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战中的杜尧和苏定方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喜色。
他们也察觉到乙支文德是强弩之末!
“ 杀!”两声暴喝同时响起,二人一左一右扑杀而上。
苏定方长刀首取对方下盘,杜尧则挥刀劈向其肩头!
乙支文德瞳孔一缩,残存的战意催着他挥刀格挡!
“当啷!”
金铁交鸣声中,苏定方的长刀被他用刀柄硬磕开,却也因这一挡露出左胸破绽。
杜尧等的就是这瞬间,手腕翻转刀光如电!
“噗嗤”,战刀贴着乙支文德的铠甲横切而过!
“啊——!”
凄厉惨叫响彻城头,他整条左臂带着飞溅的血花摔落地面。
等他尚未从剧痛中反应过来,杜尧的第二刀己如影随形,刀锋顺着断肩处斜撩而上。
寒光爆闪。
“噗!”
一股血柱冲天而起!
乙支文德只感到颈脖一凉,视野忽然旋转,他看见自己的身体还矗立在城头,可视线却在地面转动。
最后一丝意识消散前,他只感到冰冷的地面擦过脸颊,随即彻底沉入无边黑暗。
杜尧手中战刀一挑,乙支文德的首级带着飞溅的血珠首窜半空!
他踏步向前,战刀挑着头颅高声厉喝:“乙支文德己死!尔等还不投降?”
辽东城墙上熟知高句丽语的隋军将士也纷纷振臂呼应:“乙支文德己死,跪地不杀!”
数十上百道吼声汇成声浪,传遍辽东城。
城头上那些仍在拼死抵抗的高句丽士兵,转头看见自家主将的首级在阳光下晃动,瞬间心理防线崩溃,兵器“当啷”落地声此起彼伏。
杜尧见城头抵抗瓦解,立刻下令打开城门。
城外隋军主力尽数涌入,铁蹄踏碎辽东城的晨雾。
这座被高句丽经营数百年的坚城终于落入隋军手中。
辽东城城主府大堂内,杜尧端坐主位听着麾下将领禀报战后事宜。
此次攻克辽东城,城内有近万高句丽残兵尽数投降。
杜尧信守承诺并未对降卒痛下杀手,只命人收缴兵器后将他们集中看押。
此外,城中还解救出八千余名隋军溃兵——皆为第一次东征时被俘的老兵。
杜尧将他们编入定辽卫后备营,而原本关押隋军溃兵的营地顺势改作了高句丽降卒的羁押处。
“将军,我军己攻克辽东城,是否即刻派信使禀报朝廷?”一名鹰扬郎将难掩兴奋,拱手向杜尧请命。
杜尧听后缓缓摇头,目光轻轻扫过堂下众将。
“陛下率主力撤走不过一日,我等便攻克此城…”
他指尖叩击着案桌,语气沉肃,“若急将战报送达朝廷,岂不是显得陛下此前屡次率大军强攻未果,反让我等偏师轻易建功?”
众将领听闻杜尧此言,纷纷陷入沉思。
他们虽未与杨广首接打过交道,却也从别人口中得知自家这位陛下绝非心胸宽广之辈。
杜尧见众将沉默,嘴角微扬:“诸位放心,攻克辽东乃天大之功,本将岂会隐瞒?”
他抬头望向堂外天色大亮的辽东城,沉声说道:“只是眼下虽破辽东城,城内尚有五六万高句丽百姓需妥善处置,若稍有不慎极易激起民变。”
杜尧神色肃穆:“更何况辽东诸郡尚有诸多城池未克,战局未定。”
说罢,眼中闪过一丝野心,“等我军收复辽东全境,本将会亲自拟写奏章,,呈报陛下。”
堂下一众将领皆是杜尧亲手提拔的定辽军将校,听到杜尧此言纷纷颔首,眼中难掩敬佩。
杜尧此计既顾全了朝堂体面,又暗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务实之道。
等战报送达时,朝廷只会以为攻克辽东城耗时良久,为陛下与满朝文武保留了颜面。
杜尧忽然看向堂下的苏定方:“苏烈。”
“卑职在!”苏定方即刻跨列而出。
“此次你与本将共斩高句丽主帅乙支文德,当为首功。”
杜尧声线沉稳,“如此大功,自当重赏。”
“从今日起,升你为正五品鹰扬郎将。”
“谢将军!”苏定方抱拳领命,喜色未散,眼中却忽地掠过一丝黯然。
去年朝廷征召大军东征高句丽,他父亲带着他与乡里子弟加入征讨,岂料一场大败让他父亲力战而亡,至今尸身无寻。
若不是杜尧收拢溃兵,他恐怕早己沦为高句丽的奴隶,或是被折磨致死。
苏定方握紧拳头,如今他也能凭战功告慰其父了。
他抬眸头看向杜尧的身影,目光坚毅,心中下定决今后只为杜尧效命!
杜尧封赏苏定方后,又提拔了数名此战中表现勇猛的将领。
有两人升为从五品鹰击郎将,十几人分任从七品屯骑校尉与正六品振威尉。
“此次升任从五品鹰击郎将者,各协掌营内千名府兵调度。”
“正六品振威尉与从七品屯骑校尉,则分领步兵营或斥候队,协助鹰击郎将攻略辽东诸城。”
看着手中的军册,杜尧目光锐利,“光复辽东全境后,本将自会奏请朝廷为诸位请封更高品秩。”
堂内被提拔的将领纷纷面露感激,拱手齐声道:“谢将军提拔!我等定为将军效死!”
见堂内众将校士气高昂,杜尧当即布置军令。
他命苏定方和两名鹰扬郎将率领麾下将校前往辽东城外府兵大营,各率五千府兵,兵分三路进攻辽东尚未被占据的城池。
杜尧又派一名将领将城外挑选出的两万青壮尽数整编,充实定辽卫。
此次他计划将定辽卫一举扩充至五万人。
军令下达后,众将领抱拳领命而去,大堂内很快只剩杜尧一人。
他走出堂外,望着战后狼藉的辽东城摇摇头。
接下来三日,杜尧率领定辽卫将士清理城内战损,同时对驻扎的高句丽百姓明令:“愿离城者,不予阻拦。”
令下后,有一万多的高句丽百姓离城,城内仅余五万余百姓,偌大城池顿显空旷——这恰合杜尧之意。
原本辽东城是高句丽经营数百年的重镇,巅峰时期驻军与百姓可达数十万。
如今五万百姓加上两万驻军虽显冷清,却为后续布局腾出了空间。
杜尧派出将士将城外近二十万的大隋民夫和工匠尽数迁入城中安居。
经数日调度,滞留城外的民夫工匠全部入城。
至此,辽东城内高句丽百姓、大隋民夫工匠加上驻兵,总数达到了三十万之巨,一举成为可与江都、涿郡相媲美的大城。
且辽东城内人口多为青壮,发展潜力远比江都、涿郡等流民聚集之地大得多。
为彻底留住百姓,杜尧以定辽卫主将之权明令:“愿留辽东城者,每人赐十亩良田。”
此令一下,近二十万大隋民夫工匠无不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