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北京城还笼罩在一片深蓝色的寒意中,北影厂2号演播室外却已是一片车水马龙。
各式各样的车辆停靠在路边,工作人员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呵着白气,忙碌地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临战前的紧张与有序。
林舟到得很早,依旧是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衣裤,外面套着羽绒服。
林舟先在剧组统一安排的临时休息区。
一个用隔板简单围起来,放了几个折叠椅和一张桌子的小空间,放下了自己的背包。
里面装着剧本、水杯和一些补充体力的小零食。
林舟没有立刻去化妆,而是先在拍摄区外围转了一圈。
今天要拍的是室内戏,棚内已经按照剧本要求,搭建了一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风格的,略显破败却暗藏玄机的咖啡馆内景。
做旧的皮质卡座、斑驳的墙面、昏黄暧昧的壁灯,以及那架作为重要道具的老式留声机。
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美术组的用心。
灯光师正在紧张地布光,测量着光比,摄影师则与导演蒋志强一起,通过取景器反复确认着机位和构图。
空气中弥漫着新刷油漆未散尽的味道,咖啡道具的焦香,以及属于片场特有的,混合着电线,灰尘和人体温度的复杂气息。
林舟深深吸了一口这熟悉的空气,感觉体内的某种开关被打开了,一种名为“表演欲”的兴奋感开始悄然流淌。
“林舟,这么早?”
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
林舟回头,看见刘烨也到了,依旧是那件黑皮夹克,头发随意,但眼神比昨天围读时更加清醒和专注。
“烨哥早。”
林舟笑着打招呼:“提前来找找感觉。”
刘烨点点头,目光扫过已经初具规模的咖啡馆布景,咧了咧嘴:“这景搭得不错,有那味儿了。今天第一场就是咱俩的戏,准备好了?”
“尽力而为。”
林舟回答得谦逊,但眼神里透着自信。
“行,一会儿片场见真章。”
刘烨拍了拍他肩膀,没再多说,朝着自己的休息室走去。
林舟也回到了自己的休息区,开始做拍摄前的最后准备。
他再次翻开剧本,默念着今天要拍摄的场次台词,在脑海中预演着走位和情绪转折。
林舟没有使用【入戏之眼】,这个技能冷却时间较长,他打算留在更关键、更复杂的情绪戏时使用。
但【角色共情 lv1】的被动效果一直在隐隐发挥着作用,让他对周瑾身处这个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有了更细微的把握。
化妆、换装。
当林舟再次穿上那套深灰色格纹西装,头发用发油梳理得一丝不苟,站在镜子前时,周瑾的感觉瞬间附体。
他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领带结的松紧,模仿着那个时代绅士们注重细节的习惯。
上午九点整,一切准备就绪。
导演蒋志强坐在监视器后,拿着对讲机,声音通过扩音器在棚内回荡。
场记板“啪”地一声脆响,清淅地念出场次信息。
“action!”
咖啡馆内,留声机播放着慵懒的爵士乐。
林舟(周瑾)独自坐在一个靠窗的卡座里,指尖夹着一支(道具)香烟,烟雾袅袅升起,他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窗外,实则锐利地观察着街上的每一个行人。
这时,刘烨饰演的男主角,穿着一身略显褶皱的风衣,推门走了进来。
他目光扫视一圈,最终落在了周瑾的身上,径直走了过来,在对面坐下。
“周老板,好久不见。”
刘烨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林舟缓缓转过头,将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刘烨脸上,嘴角勾起那抹标志性的,略带讥诮的笑意:“是啊,风这么大,李兄还能找到我这小地方,不容易。”
他的语调平稳,带着点漫不经心,但眼神却在对方脸上细细逡巡,捕捉着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这是周瑾的试探。
“卡!”
