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泥沙俱下人心驳杂(上)
张安国的背叛并不是大开大合的扯旗造反,而是一个身处关键位置之人,在关键时刻不作为乱作为。
当然,后一种情况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十分恐怖的,却终究不是前一种情况那般混乱不堪。
事实上,张安国也根本不可能带着邳州上下一起投靠宋国,只能连蒙带骗,说是辛弃疾自有妙计,只要下邳与宿迁能坚持住,就能直接将宋军堵在彭城到下邳这条信道之间。
如果再过上几日,无论是知州、知县还是吏员将领,都总能发现有些不对,说不得还会有拨乱反正的戏码。
可宋军败得实在是太快了,辛弃疾来的也太快了,以至于邳州上下只有兴高采烈之态,纷纷称赞辛都督果真是神机妙算,勇不可当。
宗雄等人在城门处的姿态真不是装出来的。
不过事情该来还是要来的。
听完辛弃疾当场说了一遍张安国造的孽之后,下邳城中所有头脸人物几乎都是脸色惨白,呼吸急促,颇有中风先兆之态。
邳州知州李金言几乎快要哭出来了:“大都督,我等真不知道张钤辖的算盘,我们也真的没有背叛汉王,投靠宋国的打算。”
宗雄也是手足无措:“是啊,大都督,当日张七哥与老单之间确实有些矛盾,我们只道是谋划上的冲突,谁能想到是张七哥想要当叛贼?!”
这些人到了此时依然没能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因此对张安国的称呼依旧是过往那般。
辛弃疾坐在主位,一边啃食饼子,一边用鹰隼般的目光环视邳州文武官员。
大堂之上嘈杂的声音逐渐变小,片刻之后就已经是落针可闻。
辛弃疾就着热茶,咽下最后一口饼子之后,方才扶剑起身:“我如今就将话说明白一些,你们既然被张安国指挥着缩在下邳城,任由宋军大队前往彭城,那么,谁的嫌疑都不会小!就算没有谋逆叛国的嫌疑,也有知情不报的罪责!”
堂上众人一时徨恐,辛弃疾却赶在嘈杂声再次升腾之前扬声说道:“但是如今却有个可以将功补过的机会,你们立即随我一起追击宋军。我也再次明白说给你们听,这叫使功不如使过!”
李金言立即起身表态:“大都督给机会乃是担了责任的,我等如何会不知好歹?还请大都督吩咐!”
所有人即刻起身,对辛弃疾躬身行礼。
这真的是辛弃疾给面子,因为宋军此时已经损失大半,而且正在撤退之时。哪怕此时猬集在下邳城中的只是一群屯田兵,面对这样的宋军,也是可以打一打的。
说白了,最艰难的时刻其实已经被辛弃疾趟过去了,接下来汉军怎么算都是赢,无非就是赢多赢少罢了。
辛弃疾见无人反对,直接指了指李金言:“李知州,我记得你是金国都水监官员投靠过来的,擅长操船造船?”
李金言躬敬说道:“正是。”
“那好,召集你能找到的所有船只,顺着黄河往下进入淮河,我要截断宋军的退路!”
“遵命!”李金言拱手应诺之后,又迟疑问道:“要不要召集水军?”
辛弃疾摇头:“来不及了,无论是内河水军还是海军,大部分都跟着大郎北伐。而剩下的水军还得盯着下蔡,与张术配合。至于其馀海军,还得防备两浙水军袭扰山东沿岸。
李知州,宋军进退如风,现在咱们只能靠自己!”
李金言再次连连点头。
辛弃疾又伸手指向一人:“宗雄!”
“末将在!”
“暂署你为权邳州钤辖,统领六千屯田兵,即刻出发追击宋军。”
“得令!”
宗雄刚想要坐下,却见到辛弃疾依旧盯着自己,立即醒悟,转身大踏步离开去统军了。
辛弃疾扶剑环视:“其馀各部,为政的保持一方安定,保证粮草民夫充足,为军的当奋勇厮杀破敌,以报国恩!”
辛弃疾眼神转为狠厉:“若是此番再有疏漏,让我未能尽全功。我保证,一定会不留情面,数罪并罚。到时候该抄家的抄家,该杀头的杀头,到了下面,可千万不要怨我!”
半个多时辰之后,下邳城门轰然洞开,六千馀兵马水陆并进,向南追去。
解决了兵力问题之后,辛弃疾终于是放松了些许,然而他刚刚来到屯田兵两排行军队列身侧巡视时,却出乎意料的看到了一个熟人。
“郝屯长,你为何在这里?”辛弃疾从马上下来,一边牵着马一边对郝东来笑道:“你不是已经成了镇长了吗?”
郝东来满脸皱纹都笑出了褶子,他既享受辛弃疾这名大都督给他的礼遇,却又有些徨恐:“大都督,你穿着这么重的盔甲,还是上马吧。”
辛弃疾挥动了一下骼膊:“不碍事,就当活动身体了。郝屯长……不,现在应该是郝监镇了,邳州征调屯军,莫非征调到海州去了?”
