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二娃还顺利吧,娟子身体养得怎样?没啥事吧?”
老太太和老爷子这时才看到梁振国,把锅和破布放下,老太太擦了擦手抱起来小鱼儿向他走来,口里还不断问着。
“顺利,大姐身体恢复得不错,小外甥也白白胖胖的,像个牛犊子健康的很。”
“哦,姐夫现在也是个军官了,副营长。”
梁振国笑着回应道。
“身体好就行,小郭那孩子还真让人惊讶,现在就是营长了?”爷爷点头,然后又满是意外地感叹,脸上的表情却很是满意。
“副的。”梁振国提醒。
“副的也是营长!”老爷子顿时说道。
“就是。”老太太很认同。
“对对对。”梁振国连点头,放下手里的箱子,从奶奶怀里抱过小鱼儿,“下来玩吧,奶奶现在可快抱不动你了。”
最近伙食好,小鱼儿开始长肉了,奶奶年纪又大,抱不了她多久。
“这小丫头是重了好多,再过一两年奶奶就真抱不动了。”奶奶笑着摇头。
不过重了就好,证明肚子没饿着,要是像以前那样瘦巴巴的,她才担心呢。
“那二锅抱。”小鱼儿毫不犹豫地说道。
“行,二哥抱。”梁振国点了点她的鼻子,“现在先下来,二哥给奶奶看看我们带了什么回来。”
“嗯。”
把小鱼儿放下来后,梁振国蹲下来,在打开箱子前,就把上火车前收进空间的海螺放回箱子。还是他考虑周到,要不然在箱子里闷两天,海螺早就臭了。
不过如果他在车上拿出来透气,应该也能够坚持到带回来,但底下的肯定也会死。
放回海螺后,他又放了二十斤白面和三十斤大米进去,这两样,他是硬塞进去的,放进去的瞬间他就打开箱子了,免得崩开扣子了。
而且这时他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空间里的那么多粮食,袋子却没有几个,看来有机会要买些袋子,省得到时候想拿出粮食结果没袋子装。
“你这孩子是去你大姐家进货了吗,怎么往家里带这么多东西啊。”
奶奶看了一下,除了几件衣服,满箱子的东西,打开袋子,那白花花的大米和面粉都快闪瞎了她的老眼,但她的语气却是略带责怪地说道。
梁振国知道老太太是以为东西是姐夫家的,连忙道:
“奶奶,回来时大姐给的东西确实不少,这些海鲜干货和这海螺都是大姐给的。”虽然一部分海鲜干活是家属院邻居因为野猪肉送的,还有海螺也是自己捡的,但不妨碍梁振国推给大姐。
毕竟以大姐有扶弟魔的潜质,她倒是想把家里的好东西给他,但他们两口子纠结半天,发现家里值钱的好像都是他带来的
而且粮食他不要,钱他更不缺,最后夫妻俩知道他喜欢吃海货,索性把家里大半的海鲜干货首接打包给他,所以也算是大姐他们心意。
而且梁振国来梁娟家,就是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他有粮,但帮不了所有人,也没想过像个大善人似的往外放粮,这样干完蛋的绝对是他!但对于自己的家人,自然不想他们紧巴巴的过着,不说他不会向大姐家索取,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往大姐那寄些粮,不过量肯定不多罢了,多了就招麻烦了。
“至于这个大米和面粉,那是我和姐夫上山打了两头野猪,人家那里的领导给我们换的,所以也让我带回来一些给您二老。放心,大姐家还多,肉也不少,不然我也不会收的。”
梁振国一边说,一边心里给陈团长道歉,没办法,谁叫他官最大。
“野猪换来的啊,那行吧,不是你姐夫他们自己给的就行,他们一家五口,还有小郭家那头,压力可不小。”爷爷奶奶听完点点头,野猪换的他们就能接受。
那么多干货,己经很多了。要是小郭娟子还给了几十斤的粮食,那他们不能收,里面讲究的东西很多呢。饿死人的年代,几十斤的粮食能让一家坚持很长时间。
好在孙子懂事明理。
此事揭过,奶奶就笑眯眯地把大米白面以及干货去存好,看着放粮食的柜子又满了一些,心里别提有多开心。而且现在村里也开始分粮食了,二儿子一大家现在不用再往他们这里拿了,生活也相对会富足些,这都是值得开心的事啊。
爷孙几人多日不见,自然有很多话说,放好东西老太太就立马出来了。
回来时老太太刚准备做饭,而梁振国他们中午只是吃了饺子,包子还留着,现在刚好当晚饭吃。
梁振国又把海螺煮上,然后一家吃着包子,聊着他们在琴岛几天的事。不过大多是两个丫头你一句我一句眉飞色舞地说着,尤其是说到去赶海时,不断挥着小手描述着,最后说到坐小汽车时,说得爷爷都有些羡慕了。
牛车马车驴车他都坐过,但坐小汽车是什么体验他就不知道了。他连自行车都只是看过,没坐过,因为村里就没人有!
没过多久海螺也熟了,虽然老太太嘀咕着海螺应该留着明天做菜,但在梁振国的坚持下,几人又围着吃起来。
不过开吃前,梁振国又让小玉去喊小花带侄子侄女过来,之所以没喊其他人,实在是量不多,没好意思。
吃完后,奶奶刚带两个丫头去洗澡,突然拍了拍脑门,“我就说好像忘了点什么呢,二娃,前两天有人给你送了封信,我放屋里了,现在给你拿。”
说着,老太太急匆匆又进屋去,生怕又忘了。
又有信?
上次是大姐的家信,这次肯定不是,而他又没有其他需要拍电报写信的友人。
“给,说是西九城的,奶奶还没看。”老太太很快就拿了一个信封出来了,见两个孙女在等她,而且天色暗了,所以老太太等着知道写了啥,连忙去给她们洗漱,主要是给小鱼儿洗。
听到西九城,梁振国顿时想到了什么,有点期待地打开。
字不多,两分钟他就看完了。跟他想的一样,信是孙建文给他写的,说的也是工作指标的事,不过有点小失望,不是他最想要的铁路公安。
而是那个没有傻柱的轧钢厂的工作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