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天幕盘点十大帝王,老祖宗破防! > 第124章 桃花源记,如梦如幻

第124章 桃花源记,如梦如幻(1 /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孔子捋着胡须,摇头晃脑地吟诵出声。

短短几个字,在他脑海中形成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秋日景象。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老子李耳盘坐在地,轻声诵读,一副陶醉的模样。

“好诗!好诗!”

“只有心中宁静,才能常清静。”

老子读完全诗,忍不住抚掌赞叹,心有感慨地说道。

【我们接着欣赏下一首陶渊明的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竟是一首如此优美的乡野诗!”

荀子大致浏览了一下,惊讶地说道。

此诗虽然写的是乡野村夫的生活,但是处处透露着人生真理。

尤其是最后一句,简首是点睛之笔!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李白反复念着这句诗,整个人似乎走神了。

他心中在问着自己,是否应该离开长安,去天下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自己为何非要强求做官呢?

明知是牢笼,还要往里钻

【接下来的这首诗,堪称陶渊明的诗中经典!】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陶渊明该是有多懒?”

“竟然草盛豆苗稀!”

秦始皇嬴政看到这里,忍不住开口吐槽般说道。

你还说自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呢!

种地种到这个份上,还不如刘邦那厮呢!

如今的刘邦,算是大秦的“农业部部长”,负责天下农事。

他虽然有时偷奸耍滑,倒也算尽职尽责。

天幕商城中那些新式农作物,己经被他因地制宜地推广全国种植了。

“真是好诗!”

“我似乎闻到了清晨的露水味道和豆香!”

卓文君品读完诗句,闭上眼睛轻声说道。

好的诗词是可以跨越时光的。

无论是之前的古人还是后世之人,都能通过诗词瞬间被拉到诗人笔下的世界中。

甚至还能通过诗词了解到诗人当时的心绪和想要表达的思想。

【陶渊明的诗和赋我们欣赏过了,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他的文!】

【这是一篇名传千古的文章,其实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此篇文章如梦如幻,似真似假”

庄子一字一句看完全篇文章,感慨万千地说道。

就如同他的“庄周梦蝶”,是能够让人陷入幻境,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么看来,晋朝就在魏国之后!”

曹操看到这里,吓了一跳,震惊地说道。

原来晋朝离自己也不远啊!

魏国他知道是曹丕建立的,可是谁又建立了晋朝?

谁造了他曹家的反?!

“好文章,写的不错!”

“朕看完竟然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汉武帝刘彻扬起眉头,很是欣赏这篇文章。

他甚至在一瞬间,都想亲自去寻找这个“桃花源”了!

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人生活在那里!

【陶渊明晚年遭遇火灾、饥荒,甚至乞食度日,但拒绝权贵馈赠,如江州刺史檀道济赠粮,他挥而去之。】

【他与友人颜延之、慧远和尚等交游,保持清高气节。】

【约427年,陶渊明病逝,享年63岁。临终前作《自祭文》《挽歌诗》,以“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总结一生,坦然面对死亡。 】

“这就是吾的一生?”

“倒也怡然自得!”

青年陶渊明看到这里,脸上不见悲喜,很是淡然地说道。

【友人颜延之作《陶徵士诔》,赞其“南岳之幽居者,非徒逃人患,避争门”,私谥“靖节”,意为“宽乐令终曰靖,好廉自克曰节”,】

【唐宋之后,陶渊明地位渐隆,被尊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艺术成就与思想深度不仅塑造了田园诗的美学范式,更构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理想。】

【陶诗摒弃汉赋铺陈与魏晋玄言的雕琢,以口语化的白描手法呈现生活场景。】

【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寥寥数笔勾勒出乡村的生机。】

【语言看似平淡,却因细节的真实与意象的鲜活而充满诗意,开创了“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审美境界。】

“诗歌就应该如此,天下人都能看懂才是好诗!”

白居易看到这里,深有同感地说道。

他自己作诗,就要求老妇能够看懂。

【陶渊明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写实中寄托理想。】

【如《桃花源记》以渔人视角虚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世外桃源,既是对现实的隐喻性批判,又构建了永恒的乌托邦意象,影响后世文学对理想社会的想象。】

【他首次将农耕劳动升华为诗歌主题,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赋予劳作以诗意,打破了传统文人“耻涉农务”的观念,塑造了“躬耕诗人”的独特形象。】

“确实该如此!”

“民以食为天,这些文人士子岂能轻鄙农事!”

唐太宗李世民背负双手,闻听此言后很是生气。

【南朝钟嵘《诗品》仅将其列为中品,批评其“质首”,反映当时崇尚华丽文风的主流审美对其的忽视。】

【唐代王维、孟浩然继承其田园诗传统,但多取其“静穆”而淡化其现实批判性。】

【李白、白居易则推崇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苏轼称陶诗“似澹而实美”,并遍和陶诗,将其推至“魏晋至高一人”的地位。】

【梁启超指出陶诗“含有现实主义成分”。朱光潜强调其“静穆”与“豪放”的双重性。】

【部分观点认为,陶诗回避社会矛盾。但更多学者指出,其隐逸是对黑暗政治的消极抵抗。】

【陈寅恪称其“耻事二姓”实为对刘宋篡晋的无声抗议。】

“没想到陶渊明的诗歌,居然还有如此多的争议!”

屈原看到这里,皱起眉头,颇为担心地说道。

也不知道他自己的诗歌,会不会有人讨厌,会不会有人批判?

【陶渊明不善音律,却常抚弄无弦琴,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体现其追求精神意趣而非形式的人格。】

【他爱菊成癖,以菊花象征高洁。】

【嗜酒率真,常以酒会友,《饮酒》组诗二十首借酒抒怀,醉中见真意。】

【陶渊明的诗歌不仅是田园生活的记录,更是一种生命哲学的实践。】

【他以最朴素的语言,将农耕、饮酒、赏菊等日常场景,升华为对自由、纯真与和谐的永恒追问。】

【在当代物质化与功利主义盛行的环境下,陶渊明的诗歌如同一道清流,成为了人们的心灵归宿。】

【历史十大诗人第五名,陶渊明盘点完毕!】

【我们接着盘点第西位!】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年代:我的背景有点大 穷散修没前途?我在人间立地成仙 主母重生:侯爷的掌心娇 蚀朔 谍战:孤身入敌营 从蜀山副本开始的无限恐怖 成为虐文女主后,她一身反骨 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 四合院:1952,开局继承一座 风云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