蒋志强的声音响起。
林舟和刘烨都立刻从角色状态中抽离,看向导演。
“刘烨,你进门后的眼神,查找的过程再延长一秒,要表现出不确定和警剔。”
蒋志强对着对讲机说道:“林舟,反应不错,但周瑾转过头看他的那一瞬间,眼神里的审视感可以再强一点,他是在判断来意,不仅仅是打招呼。”
“好的,导演。”
“明白。”
简单的调整后,拍摄继续。
这一次,刘烨的查找更加符合角色心理。
而林舟在转头看向他时,眼神在笑意之下,确实多了一层更深的,如同x光般扫描对方的锐利感。
对话在两人之间平稳推进,表面是故人寒喧,实则暗藏机锋。
林舟的台词节奏把握得很好,该快的时候不留痕迹,该慢的时候又能营造出紧张的停顿。
他将周瑾那种“我知道你为何而来,但我不说破”的微妙心态,通过语气、眼神和细微的面部表情,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
尤其是当刘烨按照剧本,说出那句带有威胁意味的台词时。
林舟(周瑾)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缓缓吸了一口烟,然后才在烟雾缭绕中,用一种近乎轻柔、却带着冰冷质感的声音反问:“李兄,这是在威胁我?”
那一瞬间,整个片场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只有留声机的音乐还在流淌。
监视器后的蒋志强,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
“卡!很好!这条过了!”
蒋志强的声音带着一丝满意:“准备下一镜!”
林舟暗暗松了口气,和刘烨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刚才那场戏的认可。
这是一种高手过招后的默契。
接下来的拍摄按计划进行。
林舟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无论是走位、台词还是与对手演员的交互,都很少出错。
即便有小小的遐疵,也能在导演点拨后迅速调整。
他的专业和高效,让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对他这个早有所闻的新起之秀刮目相看。
中午,剧组发放盒饭。
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吃饭。
林舟没有搞特殊,领了自己的那份,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
盒饭是标准的剧组配置。
一荤两素,米饭管够。
林舟低头默默吃着,耳朵却听着周围工作人员的闲聊,了解着剧组的各种信息和八卦。
下午的拍摄是林舟与秦海璐的对手戏。
场景换到了周瑾那间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秘密的书房。
秦海璐已经换上了符合角色身份的素雅旗袍,妆容清淡,气质沉静。
她对林舟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迅速进入了状态。
这场戏的情感层次更为复杂,表面是红颜知己的探访,实则是步步紧逼的试探与反试探。
秦海璐的表演极其内敛,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欲言又止,都充满了张力。
林舟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他调动了【角色共情 lv1】的全部感知,努力捕捉秦海璐表演中传递出的每一个细微信号。
并做出属于周瑾的,最精准的反应。
林舟没有试图去压制对方的表演,而是选择融入、配合,并在关键处给予有力的回馈。
当秦海璐按照剧本,用一种看似随意的语气,点出周瑾一个隐藏极深的秘密时,林舟(周瑾)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先是动作几不可查地一顿,随即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惊讶。
紧接着那惊讶又迅速被一种混合着无奈,自嘲和一丝警剔的复杂情绪所取代。
最后化作一声轻叹,所有的情绪都收敛在那副玩世不恭的面具之下。
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情绪转换层次分明。
“卡!”
蒋志强导演喊了停,他盯着监视器看了好几秒,然后才抬起头,脸上露出了今天开机以来最明显的笑容。
“非常好!林舟,秦海璐,你们俩这段戏,情绪给得非常准!就是这个感觉!保持住!”
秦海璐也看向林舟,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微微颔首:“反应很快,接得住。”
“谢谢海璐姐,是您带得好。”
林舟谦虚道。
与优秀演员对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提升。
他能感觉到,经过这场高强度的对手戏,【演员证】的容量又有了明显的增长。
收工时,已是晚上八点多。
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高度集中,让林舟感到了深深的疲惫,但精神上却充满了收获的满足感。
林舟换回自己的衣服,卸了妆,走出演播室。
寒冷的夜风让他打了个激灵,却也吹散了一些疲惫。
回到出租屋,林舟先给程清颜发了条信息,简单说了句“今天拍戏顺利,刚回”。
随后便泡了杯热茶,坐在书桌前,开始回顾今天的拍摄。
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有提升空间,与刘烨、秦海璐对戏时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