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流言如锥入人耳
西金发生的这场内乱其实是在所有人意料之中的。
所谓外无可救之兵,内无必守之城。
如今西金虽然不到只能固守一座城池的程度,却也是肉眼可见的没有前途,又恰逢大败,完颜亮能将内乱拖了一个月,已经算是手腕惊人了。
当然,若是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这场内乱其实没有胜利者。
作为叛军一方固然彻底崩溃四散而逃,有人去了西夏故地,有人去了陇右,还有如胡冲这等聪明人一杆子跑去了河中府。
然而这些本来就是金国的兵马,大败之后完颜亮收拢的两万多兵马没了一大半,整个西金西线稀里哗啦就剩下数千女真本部了,让女真贵人们哭都找不到坟头。
而在城中的那些野心家们则是更惨。
由于双方都搞了一次突然袭击,外加主心骨斡道冲在城外搞事,城中叛军的行动完全与城外脱节了,他们刚刚冲出来举起旗帜,还没来得及喊上一两句口号,就被堵在城中,被合扎猛安追着砍。
关西自从西夏立国之后就是边疆,民风剽悍,百姓也纷纷添加了混战之中,长安城中很快就陷入了大乱。
所谓夜黑风高杀人放火,不知道是有歹人放火,还是厮杀中不小心引燃了房子,总之,当日傍晚火势就起来了。
各方又停战救火,但是水火之威哪里是人力可以仓促阻止的?
大火烧了两天两夜,小半个长安城加之大半个行宫付之一炬,就连完颜亮的大胡子也烧没了半边,堪称损失惨重。
就算算上因为朝中政治原因而不得不撤回的四川大军,外加过去两年一直被压着打的张从进、李师颜两部,如今的关西竟然连一个赢家都找不出来。
就在关西局势以一种十分滑稽的姿态安稳下来的同时,宋国的大乱才刚刚开始。
没办法,别看史书上动不动就是百万大军,联营数百里,但实际上,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精锐野战军加起来最多也就三十万罢了。
对于割据政权来说,四万精锐野战军复灭后,说他只剩下最后一口气,那是有些过分,但说他伤筋动骨,被拆了半扇肋骨,倒也是恰如其分。
事实上,当两淮大军全军复没的消息传到朝中,宋国朝野上下一时寂静无声。
听说史浩史相公虽然脸色如常,指挥若定,却在结束政事堂的公事之后,试了三次都没从椅子上站起来,还是属吏架了一把方才站直身子。
至于赵构……宫禁之中倒也不好打听,只不过听说宫中在不停的召集商船,并且准备征调两浙水军总管李宝回临安。
这就是标准的浮海而逃的起手式了。
这破事赵构已经干过一次,想干过一次,如今再准备干一次也属实是情理之中。
在关键时刻,杨沂中终究是没掉链子,将此事掐灭在萌芽之中。
如今大宋海军十分靠谱是不假,但汉军也是有强悍海军的。
到时候大汉海军一路追击,赵官家难道是想要逃到爪哇国与野人作伴吗?
这还仅仅是宋国最高层的动作,至于已经趁势而起的江南割据派官员则是集体来了个大刹车。
最典型的则是对陆游的攻讦一日之间全都销声匿迹。
原本朝中打的如意算盘是将陆游召回朝中,如果他敢回来,就以虞允文、刘淮馀党罪名将其处置了;
如果陆游不回来,那就直接宣布他为叛臣,号召蜀地官员豪强士大夫一起动手,将其弄死。
从此之后,宋国朝廷只有割据派一家独大了,关起门来过小日子,让人想想就开心。
不过种种算计在辛弃疾的铁蹄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呢?
如今宋国的‘叛臣’刘淮已经派遣部将横扫了两淮大军,若是陆游也成了‘叛臣’,死的还指不定是谁呢!
割据派偃旗息鼓之后,原本在这一个月中被迅速打压的主战派立即抬头,试图做出一些改变。
但比较黑色幽默的是,高层的主战派基本上都因为虞允文之死而弃官回家,而那些中低层之人迅速陷入了思想混乱之中。
太上皇纂位之事可是亘古未有,这到底算什么呢?难道能说赵构这个当父亲的不忠不孝吗?
赵眘又是实实在在的疯了,想要为其张目,让赵构还政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至于主战北伐……
如今两淮大军全军复没不就是因为北伐导致的吗?
你不能说因为没跟金贼打,就不算北伐吧?
