经典的精神本源时,那些圣人典籍的“文心蒙尘”便成了必然的接过。
“爱徒,可是侦破了?”
慕容询急忙问道。
“恩。”
凌轩心中已有了方案,“将章句受损的圣人典籍,放于地面。”
“啊?”
慕容询面露难色,圣人典籍对儒家来说那是比生命还要贵重的无价之宝,平日里都要派遣优秀学子日常养护,岂能就这么放在地上?
这是对儒家先贤的大不敬!
接地气的薛新达却先一步,将《大学》、《孟子》等儒家经典着作放在了地上。
此时此刻在场众大儒和儒家学子,纷纷将疑惑的目光定格在凌轩身上,看不透这位小神探究竟意欲何为。
凌轩引动气机,右手食指燃起火苗,“我看这些圣人之言,也该随这污损一同烧毁了!”
这话一出,现场一片死寂。
每个人脸上的徨恐不安之情全都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熊熊燃烧的愤怒!
“凌公子,你是青山书院的贵客,我们景仰你的才华,敬佩你的人品,可你无论如何都不能亵读我儒家经典!”
“一派胡言,简直一派胡言!凌轩,快快给我住手,你今日除非杀了我,否则别想烧毁一页圣人之言!”
众学子义愤填膺,指着凌轩破口大骂,更有甚者撸起袖子冲上来准备和这位粗鄙武夫讲讲道理。
“凌轩,你这是作甚?!”
慕容询脸色大变:“这些典籍不仅是圣人留下来的箴言妙语,更是支撑我泱泱华夏的精神内核!凌轩,你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薛新达也是吓得魂飞魄散,猛地吹出一口气熄灭了凌轩食指上的火苗,急道:“爱徒,你再这般胡作非为,为师就和你恩断义绝!”
卢鸿升毕竟是院长,不动如山,可那双充满智慧的眸子,也写满了疑惑。
“哈哈哈……”
尽管沦为众矢之的,凌轩脸上却丝毫不显慌乱,他放声大笑,笑得狂妄:
“诸位,凶手,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这些圣人典籍并非死物,它是活的!它承载的不仅是言论,更是先贤们当年书写时那颗忧国忧民、身体力行的真心!”
“它需要后世学子以同样的‘真心’与‘实行’去滋养,如此方能历久弥新。然而,如今的书院呢?”
“君子慎独成了文章里眩耀的辞藻,背地里,多少人行事毫无顾忌?”
“民贵君轻成了朝堂上攻击政敌的口号,可谁又真正走入民间,体会过百姓的艰辛?”
“圣人之言,成了诸位获取名声、权力的工具,却唯独忘了它最根本的用途——指导行动,修养自身!”
“当整座书院的‘言行不一’达到了某个临界点,当虚伪空谈之风盖过了真诚实践之光,圣人典籍感此污浊,不愿与之为伍,故而自我封闭,文心蒙尘!这,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