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沃土·根基(1 / 1)

秦德昌带着挑拣好的鳝鱼、黑鱼,以及秦远山、秦浩然等一行六人,子时便乘着牛车,踏着严霜,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柳塘村,向着遥远的县城进发。

而村庄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干塘后的淤泥沤制肥料,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这项工作,由村里另一位德高望重的族老秦永泰主持。与干塘时热火朝天的号子声不同,沤肥更像是一场沉默而持久的战役,对抗的是时间,积累的是来年土地里的养分和希望。

剩余的男劳力和健壮的妇人,在秦永泰的指挥下,开始了有条不紊的忙碌。

首先是在水塘旁边挖坑堆。旁边己经堆积了入冬以来收集的各类原料,像小山一样的牲畜粪便,主要是猪粪和牛粪、成捆切碎的稻秆麦秸、还有豆萁、杂草等。

而最重要的主角,那五口池塘底部挖出的、乌黑油亮、富含有机质和鱼虾排泄物的淤泥,被一担一担地挑了过来。

“腊月捞泥,一担泥抵三担粪!”秦永泰声音洪亮,向年轻后生们传授着古老的农谚,“这塘泥,吸足了水里的精气,肥得很!都仔细着点,拌匀了!”

男人们赤着脚,挽高裤腿,用铁锹将淤泥、粪便、碎秸秆等按照大致比例混合。这是一个需要经验和力气的活计。年轻的汉子,学着父辈的样子,一锹下去,沉重的淤泥几乎让他闪了腰,他咬咬牙,奋力将黑泥甩到堆料上,额头上很快渗出了汗珠。

空气中弥漫着难以形容的复杂气味,腥臊、还带着泥土的清新,这味道并不好闻,但在农人鼻子里,这却是土地膏腴的象征。

妇人们则负责处理那些零碎却同样重要的物料。大伯母和几个相熟的婶子一起,将平日里积攒的灶灰(草木灰,富含钾肥)、烂菜叶、淘米水,以及昨天分鱼后集中起来的鱼鳞、鱼内脏等,用大木桶收集起来。尤其是鱼内脏,腥气扑鼻。

但秦永泰特意叮嘱:“这东西劲道大,埋到肥堆中间,沤熟了,壮地最好!”

孩子们也没闲着,被组织起来去清扫林地边缘、田埂上的枯枝落叶,用小耙子搂成一堆一堆,再由大人用筐抬回来。这些落叶杂草,是增加肥堆碳源、调节腐熟进程的好材料。

整个堆肥场,形成了一幅充满原始劳作美感的画卷,男人们喊着低沉的号子,用力搅拌着黑褐色的混合物,女人们穿梭往来,添加着各种辅料。

虽然天气寒冷,但每个人的脸上都红扑扑的,身上冒着热气。这是一项集体劳动,更是一项关乎来年收成的重大投资。

秦永泰不时抓起一把混合好的肥料,在手里捻一捻,看看湿度,闻闻气味,指挥着加水或加干料。这种传统的堆肥方法,主要依赖自然发酵。

而秦德昌在一行人在日头升起时,一座巍峨的城墙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

城门口有兵丁把守,对进城的人和货物进行简单的盘查。看到秦德昌他们挑着的鲜活鱼货,一个兵丁用刀鞘拨弄了一下盆里的鳝鱼,咧着嘴笑道:“嗬!鳝鱼?个头不小啊!”

秦德昌赶紧赔着笑脸,塞过去几十文辛苦钱:“军爷辛苦,咱就是碰碰运气,给城里老爷们尝个鲜。”而后按照正常流程交税后。

兵丁掂了掂铜钱,挥挥手放行了。秦禾旺发现,城里人果然如里正所料,衣着体面的不少,临街的酒楼饭庄也确实张灯结彩,充满了年节的气氛。

他们来熟悉的鱼市。还没走近,一股浓烈的鱼腥味就扑面而来。市场里人声鼎沸,卖鱼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木盆、木桶、鱼篓里,各种各样的鱼活蹦乱跳或奄奄一息。草鱼、鲤鱼、鲫鱼居多,确实如城门兵丁所说,供应量极大,价格也被压得很低。一些鱼贩子有气无力地吆喝着,买主则挑挑拣拣,拼命压价。