因此,主战派只是在民间起了一些声势,随后就因为头领的丧失与思想混乱而彻底失势,根本翻不起风浪来。
“总的来说,宋国朝廷中的情况就是这些了。”
罗怀言点头,握着苏宽的双手,恳切说道:“这些时日真是辛苦老苏你了。”
苏宽的姿态明显是紧绷许久之后骤然放松下来,以至于全身都有些瘫软之态:“少郎君回来就好,我乃是中人之姿,根本管不了这么一摊子事。”
罗怀言又是连连安慰了一番,方才说道:“我军已经大胜,接下来咱们要配合辛五哥,对宋国展开攻心。”
“攻心?”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罗怀言文绉绉的掉了个书袋,随后说道:“按照辛五哥的说法,如今宋国最大的麻烦就在于思想混乱,仿佛怎么做都不对,做什么都不对。正要咱们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正确之事!”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什么才是最正确的事情呢?!
当然是统一啊!
很快,临安的街头巷尾就出现了一则传言。
说的是赵匡胤平定了中原五代乱世,并且喊出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的至理名言,却终究功亏一篑,未能统一天下。
而因为功德不到,赵匡胤升天之时被挡在天门之外,未能位列仙班。
赵匡胤心中不服,却也不敢骂街,就只能在天门外连日哭泣。
天帝终究还是心善的,见状派了真武大帝座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将协助,只要赵匡胤能协助人间完成统一大业,那还是可以位列仙班的。
赵匡胤满心欢喜的带着四御来到凡间,却没想到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就这么在天门外耽搁的工夫,人间已经过了百年,他定眼一看,好家伙,正好碰到靖康之变。
作为宋国的开国雄主,赵匡胤肯定是要协助子孙的,也就让四御下凡而去,托生成了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这四员大将,维护局面。
可谁成想到,赵构此人乃是个天阉之人,生不出个孩子罢了,心理还有些扭曲,将这四员大将冤杀、弃用、羞辱致死。
刘锜死后,四御归位,纷纷对着赵匡胤抱怨,说他子孙真的不成,不如去协助北地真命主来统一四海,平定天下,这样赵匡胤也还是会有大功德的,总能位列仙班的。
赵匡胤依旧是不死心,眼见一个妥当的官家赵眘继位,大喜过望,附身在赵眘身上,欲以宋国开国皇帝的身份,来告诫赵构不要恋权捣乱。
这可是事关你祖宗的成仙大业!
然而赵构却因为不能御女,转而变得对男人感兴趣了,见到赵匡胤附身在赵眘身上,化作一名气质昂藏的金甲大将,忍耐不住,上前强作拥抱,以行欢好。
赵匡胤狼狈归位升天,恼怒至极。
而赵构发现抱着的是赵眘,也是羞愤交加,就将赵眘罢黜囚禁,自己又坐回了皇位。
赵匡胤见子孙竟然是这般模样,也就转向了北方,按金刀之谶,去寻刘姓真命主是也。
这个谣言编的实在是太妙了,有神佛,有情色,有宫闱禁忌,有恶俗伦理,竟然还有沟子史学,一下子就在临安城流传开来。
平心而论,这个谣言错漏之处也是离谱,就比如那个四御托生大将的段子,时间上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但谣言也不是科学院的大儒们写文章,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之下,些许纰漏都被忽略了。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日,这则恶毒的流言终于传到了官宦之家,并且还在逐步向上蔓延。
许多士大夫都感到有些惊愕,许多聪明人都能想明白,这大约就是大汉所传播的谣言。
这是废话,金刀之谶都出来了,有卯金刀之名的大豪杰除了刘淮还有何人?
不过许多人都在呵斥家人不得外传之后,诡异的保持了沉默。
没办法,其中所蕴含的大一统思想实在是过于政治正确了一些,若是批判一番,被哪个同僚记下,到时候会不会被拉清单?
而与此同时,一个比较高端的讯息也在士大夫阶层中蔓延开来。
大汉将要编写六代十三国的史书,诚邀天下大儒来同襄盛举。
这个消息并不是罗怀言散布的,而是刊印在《邸报》与《格物报》上,发行天下,在经历不可避免的讯息滞后后,终于传到了江南。
这可谓是石破天惊的消息,对于政治人物来说,比花边谣言要刺激多了。
一时间,士大夫所举行的高端聚会中,无数人窃窃私语讨论此事。
而这两条针对性的讯息在百姓与士大夫阶层全都传开之后,朝中立即不出所有聪明人的预料,开始动荡起来。
身为左相的史浩尤如坐在火山口一般,寝食难安,胡子都快掉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