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在食堂摔的那一跤,成了华夏大学新生圈里一则广为流传的笑谈。虽然没人看到林凡具体做了什么,但周超插队不成反出大丑是事实,这让不少受过他气的同学暗暗称快,也让周超好几天都阴沉着脸,见到林凡都绕道走,只是那眼神里的怨毒愈发深刻。
林凡乐得清静,将全部精力投入了学习和修炼之中。大学课程对他而言并不吃力,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和被灵气强化过的思维能力,让他能轻松掌握课堂知识。大量的空闲时间,他便一头扎进了华夏大学那号称全国顶尖的图书馆。
图书馆是一座恢宏的仿古建筑与现代化设施结合的庞大综合体,藏书浩如烟海,安静肃穆,只有书页翻动和笔尖划过的细微声响,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油墨特有的芬芳。
林凡如同鱼儿入了大海。他办理了借阅证后,并没有局限于医学类书籍,而是广泛涉猎。
他首先首奔中医古籍区。《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一本本早己失传或仅存残卷的医学圣典,在这里竟然能找到各种珍贵的版本和详尽的注疏。
他翻阅着这些纸质泛黄、散发着沧桑气息的古籍,脑海中《神农百草经》的浩瀚知识随之自动浮现、印证、补充。许多现代中医难以理解或己然失传的精妙理论、药方配伍、针灸手法,在他眼中变得清晰明了,甚至能指出某些流传版本中的谬误和缺失。
他看书的速度极快,几乎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常常一个下午就能啃完好几本厚厚的大部头,让旁边同样来查阅资料的学生看得目瞪口呆,以为他在胡乱翻书。
除了医学,他还对历史,尤其是上古史、神话传说、地方志怪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试图从那些扑朔迷离的记载中,寻找关于神农氏、关于远古修炼者、关于天地灵气的蛛丝马迹。虽然大多是无稽之谈,但偶尔一两个看似荒诞的记载,却能与他传承中的某些碎片信息隐隐对应,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地质学、矿物学、植物学凡是可能与《金石灵目术》、《神农百草经》沾边的学科,他都来者不拒。他能通过灵目观察矿石标本,印证书中描述;能通过触摸植物叶片,感知其细微的药性差异。
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现代科学与远古传承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他对自身拥有的知识理解得越发深刻透彻,不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融会贯通,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他常常选择图书馆最高层靠窗的僻静位置,那里人迹罕至。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落在书页上,温暖而宁静。他一坐就是半天,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手指偶尔划过书页的沙沙声。
有时,他会遇到同样来此看书的苏婉。两人相视一笑,便各自安静阅读,互不打扰,偶尔休息时才会低声交流几句读书心得。苏婉发现林凡的见解往往独辟蹊径,深刻得令人惊讶,对他越发好奇和敬佩。
刘硕也试图拉林凡去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者出去玩,但发现林凡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后,只好咋舌地称他为“人形扫描仪”,转而拉着赵铁柱去探索校园的丰富多彩。赵伟则同样是图书馆的常客,不过他是泡在物理专业书籍区,两人偶尔在休息区碰面,会聊上几句,赵伟对林凡知识的广博感到十分意外。
这一天,林凡在历史文献区翻阅一本关于地方民俗传说的孤本残卷时,手指忽然在一段简短的记载上停住。
【青山之阴,有谷曰药王,幽深不可测。乡人言,古有神农氏采药于此,遗一坠,能辟百毒,夜放微光后不知所踪】
青山之阴?药王谷?神农遗坠?
林凡的心中猛地一动!他家乡所在的群山,似乎就有一个地方被老一辈人称为“药王谷”,只是地势险峻,无人深入。
这段模糊的记载,像是一把钥匙,轻轻触动了他心中的某个谜团。他仔细记下了这本书的名字和页码,决定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回老家那个所谓的“药王谷”去看看。
合上书,窗外己是夕阳西下,橘红色的光芒将图书馆染上一层暖色。
林凡长长舒了一口气,感受着脑海中又充实了几分的知识,以及丹田内缓缓运转、似乎也因为主人的求知而愈发灵动的真气。
知识的积累,与修为的提升,相辅相成。
这图书馆的静谧时光,对他而言,就是最好的修炼场之一。
他收拾好书本,悄然离开,背影融入图书馆长长的光影走廊中,如同一个贪婪而不知疲倦的求知者,也像一个默默积蓄力量的潜龙。
京华大学的深厚底蕴,正在为他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而他所拥有的传承,也让他能比任何人更深刻地理解和利用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