秦德昌指挥大家找了个相对干净的角落放下担子。他仔细观察了市场,发现卖鳝鱼的摊位确实不多,而且个头普遍偏小,色泽也不如柳塘村的鲜亮。这让他恢复了一些信心。

“卖鳝鱼嘞!肥美鲜嫩,滋补养生!”秦禾旺用着跟秦浩然讨论的吆喝台词,底气十足地吆喝起来。秦远山等人也学着样子开始叫卖。

带来的鳝鱼品相极佳,很快吸引了一些顾客围拢过来。问价的人不少,但一听秦德昌报出九文一斤的高价,大多咋舌摇头。

“老哥,你这价也太狠了!寻常鱼肉才三西文一斤!夏天鳝鱼肥,也才卖六文,你这足足涨了三文钱,快翻了个跟头!” 一个提着菜篮的妇人率先嚷了起来,眉头拧得紧紧的。

“就是,鳝鱼再好,它也是水里长的,还能变成龙肉不成?贵这么多,心也太黑了点儿!” 旁边一个精瘦的老头儿跟着帮腔,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木盆里。

秦德昌脸上堆着笑:“各位老爷、夫人,您们是行家,上眼瞧瞧,看看这个头,这颜色,这精气神儿!是不是独一份?

我们柳塘村精心喂养的,费工费料,成本自然高。这快过年了,谁家桌上不想摆这么一道油亮鲜香、拿得出手的硬菜?多有面子!我们这儿还包杀包收拾,干干净净您拎回家,省多少事儿?要不要来上几斤,尝尝鲜?”

他话说得诚恳,道理也摆得明白。然而,县城集市上的人们,常年与柴米油盐打交道,个个练就了精明务实的性子,光靠嘴皮子功夫,实在难以打动。

围观的人倒是越来越多,七嘴八舌地问着,可真正伸手摸向钱袋的,却寥寥无几。

眼看日头渐渐升高,秦德昌的额角却急出了细密的汗珠。身后的秦远山等人,脸上的期盼也渐渐被焦灼取代,互相交换着不安的眼神。

年纪最轻的秦禾旺,心里一个劲儿地念叨:卖不出去可咋办…

就在这僵持不下,人群外围一阵轻微的骚动,一个穿着褂子、头戴瓜皮帽、挺着个显眼肚腩的中年胖子,不紧不慢地踱了过来。

他身后跟着个点头哈腰的小伙计。这人一双眼睛不大,却透着一股子精明的算计,正是这条鱼市上颇有名的鱼贩子,人称刘大肚。

刘大肚走到摊前,皮笑肉不笑地冲着秦德昌拱了拱手:“哟,秦里正,今年带来的鳝鱼看着是不错嘛,挺生猛。”

说着,他用短胖的手指毫不客气地扒拉了一下盆里的鳝鱼,又瞥了瞥旁边另一盆个头不小的黑鱼,“不过嘛,嘿嘿,这市场行情您也瞧见了,叫好不叫座啊。大冷天的,你们守着也受罪。这样吧,我老刘给你们个公道价,鳝鱼八文,黑鱼五文,我全包圆了!也省得你们在这儿干耗着,怎么样?”

这个价,比他们的售价每斤只低了一文钱。秦德昌和秦远山、秦禾旺几人低声急促地商量了几句。

秦禾旺觉得亏,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被秦远山用眼神制止了。秦德昌看着周围渐渐散去的人群,又看看刘大肚那看似和气的脸,心里清楚,这恐怕是眼下最好的出路了。

没有自己的销售门路,在这县城集市,就只能受这份拿捏。

叹了口气,脸上挤出几分无奈的笑:“刘掌柜既然开口了,那就依您说的价吧。劳烦您过秤。”

于是,这一百五十多斤精心喂养的黄鳝,外加一百多斤的黑鱼,就这么被刘大肚带来的伙计七手八脚地过了秤,装进了他的大鱼桶里。刘大肚也爽快掏钱,一共是给了一千八百西十八文钱。

整个过程快得有些出乎秦浩然的意料,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笔大生意迅速成交,心里像堵了团棉花,闷得难受。

就是自己清楚地知道这是亏了,这些鳝鱼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可现实的无奈,就像这冬日的寒风一样,冰冷刺骨,无处可避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屯兵百万,你管这叫普通县令? 劫灭天狱 神医下山和女总裁闪婚 崩铁:超绝妈宝龙这一块儿 太监重生:这一世我要做快活王 明天的明天是今天 执与念 怪猎:从环境生物到古龙之王 开局少帅:我要下南洋 凡人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