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再次来到大周王朝都城时,是保持着隐身隐匿状态的,没一个人发现他的到来。
他先是御剑悬浮在都城上空,观察了一下整个都城的情况。
还算不错。
民生安定,井井有条,倒是颇有国泰民安的那种景象。
然后观察了一下皇宫。
这个时候,差不多正好是该上朝的时候。
周兆就这样隐身隐匿着,悬浮在皇宫上空,好好的观看了一遍大周王朝如今上朝的程序。
首先就是每天天不亮,上朝的群臣官员们就得从自己的各自府邸里起床吃早饭。
然后他们穿好各自的官袍,拿着各自的笏板,整理好今天的上奏事宜,乘着马车从四面八方赶至皇宫。
与此同时,皇宫后宫里也开始忙碌起来。
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及神母皇太后,这三宫太后大概也是这个时候起床。
她们洗漱吃早膳这些程序不提。
除此之外,圣母皇太后也就是原来姜嫔,还得在规定时间内抱着襁保中的小皇帝,来到神母皇太后,也就是周兆母妃所住的宫里。
把小皇帝交给周兆母妃后,周兆母妃许致舒便穿好朝服,抱着小皇帝,乘着銮驾,离开后宫来到前朝皇宫大殿。
他们两个重量级人物到来时,皇宫大殿里群臣官员已经按照各自的位置站好了。
此时正是天刚亮。
时辰已至,许致舒便从龙椅后面的垂帘后面走了出来,将小皇帝放到龙椅上,让小皇帝接受群臣的朝拜。
顺便一提。
由于礼法问题,小皇帝接受群臣朝拜时,许致舒不能抱着小皇帝坐在龙椅上,便只能选择把小皇帝放到龙椅上,她自己站在龙椅旁边。
群臣朝拜完毕,许致舒再把小皇帝抱起来,转入到垂帘之后的凤座上,坐好。
她坐好了,下面群臣又是对着神母皇太后一阵朝拜。
程序就是这么复杂,皇宫上空的周兆通过神识看到这些,都看烦了。
这么多程序完事后,总算可以开始每天的朝议了。
然而朝议更复杂。
大周王朝国土面积很大,麾下百姓很多。
人一多事情就多。
这么多事情聚集到朝仪上,全都得商量出个子午卯丑来。
商量出结论,决定这些事情该怎么办后,最后又都得交给垂帘后面的许致舒拍板决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么多大臣这么多官员,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各自的偏向。
他们又按照各自的利益,隐隐约约组成了好几个党派。
这些党派互相之间就算不至于攻伐不休,但也难免看对方不顺眼。
所以在朝仪的时候,一件事情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得从头到尾商量甚至争吵个没完。
等到这件事情互相妥协最终得出共同结果,交给许致舒拍板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
而这段时间,周兆的母妃许致舒身为神母皇太后,坐在垂帘后面,也不能一直干听着,更不能走神。
她得全程全神贯注地倾听朝仪。
如果倾听过程中听到有哪里不对,她还得出言询问。
如果下面群臣吵得太过分的话,她还得出言制止。
只有她这个神母皇太后把这件事情彻底搞明白了,她才能理解这件事情最后决议正确不正确,从而最后拍板决定要不要做,该怎么做。
总而言之,很难很复杂很耗时间。
所以这每次的朝议,从天亮开始,能到中午结束,耗费一上午的时间,都算快的。
好不容易朝议完了,许致舒也得坐在垂帘后面的凤座上接受众臣朝拜。
她接受朝拜完了,还得再转出垂帘,把小皇帝放到龙椅上,让小皇帝接受众臣朝拜。
两人都接受朝拜完了,许致舒才能抱着小皇帝离开皇宫大殿,转回后宫休息。
转回后宫后,把小皇帝交给圣母皇太后,让她带回宫照料,许致舒这才能卸下朝服,换回平时轻便的装束吃午膳。
隐藏在皇宫上空的周兆看着这一幕,实在是有些心疼自家母妃。
自己母妃一天到晚太忙了,也太累了。
自己当初让母妃垂帘听政,是不是做错了?
让母妃颐养天年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是不是更好?
带着这样的想法,周兆干脆下去直接来到后宫自己母妃的宫里,向自己母妃问出了这个问题。
“母妃,我看你一天天的实在是太累了,这么劳累真的好吗?”
周兆问出这个问题时,许致舒正坐在桌前吃午膳。
由于周兆出现的太突然,问题也问的太突然,她吓了一跳,手里刚夹起来的菜都掉到了盘子里。
保持着伸手夹菜的姿势,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好大儿,许致舒眨了眨眼。
扔下筷子,她一阵惊喜:
“儿子!你回来了!?”
周兆点了点头:
“恩,我有事出宗门,正好回来一趟,来看看母妃看看大周王朝。”
然后他的神色肉眼可见的有些苦大仇深:
“结果就看到了母妃你垂帘听政竟然这么累。
所以刚刚我就考虑,要不要让母妃你不垂帘听政,颐养天年呢?”
看着自己好大儿关心自己的模样,许致舒深受感动。
但她还是摇了摇头:
“儿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不过还是算了。
今天朝议的情况,想必你也看清楚了。
那些官员们分成了好几个党派,他们彼此之间各有心思,形成了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
这种局面虽然棘手,但也能接受。
他们虽然互相争斗,但毕竟也还是为大周王朝办事的。
哀家我坐在垂帘后面的凤座上,还是能把握大局,能拿捏他们的。
可是如果我不坐在垂帘后面的凤座上,只留小皇帝在龙椅上……
你信不信这些大臣们会逐渐胆大妄为,甚至发展到欺君罔上弄权作乱?”
周兆深深点头:
“我信。
虽然上次我离开前已经警告他们了,但我可不打算赌人性啊。
人性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经不起测试的东西,母妃……
啊,不,母后。
您说的事情,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话说到这里,周兆换了个略显不悦的语气:
“啧,这么说来,母后您在大周王朝产生的作用,几乎相当于定海神针啊。
这垂帘听政,一时间还真撤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