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怎么证明?”王姐一脸疑惑,“现在离演唱会只有不到十天了,歌曲都还没发布,我们拿什么证明?”
“谁说,一定要等发布之后?”
林澈的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
他看着苏晚,问道:“苏晚姐,你信我吗?”
苏晚看着他那双深邃而自信的眼睛,仿佛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这些天来,这个年轻人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惊人的音乐创作能力!
以及充满野心的眼神!
这种眼神,苏晚只在很少的商业巨鳄身上看到过。那是一种会清楚掉一切阻挡在他前路上绊脚石的眼神!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信你。”
“好。”林澈的计划,在脑中迅速成型,“既然他们觉得这首歌‘丧’,觉得它不商业,那我们就让市场来告诉他们,他们错得有多离谱。”
他凑到王姐耳边,低声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王姐的眼睛,越听越亮。
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怀疑,再到最后的狂喜和兴奋。
“林澈……你……你简直是个天才!”
听完整个计划,王姐激动地抓住他的手臂,“不,你就是个疯子!彻头彻尾的疯子!不过……我喜欢!”
这个计划,太大胆,太冒险了。
一旦失败,苏晚和她的团队将会万劫不复。
但如果成功了,那回报也将是空前的!
这根本就是一场豪赌!置之死地而后生!
苏晚虽然没有听到完整的计划,但看到王姐那激动得近乎癫狂的表情,她就知道,林澈一定又想出了什么惊世骇俗的点子。
她没有多问,只是说了一句:“需要我做什么,随时告诉我。”
“需要你做的,”林澈看着她,认真地说,“就是用你最好的状态,在演唱会上,唱好这首歌。”
“我保证。”苏晚的眼神,坚定如铁。
接下来的几天,星辉娱乐内部的气氛变得异常诡异。
张扬春风得意,到处宣扬自己的《爱的主打》即将成为苏晚演唱会的主打歌,仿佛已经提前锁定了胜局。
而苏晚的团队则出奇地安静,每天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演唱会的彩排,对于主打歌的事情,闭口不谈。
公司高层几次催问,都被王姐用“还在和艺人沟通”的理由搪塞了过去。
所有人都以为,苏晚这是在做最后的、无力的抵抗,最终还是会象以前一样对公司进行妥协。
没有人知道,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林澈的操盘下,悄然张开。
演唱会前三天。
一个名为“娱乐圈内幕君”的微博营销号,突然发布了一条爆料。
【惊天大瓜!某s姓准天后,因不满公司安排的口水歌,与高层闹翻,或将被雪藏?其为演唱会准备的神秘新歌,品质极高,却因风格‘小众’被公司高层强行毙掉!可惜,可惜!】
这条微博写得语焉不详,却指向性极强。
s姓准天后,最近要开演唱会,关键词“口水歌”、“新歌被毙”,几乎所有人都猜到了是苏晚。
一石激起千层浪!
苏晚的粉丝们瞬间炸了锅。
“什么?星辉娱乐又不做人了?凭什么毙掉我晚的新歌!”
“就是!我们想听的是苏晚想唱的歌,不是你们公司安排的垃圾!”
