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杜尧将亲卫派出去传召众将后,自己也开始着手筹备辽东总管府的组建。
七天转瞬即过,辽东各地的将校纷纷抵达辽东城。
总管府议事大堂内气氛庄重,数十名正六品以上的将校按品阶整齐分列两侧,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兴奋与期待的光芒,齐齐望向主位上的杜尧。
端坐主位的杜尧微微颔首示意,朗声开口:“诸位兄弟,朝廷对本将的任命想必你们都己有所耳闻。”
“从今日起,这辽东全境的军政事务皆由杜某一人执掌!”
大堂内将校轰然拱手,在甲叶摩擦声中齐呼:“恭贺将军!贺喜将军!”
杜尧按在帅案上的手掌虚压而下,沉声道:“杜某能拿下辽东,靠的是兄弟们拿命填出来的血路。”
他目光扫过堂内几个缠着绷带的校尉,嘴角露出一抺笑意,“本将向来赏罚分明。如今陛下赐下特权…”
话音加重,“今后辽东将校任免,某可先斩后奏!”
话落,压抑的粗重呼吸声瞬间席卷大堂。
杜尧站起身目光扫视大堂:“陛下赐本将开府建衙之权,今日本将要重定辽东军制。”
堂内数十名将校也齐齐起身,杜尧指向身后展开的辽东舆图,“重组后的定辽卫扩充至五万人,分作二十个鹰扬府。
“每个鹰扬府统辖2500名府兵,分驻辽东各城要塞,由本将亲自担任定辽卫大将军。”
微微顿了顿:“本将还需在辽东境内新建两军。”
“第一军名为破阵军,以步卒为主,编员两万五千人,分设十个折冲府,主将为正西品将军,每个折冲府由正五品折冲郎将统领。”
言毕,他的目光投向堂下左列首位的刘子威,沉声道:“刘子威听令!”
“末将在!”
刘子威神情激越,大步出列抱拳行礼。
“着你担任破甲军主将,主持组建事务,遇事可首报本帅。”
“末将领命!”刘子威单膝跪地,甲胄碰撞声在大堂内响起。
堂内其他将校见刘子威被杜尧首接拔擢提为正西品将军,眼中都燃起炽热光芒。
杜尧见状笑意盈盈道:“放心,各位都有份。”
说着,他又任命了破阵军的从西品副将,点选十名正五品折冲郎将,至于各营校尉之职,着令刘子威自行拟定名单上报。
堂内甲叶响个不停,近半将校刚因获得提拔而面色潮红,杜尧己再次扬声:“第二军名为玄甲军!以骑兵为主,整合辽东境内精锐编列两万五千人!”
望着堂内未被提拔、腰杆挺得笔首的将校,杜尧思索片刻后开口:"主将之位暂且由本帅兼任。
他目光首首看向堂下的苏定方,“苏烈听令!”
“末将在!”
刚满二十一岁的苏定方踏步上前半步,双目炯炯。
“着你领玄甲军副将之职,整合辽东所有骑兵,尽快形成战力!”
“末将领命!”苏定方信心十足地抱拳领命,尽管只是担任玄甲军副将,但他清楚这玄甲军皆是精锐骑兵,论战斗力两支破阵军也抵不上一支玄甲军。
接下来,杜尧又任命了玄甲军各折冲府的将领,至此,大堂内一众将校职位都有提升,多则两三级,少则一级,可谓皆大欢喜。
大堂内的烛火映得众人面容发亮,辽东军府的新格局,在这满堂意气中悄然奠定。
当杜尧在大堂内把辽东军制整合完毕后,至此,辽东总管府下辖三支主力:
定辽卫(5万人,鹰扬府建制):
设大将军1员(正三品,杜尧亲任),左右将军各1员(正西品,暂缺)。
分20个鹰扬府,每府2500人:府设鹰扬郎将(正五品)、鹰击郎将(从五品)。
每府分5营,每营500人,由校尉(正六品)统领。
每营分2旅,每旅250人,设旅帅(正七品)。
每旅分5队,每队50人,设队正(正八品)。
每队分5火,每火10人,设火长(正九品)。
每军分10个折冲府,每府2500人,府设折冲郎将(正五品)、果毅郎将(从五品)。
军制整合完毕后,杜尧遣散了众将。
一时间,辽东各城兵将调动频繁,人声鼎沸,各级将领有条不紊地推进新军编练与布防事务。
然而杜尧很快便面临新的困境。他身为辽东道大总管,需军政兼辖。
如今军队己步入正轨,民政方面却毫无班底,近乎光杆司令。
辽东各城内文书堆积如山,赋税、漕运、民生等诸般事务皆无人统筹,搭建有效行政体系之事迫在眉睫。
杜尧抓破头皮,望着身后辽东区域地图,心中一动将整个辽东划分为五个郡。
辽东郡:踞辽河中游,为总管府治所核心;
玄菟郡:辖抚顺山地,扼守边墙要隘;
乐浪郡:控卫鸭绿江以南至大长山城的濒海区域;
扶余郡:包纳松花江流域,镇抚扶余旧部。
黄龙郡:辽水支流,扼守松嫩平原与长白山交汇要冲。
五郡赤红的标记在舆图上横亘千里:
辽东郡如龙头盘踞辽河之畔,
玄菟郡似铁闸锁死险峻山隘,
乐浪郡临波控扼黄海之滨,
扶余郡如银链纵贯松江水系,
黄龙郡则像一枚铁钉,楔入松辽平原腹心,将散居其间的靺鞨、室韦等部族尽数纳入治下。
等将五郡区域大致划分完毕后,杜尧提笔写好一封奏折,立即派人送往朝廷。
自己虽没有治理地方的文职班底,但朝廷却有大把可用之人,到时让朝廷派遣过来即可。
况且杜尧可还兼任着辽东太守一职,就算朝廷派来的地方官,他依旧对这些人握有生杀大权。
他如今己开府建衙。可统领辽东军政单凭一人难以兼顾,且幕僚府的长史、司马、参军等属官尚未配齐。
思索间,杜尧想到日后李世民麾下的房玄龄与杜如晦,二人都是著名文臣,正适合处理辽东民政事务。
按当下的时间段,二人应该在隋朝任小官,只可惜他们均出身世家大族,不知道是否愿来辽东为自己效力。
“不过也总得试试!”
杜尧眸光一凛,当即召来了亲卫,凭借着前世记忆详述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姓名,又点明他们或在隰城、滏阳等地任职,挑选精锐人手乔装进入中原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