郝东来将手中小旗递给一名伙伴,搓着手说道:“哪里是什么监镇?无非就是以前的民屯成了地方管辖,又加了民政官,聚了一些百姓后,就成了镇子。
俺其实还是之前那个屯长。”
“俺们镇子正好在海州与邳州之间,这些年聚拢流民,又有几个民屯成了乡村,跨到了邳州地界。因此邳州这边的调令都到了他们头上。
俺一看,这不成啊,他们虽然平日又是参加弓箭社,又是折腾马球社,也参加过备贼备盗的训练,却终究只是一群农人罢了,这要是上了战场,不得死伤一片吗?
俺没有办法,也只能带着他们来了。
大都督,你说此战该咋打?”
辛弃疾见到郝东来仿佛有些紧张的模样,当即恍然,随后直接笑道:“放心,宋军其实已经溃了,将你们唤出来,只是因为我捉不了那么多人。
郝监镇可知道,彭城那边的民夫一个人需要看管五名宋军吗?”
郝东来长舒一口气,扭头大喊:“都听到了吗?!咱们就是去发财的!大都督说了,到时候有赏赐,也有功劳,快过年了,讨了赏钱给婆姨置办新衣服去!”
行军队列中只有数十人听到了郝东来的言语,却不耽搁所有人一起来笑,气氛一时稍缓。
辛弃疾没有在意郝东来替他许出去的赏赐,这也算是应有之义。可他随后就看到郝东来喊完之后,又低眉臊眼的凑了过来:“大都督,俺知道有些事情不该问,可俺家狗儿已经数月没来信了,大都督可有北边的消息?”
辛弃疾伸手拍了拍郝东来的肩膀:“郝监镇,我虽然不知道令郎具体职责,却也晓得如今幽燕局势。
如今金国已经复灭,战事已经停了。汉王即将称帝,到时候令郎一定会抱着赏赐,带着高官显爵回来的,无需担心。”
得到辛弃疾当面保证之后,郝东来仿佛才松了一口气,拍着胸口说道:“那就好,那就好,也不期望狗儿能扬名立万,不打仗了,平平安安就好。”
辛弃疾连连点头,随后也是喟然出声:“是啊,不打仗了就好。”
当然,正如同曹操一边念着‘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边将徐州屠得泗水为之不流一般。
作为一名文学素养很高之人,辛弃疾对于战争的感时伤怀固然是有的,却也不耽搁他催动大军,对宋军展开了追亡逐北。
而与之相映射的则是宋军的处境变得无比艰难起来。
同样是行军,但是进攻与撤退完全是两码事。
尤其在败退时身后还出现了一支成建制的兵马之后,恐慌在宋军之中蔓延开来,根本就是控制不住的。
就在辛弃疾拿捏住下邳兵马,倾巢而出的同一时间,李显忠率军抵达了宿迁城下,与在此围城的近万兵马合军一处。
负责在此围城的宋军大将王方见到大军凄凄惨惨成了这般模样,直接就呆傻当场了。
邵宏渊气势汹汹,胸有成竹的姿态还仿佛在眼前一般,怎么短短几天之后,两淮大军就败成了这般模样?
真他娘的恍若隔世啊!
王方将李显忠迎进了大营,焦急说道:“李太尉,不是说靖难大军精锐俱在幽燕河北,中原空虚吗?为何我军数万兵马,竟然一朝全丧呢?”
李显忠只是摆手:“宿迁城中情况如何?”
王方按捺住性子,低声说道:“那单定不是个好相与的,他这几日不断出兵骚扰,所幸兵力不足,被我军轻易打了回去。
但是大军乱成这副模样,单定在城头一望即知,不可能不来打的。”
李显忠有些疲惫的抬头望向了城头,却见数面硕大的汉字大旗之间,有些汉军甲士正在兴奋的大喊大叫。
宋军纷纷进入营寨,亲眼看到大军已经破败到何种地步之时,王方微微眯眼,咬牙说道:“太尉,如今局面已经很难控制了,趁着天色尚早,且将末将那四千生力军布置在城西北,以应对追兵,并且阻拦单定。”
李显忠此时也是心乱如麻,听闻王方竟然有如此忠义之举,也不由得感叹出声:“果真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那就有劳王将军了。”
王方立即回到自家军中,召集心腹商议一番之后,指挥着麾下四千还堪用的兵马来到围城营地西北,安营扎寨。
整个下午,他都在收拢兵马的第一线,一举一动堪称妥当至极,让人感叹其人果真有周亚夫的风采。
不过随着冬日的夕阳落下最后一抹馀晖之后,趁着天色暗淡,人心慌乱,王方脱下罩袍盔甲,将大旗扔在原地,带着几名心腹头也不回逃跑了。
唯独夜色深沉,竟然一时间没人察觉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