与此同时,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批专业的音乐自媒体和乐评人,开始从各个角度,分析当下的华语乐坛。
《论流水线歌曲对华语乐坛的伤害》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真正有灵魂的音乐吗?》
《从苏晚事件,看资本与艺术的博弈》
这些文章,都没有直接提及《泡沫》,却句句都在为《泡沫》的出现,做着舆论的铺垫。
它们成功地将一个明星与公司的内部矛盾,上升到了“听众呼唤好音乐”的公共议题高度。
舆论,在发酵。
张扬和公司高层也注意到了网上的风向,但他们并没太在意。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粉丝的日常抱怨,掀不起什么大浪。
他们不知道,这只是林澈计划的第一步:舆论预热。
演唱会前一天。
晚上十点。
一段音频,毫无征兆地,从某个音乐论坛的小角落里,泄露了出来。
音频的标题,简单粗暴——【苏晚演唱会新歌《泡沫》30秒抢先试听版!音质爆炸!不好听你打我!】
这段音频,正是林澈亲手剪辑的,截取了《泡沫》副歌最精华的部分。
……
……
那完美的音质,苏晚那充满魔力的歌声,以及歌曲本身那令人心碎的旋律,瞬间就击穿了深夜里每一个还在网上冲浪的夜猫子的耳膜。
最先引爆的,是苏晚的粉丝群。
【卧槽!卧槽!卧槽!我听到了什么!这是新歌吗?】
【音频是真的!这音质,这唱功!我的天!鸡皮疙瘩起来了!】
【“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这一句,我直接当场去世!太美了!太绝了!】
【这才是苏晚!这才是我们想听的歌!星辉娱乐那帮猪是瞎了吗?这么好的歌竟然要毙掉?!】
短短十分钟内,这段只有三十秒的音频,被疯狂转发。从粉丝群扩散到各大社交平台。
起初,很多路人还以为是粉丝的日常吹捧,不以为意。
但当他们抱着好奇心点开那个链接时,几乎所有人都重复了同一个过程:
【路人表示被惊艳到了。本来对苏晚无感,但这三十秒,我愿意称之为神。】
【这制作水准是认真的吗?吊打现在乐坛百分之九十九的歌吧?那个弦乐一进来,我头皮都麻了!】
【作词作曲是谁啊?这个叫“澈”的,是哪位大神的新马甲?】
【哭死我了,虽然只有三十秒,但我已经脑补出了一万字的悲情小说。苏晚的声音里全是故事!】
如果说,粉丝和路人的反应是感性的,那么,闻风而来的专业乐评人和音乐自媒体,则将这场狂欢推向了理性的高潮。
知名乐评人“耳帝”深夜发博:
“听了一段s姓女歌手泄露的新歌片段。”
“很惊讶。”
“在当下这个追求短平快的音乐市场,已经很久没听到结构如此宏大、制作如此精良的流行音乐了。”
“仅仅三十秒,就能听出其野心。编曲上,钢琴与弦乐的对话充满了电影感,人声的处理……我愿称之为‘教科书级别’。”
“歌手的声音被完美地包裹在配器中,既有存在感,又与音乐融为一体。那位叫‘澈’的制作人,无论他是谁,都绝对是今年华语乐坛最大的惊喜。期待完整版。”
这条微博,一锤定音。
它将《泡沫》从一首“好听的歌”,直接拔高到了“具有艺术价值和行业标杆意义”的作品高度。
之前还在观望的其他营销号,此刻也纷纷下场,生怕错过了这趟流量的快车。
一个个相关词条,以不可阻挡之势,轮番冲上微博热搜榜。
到了第二天清晨,当无数人从睡梦中醒来,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时,迎接他们的,是一个被《泡沫》彻底刷屏的互联网。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首歌的狂欢了。
之前林澈和王姐布下的舆论铺垫,在这一刻,与泄露的音频形成了完美的化学反应。
而最关键的是,王姐并没有刻意的去买热搜,仅仅是靠着泡沫过硬的实力,再加之苏晚的热度,就瞬间近乎席卷了微博。
并且。
这还有从微博开始蔓延的趋势。
以至于让醒来的王姐,都是愣住了,看着短短几天就爆发出来的热度狂潮,扪心自问。
“我真的没买热度吗?”
“没买。”
“可……这是怎么一回事……”
《泡沫》的热度还不是宣发,只是找了几个熟悉的大v造势,竟然就已经弄出来了不下于千万的营销热度。
公众的情绪被彻底点燃。
人们对流水线口水歌的厌恶,对资本强行喂“垃圾”的不满,对真正好音乐的渴望,在此刻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苏晚,以及她那首“被毙掉”的《泡沫》,成为了一个符号。
一个反抗资本,追求艺术的符号。
无数网友涌入星辉娱乐的官方微博下,发泄着他们的愤怒。
“把《泡沫》还给苏晚!我们要听完整的!”
“看看你们给苏晚选的那首《爱的主打》!土掉渣了!赶紧换歌!”
“抵制星辉!支持苏晚!”
舆论的压力,如山呼海啸般,朝着星辉娱乐这座看似坚固的商业大厦,狠狠地拍了过来。
对此。
潮湿的城中村出租屋里,林澈放下了手机,悠闲的弹奏起来了结他,歌曲自然是泡沫。
“玩互联网。”
“你们都还嫩一些……”
这一切并没出乎他的意料。
他整出来的文案,可是废了一番心思,这个并行世界不知道为什么,饭圈文化还没有被系统性的整出来。
而他可是这方面的老手,也就是带节奏的粉头。