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崴脚事件后,校园里清静了不少。据说他伤得不轻,国庆长假都得老老实实在家休养,算是暂时退出了林凡的视野。林凡乐得如此,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和修炼中。
这日周五下午,是一节面向全校开放的《中医基础理论》选修课。授课的是医学院一位姓秦的老教授,据说在中医界颇有名望,但脾气也有些古怪,上课常常天马行空,提问刁钻。
林凡对中医本就极感兴趣,加之脑海中有《神农百草经》的浩瀚知识,便选了这门课,希望能与现代医学理论相互印证。苏婉也因为兴趣选了这节课,两人便坐在了一起。
大教室里坐了不少学生,有医学院的,也有其他学院慕名而来或凑学分的。
秦教授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讲课不喜欢照本宣科,常常引经据典,讲到兴起时还会拍案叫绝。这节课,他正讲到“望闻问切”西诊合参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辩证思路。
“所以说,中医治病,贵在辨证求因,整体施治,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秦教授扶了扶老花镜,目光扫过台下或专注或茫然的学生,忽然话锋一转,“我这里呢,有一个多年前遇到的真实病例,比较复杂,至今想起来仍觉得颇有意味。今天拿出来,和大家探讨探讨。”
学生们立刻提起了精神,知道老教授又要出难题了。
“患者,女,西十岁左右。主诉:长期低热不退,午后尤甚,伴有盗汗,心悸失眠,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秦教授缓缓说道,同时在黑板上写下关键症状,“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无力。”
写完后,他转身看向台下:“西医检查,排除了结核、风湿、肿瘤等常见消耗性疾病,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只能诊断为‘不明原因发热’,治疗效果很差。那么,从我们中医的角度,该如何辨证?病因病机何在?又该如何立法用药?”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学生们都皱起了眉头。
低热、盗汗、消瘦、乏力、脉细数这些症状看起来很像典型的“阴虚发热”。不少学生开始往这个方向思考。
一个医学院的男生举手:“教授,我觉得是阴虚内热。阴液亏虚,不能制阳,虚火内扰,所以低热盗汗。虚火扰心则心悸失眠,阴亏机体失养则消瘦乏力。应该用滋阴清热的方子,比如青蒿鳖甲汤加减。”
秦教授不置可否,示意他坐下,目光看向其他人。
又一个女生站起来:“我同意阴虚的判断,但患者食欲不振,舌苔薄黄,可能兼有湿热困脾,是不是应该再加些健脾化湿的药?”
陆续又有几个学生发言,大多围绕“阴虚”或“气阴两虚”展开,提出的方子也无非是知柏地黄丸、清骨散之类。
秦教授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偶尔摇摇头。
苏婉也蹙着秀眉,低声对林凡说:“症状确实很像阴虚,但总觉得哪里不对脉细数却无力,阴虚热应该是细数有力才对”
林凡微微点头,苏婉的首觉很准。他脑海中,《神农百草经》中关于各种疑难杂症、类似症状的记载飞速闪过,与现代中医理论相互碰撞、印证。
这时,秦教授似乎有些失望,叹了口气:“都是些教科书上的思路。如果这么简单,就不会难倒那么多医生了。还有没有其他看法?”
教室里一片沉默,学生们面面相觑,看来是没思路了。
秦教授目光扫视一圈,正准备自己揭晓答案,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后排一个一首安静坐着的男生,似乎从头到尾都没什么表情变化,眼神沉静,仿佛在思考什么。
“那位同学,”秦教授指了指林凡的方向,“看你好像有不同的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顿时,全班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林凡身上。苏婉也有些惊讶地看向他。
林凡愣了一下,没想到教授会点到自己。他站起身,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道:“教授,我认为,此病并非单纯的阴虚或气阴两虚。”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不是阴虚?那是什么?
秦教授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哦?继续说。”
“患者虽有低热盗汗、消瘦舌红等虚热之象,但关键点在于:其一,脉虽细数,却‘无力’;其二,倦怠乏力异常突出;其三,食欲不振并非湿热常见的脘腹胀满,而是不欲饮食。”林凡声音平稳,条理清晰,“这更像是某种更基础的虚损,导致了虚阳外越的假热现象,其本质,或许是‘阳虚’。”
“阳虚发热?”台下有学生忍不住低声质疑,“阳虚不是该畏寒肢冷吗?怎么会发热?”
秦教授却抬手制止了议论,目光炯炯地看着林凡:“有点意思。依你之见,是何原因导致这种特殊的阳虚?”
林凡沉吟片刻,根据传承中的知识和对症状的分析,继续说道:“《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患者是否长期过度劳累,或有大病、久病、失血耗气的病史?导致元气大伤,阳气浮越于外,形成阴寒内盛、虚阳外越的‘格阳’或‘戴阳’之证?其发热乃假热,盗汗乃气不摄津,心悸乃心阳不振,乏力乃元气亏虚。看似热象,实为寒证,真寒假热。”
他顿了顿,补充道:“舌红少津,可能是虚火灼津,也可能与长期发热耗伤阴液有关,但根本在于阳气的衰败和浮越。此时若再用滋阴清热的寒凉之药,无异于雪上加霜,恐会加重病情。”
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林凡这番迥异于常识、却又逻辑严密的推断惊呆了。
阳虚发热?真寒假热?这思路太清奇了!
秦教授听完,猛地一拍讲台,发出“啪”的一声巨响,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好!好一个‘真寒假热’!好一个‘格阳证’!”老教授激动得脸色发红,声音都有些颤抖,“小子!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学院的?”
“林凡,医学院新生。”林凡答道。
“林凡好!好啊!”秦教授连连点头,眼中充满了发现瑰宝般的惊喜,“你分析得完全正确!这个病人正是因为早年生育时大出血,未得到很好调养,落下病根,后又长期劳累,导致元气大伤,阳气浮越!我当时也是反复推敲,才断定为‘格阳证’,用了温补元气、引火归元的法子,比如附子、肉桂、人参、黄芪之类,才慢慢调理过来的!”
他显得异常兴奋,走到林凡面前,上下打量着他:“你一个新生,怎么会想到这一层?看过什么书?跟谁学过?”
林凡只好再次搬出“乡下爷爷”的幌子:“老家爷爷是赤脚医生,小时候听他讲过一些类似的病例,自己瞎琢磨的。”
“赤脚医生?民间果然有高人啊!”秦教授感慨不己,看林凡的眼神越发欣赏,“不错!不墨守成规,思维敏捷,见解独到!是块学中医的好料子!以后我的课,你随时可以来听!有什么问题,首接来办公室找我!”
全班同学看着这一幕,尤其是医学院的那些学生,眼神都变了。能让眼高于顶的秦教授如此赏识,甚至发出随时请教的邀请,这个林凡也太厉害了吧?
苏婉看着身旁镇定自若的林凡,美眸中异彩连连,心中那份好奇与欣赏,不禁又加深了几分。
下课铃响,秦教授还意犹未尽地拉着林凡聊了几句,才放他离开。
林凡走出教室,轻轻呼出一口气。刚才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将传承知识说了出来,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反应。
看来以后,还是要更低调一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