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策可安天下(1 / 1)

陈野把腰间的长刀,插入刀鞘后,神情冷峻望着一旁的衙役和坊主里正一行人道:“大将军治军严厉,见不得欺压百姓之事发生,现在大军刚入城,你们当中某些人,要是谁敢像刚才那人一样欺压百姓,敲诈百姓,就别怪本官手里的屠刀不锋利”

“草民不敢!”

“这位将军,就算您给我们几个胆子,也不敢坏大将军的好事啊!”

这些人,被陈野这么一吓,纷纷脸色发白赌咒发誓,表示自己会欺压百姓。

实在是眼前这些大头兵,行事作风把他们给吓着了。

只要一犯错就砍人头,这谁还敢犯事啊!

陈野看他们这么说,却也不再说话,朝旁边一挥手。

只见几名士兵,提着一个装满银两的竹篓走了过来。

“我们大将军做事,从不会亏待下属,每人领五两银子。”

紧接着,就有士兵上前来,朝他们每个人怀里塞了五两银子的大银锭。

众人手里白花花的银子,瞬间眼睛睁大发直,满脸不敢相信。

他们被抓来的时候,还以为会被这些大头兵给一刀砍了。

结果现在人家不仅不杀人,反而给他们发银子,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感到吃惊。

而且这银子,不拿还不行。

行吧!

自然人家都这么说了,他们望着士兵手里的刀枪,再看放在手心里冰凉的银子,只得入伙跟着大将军李浩干了。

至于大楚朝廷会不会将来杀回来,报复他们这些屁民,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再说了。

那狗朝廷从来没有管过他们这些贱民,咱们何必跟着这垃圾王朝一起殉葬呢!

在这些人的帮助下,京城街面上的情况得到了安定。

两天后

百姓们发现能正常上街买东西,做小买卖了。

只是街道上那些残留的血迹,诉说着曾经遭遇的杀戮。

接下来几天,住在皇宫里的李浩,不断处理着各种繁琐的事务。

许多事情,李浩都需要亲自处理。

他也不想如此劳累,可大军里能处理政务的书吏,根本没有多少个。

他在朔州也有一套处理政务的班子,可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大楚朝廷的那些旧臣,李浩又不放心用,只能安排人囚禁。

“他娘的,怎么打进了京城,老子怎么感觉更累了呢?”勤政殿内,李浩坐在龙椅疼。

他前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哪里知道当好皇帝这么累。

“大将军,皇城外有一位书生说要面见您!”赵铭此时一脸为难进来,朝李浩禀告道。

李浩入城后,下令不要随便为难读书人。

毕竟在古代能读书写字的都是人才。

“书生?”李浩从堆积如山的文书中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和好奇。

“这人要见我,他没说见我有什么事吗?”

李浩目前最头疼的事,就是缺乏处理政务的人才,一个主动上门的书生,倒是引起了他的兴趣。

赵铭老实回答道:“大将军,这书生说他能解决大将军目前遭遇的困境,而且我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书生名叫徐良,字子瑜,原是京兆府的落魄秀才,几次科举都没有考中举人。”

赵铭顿了顿,又补充道:“这外表看上去气度不凡,虽然穿着略显寒酸,但面对甲士毫无惧色,言谈举止颇有章法。”

“哦?”李浩听到这,整个人来了精神。“这难道就是史书上和前世电视剧里,那些听到自己名声来投奔的大才?”

真的掌握大权,李浩才知道当皇帝也不是那么轻松的。

不过现在有人跑上门来,帮自己出主意,那他倒要看看这徐良,是不是真有才学,还是那种夸夸其谈的酸儒。

不一会儿

就见赵铭带着一人步入大殿,来见李浩。

来人约莫三十岁年纪,身材清瘦,面容俊雅,虽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衫,但步履从容,眼神清澈而镇定,进入这昔日皇宫、如今李浩的帅府,并无丝毫局促不安。

特别是当他看见李浩,没有坐在龙椅上批改文书,反而坐在大殿案几上,批阅着文书,顿时忍不住眼前一亮。

“草民徐良,参见大将军。”徐良躬身行礼,不卑不亢。

李浩没有立刻让他起身,而是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才缓缓开口:“徐先生请起,听说先生有安邦定国之策,要献于本将军?”

徐良闻言直起身,目光平静地迎向李浩:“不错,大将军以雷霆之势入主京城,诛除国贼,安抚百姓,军纪严明,草民深感佩服。然某观大将军近日所为,似乎陷于案牍劳形,忙于琐碎政务,此非长久之计,亦非人主之宜。”

李浩看到徐良说话如此直接,顿时眉头一挑,不动声色问道:“哦?愿闻其详。”

此时徐良面对李浩,满脸自信侃侃而谈:“大将军之基业,起于行伍,威权源自大军。然,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如今大将军面临三急:

“其一:人才之急。军中猛将如云,然能理政安民者几何?大将军事必躬亲,纵有通天之能,亦难免疲于奔命,且易忽略军国大事。

“其二:名分之急。靖王新丧,君王身死,天下无主。大将军虽握强兵,占据京城,然名分未定,各地藩王、前朝旧臣皆可借“勤王讨逆”之名生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其三:民心之急。京城百姓虽因大将军赈济而稍安,然天下亿万百姓仍在观望。大将军欲得天下,仅靠京城一隅之民和麾下之兵远远不够,需得天下民心。”

李浩听完徐良话和分析,心中暗暗点头,这位名叫徐良的书生,确实看到问题关键。

他想到这,示意徐良继续说下去:“你既看出症结,想必已有对策?”

“正是。”徐良从容道:“针对此三急,草民有三策,或可解大将军之忧。”

“第一策,大将军当下,不必急于恢复前朝那套繁琐的官僚体系,可先行设立王府,暂代朝廷职能。

“王府之中,可分设各曹,如吏曹、户曹、兵曹、刑曹等,选拔人才充任,选才标准,不必拘泥于科举出身或门第高低,当唯才是举,军中若有识文断字、通晓庶务者,也可优先选用,京城及周边地区,亦有怀才不遇之士、清廉能干之退职官员,可征召入府。如此可将大将军从琐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战略决策和军队掌控。”

李浩闻言顿时眼中一亮。

这王府制度,有点像他熟悉的军事管制过渡政府,非常符合他现在的实际情况。

唯才是举也深合他意,那些迂腐的前朝旧臣,他本来就不想多用。

“第二:“大将军可缓帝称王,暂缓称帝,眼下称帝,固然痛快,却易成为众矢之的。

“草民建议,大将军公告四海,痛陈萧行昇之昏聩、王通之奸恶,言明靖王被害之冤屈,宣示大将军乃继承靖王‘清君侧、安天下’之遗志。

此举可占据道德高地,安抚靖王旧部,亦可让外部势力暂时找不到明确的‘反叛’借口。

待扫平主要威胁,根基稳固之后,再行禅让或登基之事,便是水到渠成。”

这一策更是老成谋国之言。李浩确实想过称帝,但也知道时机未到,徐良的建议给了他一个很好的过渡方案。

“第三策,颁布新政,收揽民心,欲得天下民心,需有实惠于民,所以草民建议大将军,废除以前大楚朝廷,颁布的那些苛捐杂税。”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谁让他塌房的!又骚又强还变态 玄黄问道 卡牌世界:我只是蓝星的搬运工 成人笑话1000个小故事 深阱:假面围城里的光 侯门小寡妇,养狐狸精的日子 云千金登顶之路 水浒:都重生了,谁还招安啊! 开局被妻妾们逼宫 重回八零,娇气包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