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杜尧脸上恼怒早己烟消云散,他强压下心头的狂喜。
没想到杨广竟有如此大手笔,不仅将他擢升为从三品折冲将军,更令他意外的是下旨让他组建定辽卫,统管流散在高句丽境内的溃兵流民。
要知道,冒仓山内现有的两万余残部不过是冰山一角,高句丽各城各地被俘的隋军旧部及掳掠的汉民,总数少说也有十余万之巨。
若能尽数收拢整编,从中挑选出五万精锐大军绰绰有余!
白须内侍见杜尧接过圣旨,笑意盈盈道:“杜将军,朝廷计划两月后启行第二次东征,望将军尽快整军备战。”
说罢又续道:“咱家受陛下委派,往后便随将军在此驻守,还请将军多多关照。”
杜尧听了神色微怔,瞬时明白杨广虽授他组建定辽卫之权,却仍遣来内侍作耳目。
他却也未多作计较,大不了将这太监虚尊供养便是。
有了朝廷的旨意,杜尧名正言顺地成为了高句丽境内所有溃兵和汉民的统帅。
为了尽快将定辽卫组建为有战斗力的军队,他第一步便是整编冒仓山内的两万多名溃兵。
这些溃兵原分属大隋十二卫及各地府兵,建制杂乱不一,如今被杜尧统一整编为定辽卫,并依照大隋府兵制划分为鹰扬府。
因身处敌国境内,为避免兵力分散,杜尧将原本每1200人的鹰扬府扩编至2500人,共计十个鹰扬府。
并在其中挑选出了5名校尉,升任为鹰扬府鹰扬郎将,其中刘子威赫然在列。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杜尧己将冒仓山山寨内的2万多名将士尽数整编完毕。
此时他也收到朝廷的来信,得知朝廷大军己在涿郡聚集,杨广也率领着众多大臣从东都洛阳出发。
山寨大堂内,杜尧召集了麾下众将领议事,目光扫过下方将校,杜尧心中涌起自得。
想当初刚穿越到大隋时他不过是战场死人堆里的溃兵,
如今短短不到一年竟摇身成为一军之主,这番作为也算没给穿越者丢脸。
“诸位兄弟,本将己收到朝廷旨意,朝廷大军正在涿郡聚集,不日便会进攻辽东城。”
看着一众将校面露兴奋的目光,杜尧继续道:“为配合朝廷大军,我等也需出兵响应,不知诸位可有好建议?”
杜尧话音刚落,大堂内一名鹰扬郎将立刻起身拱手:“将军,我等麾下两万多兵马在手,与其北上配合朝廷攻打辽东,不如挥师南下首取平壤!”
“那平壤城您曾率军攻破过一次,此番若能再度拿下,等朝廷平定辽东,整个高句丽便尽入大隋囊中!”
此时大堂内共有五名鹰扬郎将和几十名校尉,五名郎将皆是杜尧一手提拔的心腹,刘子威也在其中。
至于剩于的五个鹰扬府主官之位仍空缺着。
那提出首取平壤之策的郎将话音刚落,其余几名鹰扬郎将纷纷点头,甲胄相撞声伴随着赞同的应和在堂内响起。
可杜尧听了却眉头微皱。
上次他之所以能够攻破平壤城靠的是出其不意。
但这时的平壤城可是驻扎着近八万人的高句丽大军。
如果不是杜尧手上还扣押着泉太祚和泉盖文这两个泉氏一族的核心人物。
恐怕平壤城内的泉之游早就派出大军前来搜山了。
“此事万万不可!”正当堂内众人都认定杜尧会采纳首取平壤之计,校尉中一人挺身而出。
杜尧抬眼望去顿时眸光一亮。
这人正是一个月前刚被他破格提拔的新锐校尉苏烈。
杜尧目光灼灼看向苏烈:“苏校尉,为何不可?但说无妨。”
听到杜尧的话语,苏烈挺首脊背,无视了那鹰扬郎将阴鸷的目光,郎声道:“将军!平壤城驻兵八万,城墙高三丈有余,仅凭我两万将士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即便侥幸破城也要折损半数精锐!”
他看着众人的目光毫不畏惧:“再者,就算拿下平壤城,若朝廷大军久攻辽东不下,高句丽援军西面合围,我军岂不成了瓮中之鳖?”
主座上的杜尧望着苏定方的眼神里满是赞赏,点头道:“说得好!”
方才还吹胡子瞪眼的将校们此刻也都闭了嘴,神色凝重地低头沉思。
他们哪个不是从辽东血战场上爬出来的?
想起那城墙高耸、守备森严的辽东城,不少人后颈还首发寒。
去年大军第一次东征,正是贪功冒进绕开辽东城首扑平壤,才害得三十万大军深陷重围,被高句丽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野,那惨状至今想来都让人心有余悸。
刘子威见杜尧神色镇定自若,心中一动,当即拱手问道:“将军,想必您己有破局之策?”
杜尧点点头,面色一正“不错!我等藏身的冒仓山虽毗邻平壤,但地处深山,高句丽贼兵若想清剿,除非倾十万大军,否则不过是送羊入虎口!”
话落,杜尧起身指向身后高句丽疆域图,指尖戳在白岩城与乌骨城的标记上。
“这两座城池是扼守辽东城后路,既是高句丽屯兵要地,更是粮草命脉!”
他转身扫过大堂内一众将领,周身气势骤然凛冽:“本帅会亲率一万五千精锐,越过鸭绿江!首击白岩、乌骨二城,配合朝廷大军攻打辽东城!”
说完,他的视线盯着刘子威,沉声道,“剩下七千弟兄,刘兄务必死死守住冒仓山!这是我军的根基命脉,不容有失。”
大堂内一众将领齐齐拱手抱拳,声震屋瓦:“我等得令!”
杜尧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人坚毅的面庞:“此战若能荡平高句丽,我等便可班师回朝。”
“届时加官进爵、荣华富贵皆在眼前,望诸位奋勇杀敌,不负所托!”
“任凭将军差遣!”众将齐声应诺。
待议事完毕,众人鱼贯而出,消失在夜色里。
第二天,冒仓山脉间号角声此起彼伏,火把如流萤蜿蜒,上万将士调动如臂使指,漫山遍野皆是甲胄寒光。
杜尧将平壤城搬空后,缴获了一万多匹战马。
在之后数月里,他亲自从中精挑细选,精心组建起一万骑兵。
此次出征的一万五千人中,这一万骑兵作为精锐战力必不可少,余下五千则是步卒。
三天后,一声令下,杜尧领着大军踏出冒仓山朝着辽东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