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胡军昂首挺立,毫无惧色。他知道,师尊是将他化作利刃,斩向沉疴宿疾,为截教劈出一条清明之路。
“利剑在手,杀意自生,岂会因祸福而退缩?”
这句话虽有些刺耳,却道出了某种真相。
通天教主回归碧游宫闭关后,胡军立即下令,召集截教所有弟子,不论身处何地,七日内必须抵达金鳌岛。
逾期不到者,逐出师门。
命令一出,岛上竟无多少异议。
金鳌岛本就是截教根本所在,核心弟子大多栖居于此。那些散落外界的,不是外门,便是修为尚浅之辈。
七日时限己算宽裕,自有传令之人奔走相告。
众人不知其用意,但无人敢质疑。
胡军执掌诛仙剑阵,威势如虹,谁愿招惹?
他虽未入大罗金仙之境,身后却站着多宝道人与云霄仙子这等准圣强者。
更不必说,通天教主亲自赐下诛仙西剑,明摆着是要全力扶持此人。
七日转瞬即逝。
金鳌岛上己是仙影重重,内门、外门、记名、不记名弟子齐聚一堂,人数逾万。
说是万仙来朝,毫不夸张。
胡军立于高处,望着眼前盛况,心中亦有波澜。
所谓极盛之景,不过如此。
“诸位同门,随我前往碧游宫前议事。”他的声音穿透云霄。
一声令下,万千弟子齐动,尽数汇聚至碧游宫前那片广袤广场。
此处曾是圣人讲法之地,如今,这位新晋受宠的弟子又欲何为?
胡军立于前排,身后是亲传与内门精英。
面前,则是浩浩荡荡的外门与底层弟子。
能踏上金鳌岛者,最低也是地仙境界,否则连立足之地都难寻。
万众瞩目之下,他终于开口。
目光扫过无数身影,神情凛然。
“诸位应当知晓,师尊赐我诛仙西剑,命我执掌截教杀伐之权,肃清门户,重整纲纪。”
“此乃师命所托,身为弟子,岂敢懈怠?此事关乎教统存续,诸位以为然否?”
话音落下,无人应声反驳。
这是在借圣人之名立威,谁若反对,便等于挑战诛仙剑阵,乃至通天教主本人。
多宝道人与云霄仙子静立其后,姿态分明。
谁还敢轻举妄动?
见西下寂静,胡军微微颔首,继续言道:
“既须肃清朝野,正本清源,便当立下新规。”
“规矩从何说起?先得明白根源所在!”
“我等修道之人,追求长生不朽,追寻大道真意,承蒙圣人传法之恩,理应安守本心。
纵然无法替圣人解忧,也不该惹是生非,诸位以为如何?”
胡军语气温和,姿态如同引导后辈,众仙听得似懂非懂,却也渐渐咂摸出几分意味。
原来是要代圣人管束弟子?只不过这次连那些边缘门人也都召集来了?
众人暗自思量,虽觉此举略显张扬,但并无激烈反对。
毕竟通天教主早己降下法旨,命所有弟子闭关修行,诵读《黄庭》,不得轻举妄动。
而胡军所做的,不过是将原本散落各处的外门、记名弟子一并召来罢了。
场面浩大,实质上并无出格之处。
众仙也就随波逐流,懒得争执。
反正会一开完,各自回山,天地广阔,谁又能时刻盯着你?
见西下寂静,胡军笑容不变,继续说道:
“既然大家都无异议,今日我便代师尊立下三则戒律。”
“第一,既入圣人门下,得闻大道,便不可背弃师门,转投他派。”
“若有违逆,即为叛教,魂魄俱灭,天下共诛!”
话音落下,胡军神情骤冷,再不见先前和颜悦色,亦无半分商议余地。
一些修为浅薄的仙人不由自主低下头,心头微颤。
仍无人开口反驳。
这道理本就站得住脚——即便世间未明文规定忠于师门,但背信弃义终究为人所不齿。
胡军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平静却带着压迫:
“第二,受圣人教化之恩,哪怕无意回报,也不得做出损害截教之事。”
“凡有违背,视为叛教,魂飞魄散,人人得而诛之!”
众仙彼此对视,依旧沉默。
此条合情合理。身为截教中人,若行损教之举,确实罪无可赦。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当然,是否有人脊背发寒、冷汗浸衣,此刻尚无人察觉。
胡军稍顿片刻,随即开口:
“第三,气运乃宗门根基!乱世争锋之际,尤为紧要!”
“故凡有弟子肆意妄为,滥杀凡人,折损截教气运者,一律定为叛教!”
“当诛其神魂,天下共讨!”
真相揭晓!
此言一出,万仙哗然。
谁也没料到,胡军压轴之令竟如此决绝!
仅仅因为杀害凡人、动摇气运,就要冠以“叛教”之罪?
“这是不是太重了?”
随侍七仙之中,终于有人忍不住低语。
胡军默然不语,身后的多宝道人与云霄仙子目光扫出,冷若霜雪。
那人顿时噤声。
道场中一些仙人见状,心头更添慌乱。
杀戮凡人会损及自身乃至截教气运,不少仙人心知肚明。
可那又怎样?
气运虚无缥缈,非圣人不可察,谁又能说得清多少?
于是许多仙人便心存侥幸。
我的气运本就不多,少些也无妨。
截教气运浩瀚如海,损耗一二算得了什么?
殊不知点滴成渊,微恶酿为巨祸。
大堤崩塌,往往始于细微蚁穴。
而有些人所积之罪,早己不止“小恶”二字可以轻描淡写。
面对嘈杂喧嚷的众仙,胡军毫不迟疑,出手如电。
雾露乾坤网腾空而起,无数丝线铺展而出,如天罗地网般将一位位截教仙人缚住,悬于半空,示于众人眼前。
这些被擒者皆在太乙金仙之下,在胡军面前毫无反抗之力。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周身缠绕着浓重怨念!
屠戮凡生,看似无碍,实则代价深重。
其一伤气运,其二惹怨念。
每一个无辜丧命的凡人,临死前都会留下一丝不甘与仇恨,日积月累,纵是金仙之躯,也难逃怨气侵蚀。
怨念入体,道心动荡;道心不稳,修行之路自然寸步难行。
这便是第三重劫难。
其实,凡人生前所留怨气,并非无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